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下舞蹈教育发展探究 ——以舞蹈综艺《舞千年》为例
伴随着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新兴媒体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互联网与社交媒体的飞速发展,使一个融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传媒与受众互动于一体的 “融媒体”时代悄然来临,作为一个具有“资源通融、内容兼容、宣传互融”等独特优势的新型媒体,为各行各业带来了机遇与挑战。舞蹈教育作为我国学校美育工作、舞蹈艺术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也深受融媒体时代的影响。在当下媒介多样、信息内容泛化的境况下,传统的教育模式已限制舞蹈事业的发展,那么在新时代下,为了推动舞蹈艺术教育的时代创新发展,舞蹈教育需要关注当前融媒体时代下学生获取信息方式与以往的不同,立足学生个体为教学中心,结合在各媒体网络媒介下发展的教学平台,探索舞蹈艺术教学的实践场景,归纳出融媒体时代舞蹈教育的发展模式。
1.传统舞蹈教育模式
1978年北京舞蹈学院改制为北京舞蹈学院,中国舞蹈教育的序幕也由此正式拉开,四十多年来为我国培养了一代又一代杰出的舞蹈人才。但我国舞蹈教育起步较晚,又受传统思想文化、政治经济背景、国家文艺政策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在教学方法中,采用的是“口传身授”,大班授课,以教师为主导,学生模仿教师动作的教学模式,既可以让同学们对舞蹈动作有全面、具体的理解,又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教育整合。但在这一教学模式下,学生缺乏对舞蹈艺术内涵的理解,只是单纯的接受教师给予的知识,以至于呈现出的动作有“形”无“神”,不能深刻理解动作背后的内涵文化意蕴,思想受到一定的限制。且评价好坏的标准仅限学生模仿的效果和动作规范程度。拿藏族的屈伸动律来说,大家都知道动作要点是重拍朝上,膝部连绵不断,两腿自然放松直立,但是否思考过为什么会这样呢?其他民族为什么没有?此外,大班授课“一对众多”的教学场面,非常容易有“浑水摸鱼”的情景,师生之间无法实现有效沟通,加重教学负担,影响教学质量的提升,不能够使舞蹈教育得到最大公平化。
其次,在教学理念上,聚焦于舞蹈自身,重视舞蹈的“自我”发展,在“高、精、尖”的道路上逐步深入,使舞蹈艺术不仅仅停留在表面,但在这一过程中,忽略了舞蹈与其他艺术之间的关系。如在课堂教学中,一般是学生先模仿老师动作,老师再进行细抠,最后合音乐跳,而最开始一般都是跟不上音乐,手忙脚忙,动作不是动作、音乐不是音乐,而这其实就是人体、动作、音乐三者之间缺乏有效交流,缺乏对于内在协调美的节奏、速度、韵律等方面的认识,也就是学生对其他艺术在舞蹈中的交融结合认识不够,将舞蹈视为独立的艺术而缺乏整体把握,忘记每一门艺术都是多元融合的艺术,无论是美术、音乐还是戏剧等等,它们之间都紧密相连,共同营造出我们的艺术氛围,形塑我们的审美体验。
最后,在教学结构上,早期受苏联职业舞蹈教育的影响,我国建立起自己的舞蹈教育体系,为新中国舞蹈事业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吸收融合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无论是从广度上还是在深度上,课程的设置已跟不上时代所需要的人才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培养舞蹈人才的综合能力。如实践课堂强调“技术至上”,如“跳、转、翻”的固定技术模式上不断地重复训练,忽视对舞者情感、音乐技术、服饰搭配技能等技术的教学。理论课堂只是概念化的进行灌输,“疯狂”输出舞蹈专业知识,忽视其它相关学科的融入,如教育学、心理学、解剖学等,忽视跨学科思维的培养,制约学生发散思维的开拓。中国舞蹈大学的毕业生曾苦恼,我们学了这么多年舞蹈,但如果问我学到了什么,我会说学到了很多,若问具体是什么?脑海中彷佛只有毕业汇报时那一大堆组合和剧目,其他的好像什么都没有了。
2.融媒体时代下舞蹈教育发展模式
舞蹈教育发展至今已取得非常辉煌的成绩,舞蹈艺术不仅在专业舞蹈领域里尤为突出,其卓越的表现还在艺术界备引发广泛关注,同时也成功地飞进千万寻常百姓家。不过随着时代的变化,舞蹈教育事业的发展也随之面临一些现实问题,“接受主义”式的教育,日复一日的训练,固定教学模式在当下媒介交融态势下逐渐被淘汰,以培养具有跨媒介、跨学科、跨时代的艺术人才为目标的办学理念正越来越多地改变着现有的教学模式,如何突破当下单一化的现状走向更加全面发展的教育模式,如何打造“艺术一体化”的课程结构助力舞蹈发展,是目前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舞千年》作为一档全新的舞蹈真人秀,定位于文化剧情舞蹈类综艺,堪称融媒体时代下电视舞蹈发展的一个成功范例。它将新旧媒体资源的整合汇通,多方位、多样化的呈现节目内容,收获了不同领域、不同年龄段的受众群体,观众交流互动更加便捷,使得电视舞蹈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融媒体的出现无疑为舞蹈艺术的传播与发展带来机遇,同时也给舞蹈教育模式开辟新的蓝图,提供新的思路。
2.1以培养全能人才为教育核心
