专业期刊论文发表

文心期刊联盟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教育期刊 > 教育论文

教育论文

“一链两课三梯度”研究生科研育人模式研究 ——基于扬州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实践

2024-08-16教育论文
全面贯彻人才强国战略,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我国高校的重要职责之一。研究生教育作为创新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内容,肩负着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任

全面贯彻人才强国战略,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我国高校的重要职责之一。研究生教育作为创新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内容,肩负着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任。在研究生教育过程中,科研育人是将思想政治教育与科研教学相结合的重要途经。本文基于扬州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实践,提出“一链两课三梯度”研究生科研育人模式,详细阐述了该模式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方法,在研究生思想引领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良好效果。

一、科研育人的背景及必要性

两百多年前,柏林洪堡大学提出了“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成为世界上第一所将科学研究和教学相融合的大学。自此,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成为同等重要的大学职能,柏林洪堡大学也被誉为“现代大学之母”。洪堡认为大学教师利用最新研究成果提升教学水平,学生进行科研活动实现有效学习。伯顿·克拉克认为大学通过制度将教学和科研相结合形成学习模式,对学生的精神风貌和道德修养产生影响。我国于上世纪末,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 2017年提出包括科研育人在内的十大育人体系,2024年,习近平在新年贺词中提到“以更大力度办教育、兴科技、育人才”。当前,科研育人已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普遍共识,成为高校教育研究的热点之一。刘在洲认为要从政治站位、道德基础、科学精神、方法论等方面把握科研育人实践方略。唐青、李佑新认为科研育人是师生双方通过共同探究、通力协作,在科研过程传递价值的过程,需要强化教师科研育人责任,激发学生主动性,健全评价体系,优化育人环境。李晓庆、汪力认为科研育人要将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和学术导向贯穿于科研活动的各个环节与全部过程。近年来,关于科研育人的研究很多,多数学者认为,科研育人需要高校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通过科研活动,贯彻科学精神与道德,锻炼科研能力,提高学术水平,实现思想教育和人才培养。

科研育人是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之一,能够加强研究生的理想信念,提高研究生的政治、思想、文化、心理等素质,树立正确三观。第一,科研育人有助于研究生形成良好思想品质。在研究生教育阶段,科研是教育的主要载体。研究生在科研活动中,通过向导师、同学的学习以及自身体验,培养科研意识、胸怀实事求是、严谨治学、敢为人先的科学态度,形成优秀的个人品质和思想政治素质。科研过程中,难免会遇到问题和困难,研究生通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进一步增强科研信心、提高创新创造的主动性,为以后职业发展形成竞争力。第二,科研育人对教师和高校发展均有积极作用。教师是高校科研育人工作的主要角色,需要高水平科研能力做出榜样示范。科研育人激励教师不断提高自身学术水平,提升研究团队的综合科研能力,进而为高校竞争力提升贡献力量。第三,科研育人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科研育人引导研究生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为使命,厚植家国情怀,激发科研动力,以敢为人先的创新意识开展科研活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二、学院研究生科研育人面临的挑战

1.研究生科研基础不够扎实从扬州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2023级硕士研究生看,99%来自于非双一流高校,27%为跨专业考取食品专业,14%的硕士新生在本科期间未攻读化学、生物、农学等与食品相关专业学位。一些研究生学习功利化,读研是为了在就业中有更好的选择,并非出于追求专业知识和学术水平。一些研究生对所学专业了解不深,没有明确的学习规划。研究生在学习过程依赖导师的情况比较普遍,部分研究生参与科研活动的主动性不强,与导师汇报交流较少,缺乏批判性思维和受挫的抗压能力。

2.科研育人平台需要进一步完善科研配套设施不够完善,缺少研究生开展科研活动所需的实践平台,一些实验需要跨校区借用实验室,或者借用其他科研机构的实验室,不便于师生科研活动。科研育人分散在各课题组,各导师对科研育人的理解程度不同,思想道德教育的步调和效果不一致。当前,研究生尽快取得了一定的学术成果和专利,但是科研成果的转化力度不大,产学研融合不够深入,研究生的成就感和获得感不强,影响科研育人效果。