吴晓邦曾提出舞蹈高等教育的目标主要是:“培养出全面发展的舞蹈人才来,不要光培养‘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舞蹈家”。在当下媒介互融的潮流下,当下舞蹈教育一方面要强调专业化和深度,将舞蹈自身内部学科概念、专业分类重新整合,打破“会说不会跳、会跳不会编”的情景。另一方面要关注人才培养的广度和跨界,跳脱出只会“舞蹈”的“舞蹈人”身份,构筑多元丰富的知识结构。综艺《舞千年》,以“故事剧情+传统文化+舞蹈艺术”的形式,将舞蹈、综艺、影视三个领域融为一体,通过影视制作的手法拓宽了舞蹈的叙事空间,依托特效、虚拟现实等技术,特写、慢镜头等方式,对舞蹈空间进行多维重构,捕捉并放大观众易忽略的细节,以期在更多角度,立体化展现舞蹈美感和神韵。
从教育的角度,《舞千年》带给我们的启示是,无论是何专业方向的舞蹈人才,都相较以往更加需要具备全能型素养。新时代我们既要“能说、能写、能跳”的复合人才,还要音乐、电影、设计、影视制作也会应用之人。将其它学科融入舞蹈教育事业中,编导可以根据故事情节,拓宽舞蹈的叙事空间;通过对舞蹈动作细节的提炼加工,从而赋予舞蹈更为深刻的内涵。这种制作模式让很多富有底蕴的历史故事在舞蹈的帮助下得以完整地展现。舞蹈也以其具有强大的包容性从而完全地贴合影视制作,当沉浸在剧情时,作品更加容易引发观众共鸣。如何将舞蹈与科技、数字媒体技术结合,利用5G、AR等技术捕捉稍这转瞬即逝的舞蹈之美,打破实体的局限,从而实现对舞蹈作品的再现或重构,带给观众多方位的观赏视角和“沉浸式”的体验,是融媒体时代下我们培养人才的核心要素。
2.2以传统文化为教育基础
在综艺《舞千年》中,“传统文化”是其立足点,它将古代文学、宗教文化、服饰、音乐、书法、国画、茶文化、民俗风情等汇集其中;中国故事是它创作的核心,将历史故事《赵氏孤儿》《关公》等再现于舞台之上。通过舞蹈带领观众游走于不同的时代,与诗歌、典故相结合,让观众全景式感悟先辈无穷的智慧,生动形象地展现出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辉煌历史。此外,为了能让观众知晓历史事件脉络,节目运用全知视角,阐释历史细节,使观众在一场视听盛宴中,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之魅力,坚定文化自信,共筑新时代文化观。
从教育的角度来讲,《舞千年》在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以舞蹈符号实现文化输出做出了范例。追根溯源,每一种舞种的产生,都与它所代表的民族精神、传统文化脱不了干系,舞蹈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文化,承载“文化教育”的内涵。那么在舞蹈教育中,区别于传统舞蹈教学追求“技能型高精尖”,当代舞蹈教学的出发点应是对文化内涵的深入剖析,即先学“文化”,再成“舞蹈人”,这样既能让学生更深刻的了解动作的含义,教师身体形态讲授更加具有说服力,同时师生也可以在尊重和认同的基础上树立起对于民族精神和本土文化的高度自信。即通过资源整合,使传统内容和现代审美形式之间发生相互作用,从而达到将“中国性”这一特点植入舞蹈教育本质内涵之中的教学目标。在全球化的浪潮之下,舞蹈教育要承担好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责任,既有助于对于中华民族文化记忆与民族精神的自觉与自信,也有助于从更高层面对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作出积极贡献。
2.3平台搭建赋予教育新模式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第51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截至2022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67亿,互联网普及率达 75. 6%,同比提升 2. 6个百分点,人均每周上网时长26.7个小时。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10.65 亿,占网民整体的99. 8%,网络视频(含短视频)用户规模达10.31 亿,占网民整体的 96. 5%。由此可见,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我国网络用户数量急速增长,媒介从单一走向多元,使用方式逐渐多样化、窗口多端化,媒体融合可谓是当前传播生态演变的必然趋势。综艺《舞千年》迎着时代的浪潮,充分调动各媒介载体,不仅在B站播放,还在自家网站大象网、微博、视频号、抖音等平台,多渠道进行宣传。此外,各大视频网站如哔哩哔哩、爱奇艺等均设置了弹幕、弹窗、评论功能及固定的区域,这在无形之中构成了一种新型的“交流”方式,具有即时性和直观性,是一种别样的交流学习过程,既实现了跨地域、跨文化、跨时间、跨受众群的传播效果,又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剧场与舞蹈之间的壁垒。
从教育的角度来讲,《舞千年》将舞蹈从线下面对面交流方式带入了异时空的同步交流中,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由固定单一场所及形式转向在多种场域或媒介交互中开放式地进行艺术交流,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在当下融媒体时代,观众的信息渠道是多元化的。像抖音、优酷、微博、微信等各大APP为不同类型的舞蹈作品和舞者提供展现自己的平台,公众可以在此获取相关的知识和信息,同时也促进了舞蹈人士间的专业交流。21世纪的今天,舞蹈历经艺术审美和大众娱乐的变化,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伴随着视觉文化的风起云潮涌,融媒体已完全融入到舞蹈艺术的发展和运作中。因此,没有学会理解和使用融媒体功能的舞蹈家、编导、学者和教育工作者,有可能面临着被整个社会 “淘汰”的状态。所以,我们要紧跟时代热潮,学会以及利用好媒介,享受时代所赋予我们的宏利。舞蹈“慕课”正式基于“互联网+”下的产物,它借助互联网平台打破了以往舞蹈教学中时间、空间的局限,解决了线下教学一对多互动性差、体验感低、视野局限等问题,相隔两地的师生在同一个虚拟空间相遇,学生由“被动接受”到自主学习,实现了学习者与知识传授者间的高效沟通,所以在当下融媒体时代,将线上“慕课”与线下“翻转课堂”相结合,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上重新建立师生关系,让学生以第三视角自我分析,打破传统“口传身授”的教育方式,改变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的地位,形成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中心”的新模式。
2.4场景多样赋予教育新窗口
融媒体时代,舞蹈艺术不再局限于剧院或固定空间,而是逐渐走入公共文化空间,如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公园等,通过舞者的艺术行为与其所处空间环境以及作品三者之间的交互运动,共同构成一个动态的艺术表达领域,从而彰显现代艺术所特有的文化价值和艺术追求。综艺《舞千年》将大自然视为舞台,并综合运用三维、5G、AR等技术,使虚拟场景和现实舞台完美融合,将舞蹈融入到情节丰富的故事中,对所处时代环境进行立体多维构建,拼接形成一个整体,呈现出精妙绝伦的舞台效果和美轮美奂的视觉震撼。在这里,我们感受到《赵氏孤儿》中程婴忠孝家国两难全的内心悲痛,与《丝路花雨》一起重走古代丝绸之路,一睹敦煌盛景,见证了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他们运用各种独特的符号,突显各个场域所独有的氛围和风格特色,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一个巨大的场域单元,形成了一个整体。
从教育的角度来讲,《舞千年》对教学情境进行了开放性的设计,改变了传统的教学形态,将已经成体系的学校专业教学推向对社会文化资源和空间的挖掘,并在不同场域、多个媒介交互中,对艺术语言了进行创新与重组。
舞蹈是一种源于日常生活的艺术形式,它总是与人类最亲密的情感紧密相连。但若仅在在一间四四方方的屋子里,怎能抒发情感呢?所以,在融媒体时代下,舞蹈教育,首先要深入生活,走进自然,感受生活,打破“教室”的牢笼,去感受最真切的情感,正如我们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的“下乡采风”一样,只有去田野间感受最直接的释放,才能“知其因,舞其神”。其次,在当下媒介交互、科技发展时代之下,可以借助人工智能、云计算、穿戴设备等前沿技术,构建一个全新的教育场景,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元宇宙”,就是用一架AR眼镜,走进与现实世界同步的新场景,感受跨时空全方位沉浸式体验。将元宇宙与舞蹈教育二者有机结合,不仅教师可以实现“沉浸式教学”,实现因材施教教学最大化,学生还可以“沉浸式欣赏”,体验到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感受艺术魅力,获得对世界多元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可以建立虚拟人物形象,向学生传授相关的舞蹈理论知识,在这样一个虚拟沉浸式的场域之中,为学生提供更广博的知识体系,帮助他们建构独属于自己的智慧树,实现智能化学习。
3.结语
《舞千年》作为一档有诚意、有新义、有巧艺的节目,可以说给舞台艺术工作者很多启发,无论是舞蹈创作还是舞蹈传播上,都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随着国家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越来越全面。未来的舞蹈人才,可以说是可以“以一抵十”,因此,融合媒体时代的舞蹈教育不应该是封闭的,而应该在时代发展的基础上把握融媒体时代的优势,客观认识舞蹈艺术学科的交流性和开放性,在传统文化内涵的基础上融入现代审美情趣,推动传统文化作品的传播和发展,系统梳理并探索跨学科的知识体系建构,培养“面对各种媒介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能力和制作能力,以及思辨反应能力”的人才,这既是舞蹈教育的需求,更是新时代舞蹈发展的需要。总之,响应时代变化,关注市场需求,及时调整舞蹈教育教学模式,更新人才的培养目标,才能增强和提升教学活动的持续性、延展性和前沿性,为融媒体时代舞蹈教育改革注入活力,使当代舞蹈的发展真正获得实效,从而“扶摇直上九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