3.创新意识和学科竞赛参与质量有待提升部分研究生在本科阶段,仅满足于知识记忆,未参与科创项目或学科竞赛,未进入实验室开展科研,缺少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意识,对科学的好奇心和创新意识不足。根据2023年学院研究生学科竞赛情况,仅37%的研究生参加了各类学科竞赛,18%的研究生获得竞赛奖项,获奖质量不高,二等奖、三等奖、优秀奖居多。这些情况反映出研究生对科研竞赛的重视程度和参与度不足,参赛质量不高,未能发挥以赛促进的作用。

4.效果评价机制有待健全效果评价与跟踪是科研育人工作的重要保障。目前,学院科研育人尚未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对研究生导师的评价更多地关注科研结果。导师重科研轻育人的现象依然存在,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由学院团委、学工办负责,未能充分发挥科研的育人作用。

三、高校研究生科研育人模式探索

在实践中,扬州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落实科研育人理念,打造思政教育为主导、实践和竞赛为依托、协同育人为保障的“一链两课三梯度”科研育人新模式。“一链”是从科研育人角色出发,形成导师主“导”、辅导员参“辅”、榜样典型助“学”的育人链条。“两课”是从实践出发,构建第一、第二课堂深度融合,营造浓厚科研氛围、健全完善科研平台,助推科研能力提升。“三梯度”是从育人内涵和实现目标出发,在“育心是基础、育德是关键、育才是目标”的三个梯度上,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具有家国情怀、科研本领过硬,勇于创新创造,矢志艰苦的高层次人才。

1. 形成“导、辅、学”育人链,强化科研育人队伍一体化建设

以研究生为中心,发挥教师主体作用,推动导师和学生工作队伍协同,在研究生中树立模范榜样,形成导师主“导”、辅导员参“辅”、榜样典型助“学”的科研育人一体化架构。其中,研究生导师团队发挥科研教学与育人的主导作用,增强导师科研育人理念认同,在师生日常生活学习中践行科研育人理念。进一步完善科研育人评价体系,制定评价内容和量化标准,要求导师以科研育人责任感发扬科学家精神,带动研究生积极参加科研实践,培养良好学术道德和集体合作、攻坚克难精神,在科研团队中形成良好的教风、学风。研究生辅导员做好科研竞赛、评奖评优等辅助工作,指导研究生会举办研究生学术文化节、科研成果展等活动,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在博士生中选择优秀学生骨干,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协助做好科研育人工作,向低年级研究生传授经验和进行帮扶。鼓励发表SCI论文、获得发明专利等有一定科研成果的研究生分享科研经验和心得体会,帮助研究生新生掌握正确的科研方法和指引成长路径。

2.推动第一、第二课堂深度融合,助推科研育人提质增效

(1)围绕科研项目建立科研、教学、思政一体化育人机制。学院各科研团队通过开展科研项目,加强对研究生的科研训练,带领研究生进山林采样、进企业调研,培养科研意识,积累科研经验。鼓励研究生参加校内外学术会议,向优秀的专家同行学习,了解最新行业动态和科技前沿,增强科研的内生动力。开设多元化优质高效的科研育人活动。设立科研特色奖学金,奖励给科研成果丰硕的优秀研究生,增强荣誉感,激发科研热情。

(2)举办学术品牌活动营造浓厚科研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组织优势,指导研究生会举办丰富多彩的学术文化活动,让科研成果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呈现,为研究生们提供回馈,增强获得感。每年举办食品学术科技文化节和研究生学术文化节。在食品学术科技文化节中,研究生团队将他们研发的各类创意食品、科研团队新成果进行现场展示,增强了研究生们参与科研的成就感。研究生学术文化节的活动包括了系列学术报告会、学术擂台赛、学术墙报展、科研美图设计大赛等各类活动,激发研究生科研兴趣,在全院形成了浓厚的科研氛围。

(3)通过科研竞赛提升育人质量。科研竞赛能够有效激发参赛选手投身科研的积极性、创新性,能够有效培养思辨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意识、以及稳定的心理素质。科研竞赛能够促进研究生围绕国家战略重点开展重点项目研究,提高科研的内在驱动力,提升科研水平,培育和锻造研究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学院结合本专业特点,重点在大食物观、乡村振兴等领域组织研究生参赛,如食品安全与营养中国行、中国研究生乡村振兴科技强农+创新大赛第一届乡村振兴志愿服务技能大赛等比赛,并以此为契机,提升研究生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

3.依托育心、育德、育才三个梯度,实现育人目标

(1)以育心为基础,推进党建与科研育人融合。这里的育心是指教育研究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为人民服务、科技强国的科研理想,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科研育人的首先任务,这关系到“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学院通过“理论学习+红色筑梦之旅”的德育模式和“趣味运动会+体育活动”的体育模式,在思想上引导研究生将个人成长融入到国家发展历程中,并锻炼身体,为未来科研和工作奠定健康基础。学院注重研究生党支部建设,在党团班一体化建设中,把党团班的组织生活与学业科研、劳动实践等有机融合,实现党团理论同步学习;在科研、心理等领域构建朋辈一对一帮扶制度,发挥身边党员、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邀请院士、杰出校友举办各类学术报告,引导研究生筑牢科研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和为国家建设发展的使命担当。

(2)以育德为关键,增强科研育人社会价值。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研究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不仅有利于研究生了解社会的真实需求,为后续开展科研工作指明方向,还有利于体现科研价值,进一步激励研究生,获得更大的科研动力。如学院组建研究生益生菌志愿服务团,与当地医院开展合作,研究益生菌对缓解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的作用,并为市民举办科普讲座,助力健康中国战略。组建研究生科技助农服务团,围绕乡村振兴,在灌云县设立研究生实践教育基地,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走访等形式帮助企业解决生产技术难题,得到了企业和当地政府的高度评价。学院结合专业特点,在“全民食品安全宣传周”“全国科技活动周”等重要时点,组建研究生科普宣讲团、技术服务团,为市民、为企业、为农户提供服务,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初显。研究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感受专业认同和自我价值认同,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自觉和行动自觉得到增强。

(3)以育才为目标,构建育人平台共同体。学院紧扣学科特色,强化基础和应用研究,形成科学研究、学科交叉、校企联合的育人共同体。加强科研平台建设,依托江苏省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以及校内跨学科教育部农业与农产品安全国际联合实验室、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重点实验室等部级科研平台,满足研究生科研创新需求。扩大研学实践平台,结合食品专业特点,搭建研究生党团班与社会的有效互动平台和载体,组织研究生赴行业领先的食品企业开展专业实践活动,增强研究生的专业认同感和使命感。建设学科交叉融合平台,与农学、动物科学、烹饪、机械等专业合作,举办专题学科交叉论坛,促进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博硕士研究生之间交流互动。建设产业平台,发掘学院与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合作资源,设立研究生培养服务站,鼓励研究生跟随导师深入定点乡镇、试验基地参加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达到科研共建,实现创新实践成果转化,以自身所学解决企业实际问题,产学研共赢局面。

四、结语

当前,科研育人已成为高校育人的重点研究方向、工作方向。结合科研育人的内在要求和育人目标,扬州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探索出的“一链两课三梯度”研究生科研育人模式,提升了研究生科研综合素质,在学术成果和竞赛中进步明显,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2023年,全院在校近50%的研究生已有不同程度科研成果,1名研究生作为农业领域唯一的学生入选科睿唯安发布的2023年度“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2名研究生入选美国斯坦福大学发布的2023年度“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在全国挑战杯揭榜挂帅专项赛、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和中国研究生乡村振兴志愿服务技能大赛中斩获奖项,实现历史性突破。本文的研究也存在局限性,下一步将进一步探索如何在科研育人中把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学术导向有机融入全过程,做有引领的科研。学院也将始终贯彻立德树人的宗旨,深耕科研育人阵地,拓展新渠道新平台,为研究生科研创新之路,实现高质量人才培养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文章评论

客服在线

服务时间

周一至周日 9:00-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