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期刊论文发表

文心期刊联盟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教育期刊 > 教育论文

教育论文

浅谈图形创意对儿童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

2024-08-16教育论文
引言2022年版的《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中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其中艺术表现要求在艺术活动中通过联想和想象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创

引言

2022年版的《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中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其中艺术表现要求在艺术活动中通过联想和想象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创意实践中要求运用多学科知识,联系生活,促进学生形成创新意识,提高艺术实践能力[[[]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2.06]]。艺术教育应以本身独特的属性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感知觉和形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与全面的发展。图形创意对学生感知觉,创造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将图形创意融入儿童美术教育中,并与之相结合,对儿童创造性思维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促进儿童人格健康发展。

一、图形创意概述

图形区别于标记、标志与图案,不单单是用作审美的装饰图片,而是在特定思想意识支配下的对某个或者多个视觉元素组合的一种表达形式,是经过艺术家的加工,既具有视觉美感又承载艺术家思想的集合体现[[[] 林家阳. 图形创意[M]. 哈尔滨: 黑龙江出版社, 1999.]]。“创”是创造、创新、始造,“意”则是意境、意图,也就是创造新意、寻求独特意思的某种构想[[[] 江明.图形创意基础[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11. ]]。 

图形创意大师霍尔格·马蒂斯曾表明,好的广告作品通过图片就可以让大众了解到用途。通过绘画、雕刻、印刷等特别手段制作出的图形,是带有说明性的、具有传播信息的图画形象。作为大学专业的必修课程,图形创意运用独特的创意设计方法将语言译成创意图形,将普遍性事物用符号化的图形揭示本质,给予观者无限联想空间,简单来说就是将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用图形的形式再加上自己的创意形成独特图形展现出来,其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作力以及创新思维。

图形的发展一直跟随着社会的演变而不断进化。与现代多种多样的图形类型不同,原始时期,图形以壁画、图腾、纹样的形式存在于洞穴和岩壁之中,图形在这一时期,主要是以实用为主,装饰为辅。用图形记录原始人类的生活,表达他们是对宗教精神信仰的寄托。将主观精神与真实的自然世界相结合,形成了图形。原始社会时期的洞穴壁画和具有神话性质的彩陶纹样,以及像字又像图形的甲骨文,这些具有抽象意义的图形都是现代图形设计的雏形。这些简单而又朴素的抽象符号往往是基于实际对象的模仿和表现,以传达特定含义和信息,因为当时缺乏文字或其他书写系统,人们往往借助具象或抽象的符号来进行交流和记录信息。这些符号既可以是物理对象、动物或植物等自然元素,也可以是由线条组成的几何形状。

                  

20世纪左右,社会的发展和时代需求更是让图形创意得到快速发展,这时期的艺术放弃传统绘画标准,追求把视觉形象单纯化、元素化、抽象化,这一时期的也涌现诸多画派,如立体主义、表现主义、抽象主义、超现实主义等。图形创意优秀艺术家有蒙德里安、康定斯基、毕加索、马蒂斯等,他们的作品中充满了现代图像创意的特征,推动了图形语言的多元化发展,为现代图形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石。至今,图形创意涉及我们生活方方面面,例如日常的广告、包装设计、服装、书籍等。

尹定邦在《图形与意义》一书中说“语言对思维的无能之处恰是图形有为之始”[[[] 尹定邦.图形与意义[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3.]]。图形具有明显两大优势。一是不受地域、种族、阶层文化的限制,更具表现力。通过视觉意象对自然和社会进行多维度地展现,表现出的形象是凝练概括的,“看”图像要比“读”图像更有吸引力和感染力。因此,图形作为“世界语”,实现了跨越社会各个阶层的界限,哪怕文化不同,阶层不同都可以从图片中了解到意思。二是比文字更具感染力与创造力。它是介于文字与美术之间的特殊视觉语言,其表现形式最常见于纸上表现,但不局限于纸。表现手法也是各种各样,与文字相比,图形的特殊性更能抓住人们的眼球并有效的传递信息。

可见,在现代媒体的发展下,无论是在商业传媒领域还是在教育文化领域,图形都占有重要地位,图形作为一种创意表现更是对儿童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二、创造性思维特征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人之可贵之处在于能创造性地思维,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思维活动”[[[] 蒋国红.小学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数学教学通讯,2015.]]。创造性思维是图形创意的思维基础,是创造成果产生的必要前提和条件,思维结果和思维本身都具有创造性的特点。它建立在感知、记忆、思考、联想、理解等能力的基础之上,是具有综合性、探索性和求新性的高级心理活动,与通常的从固定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的逻辑思维相比,它是一种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进而找到最好的解决方案[[[] 百度百科.https://mbd.baidu.com/ma/s/SVOu9jsm.]]。现如今教育主要是以教授基础知识和培养学生逻辑思维为主,过于注重技巧的培养,反而忽略了创造性思维教育。而图像中的创造性思维的具体表现就是创造性的形象体现,通过图形的创造性形象思维培养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因为创造性思维并不受固有知识和经验的制约,它是一种具有原创性、灵活性的探索未知事物的高层次复杂的思维方式[[[] 陈悦帆 . 图形创意在儿童美术教育中的探索研究[D].南昌大学,2016.]]。创造性思维的独创性主要体现在学生在面临问题情景的时候,能够具有不同寻常、超越前人的看法和做法,思考问题的角度是和想法新颖、独特,并具有一定的独创性。创新性思维的灵活性体现在学生面对问题情境时,能够全面的思考问题,灵活处理,随机应变,不局限于某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对同一个问题能够获取多种巧妙应变的方式。

三、图形创意对儿童美术教育的优势

创造性是人类的本能,也是儿童的天性。发展儿童艺术能力的发展与儿童思维能力和认知能力发展相对应。罗恩菲尔德曾说,美术应以培养创造力和健康为主要目的,培养和发展创造力的方法是让儿童自由地操控自己的创作欲望,并让儿童学会用自己的感官去体验和享受生活[[[] [美]罗恩菲德.创造与心智的成长[M]. 王德育译. 长沙: 湖南美术出版社,1993. ]]。根据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他认为儿童思维发展呈现阶段性,主要表现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发展都代表新的思维方式。而小学阶段的儿童正处于具体运算阶段(7-11岁),他们拥有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获得发展,但主要还是依靠具体事物产生联系(见下表)。

图片来源于[英]鲁道夫·谢弗《儿童心理学》

根据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论和罗恩费尔德的儿童绘画发展阶段论来看,这一时期运用科学的手段有助于儿童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开发,而图形创意课程符合这一阶段儿童思维认知能力的发展,将图形创意融入美术教育中对儿童有着积极意义,主要为一下几点。

第一,培养美术学习兴趣。儿童阶段的抽象思维正处于发展阶段,感性的大于理性,学生重兴趣而轻理性。学生在面对学校课业压力和校外辅导班的双重学习压力下,容易对事物的学习失去兴趣和动力,在这种情况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至关重要。显然,图形创意则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图形的可视性、生动性和准确性符合学生发展特点。儿童天生就喜欢探索新事物,并且能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在教育过程中引入具有创意性和独特性的图形艺术作品可以有效地提高孩子们对学习内容的接受度和兴趣。例如在课堂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点结合当下时兴的“热点”找出学生感兴趣的创意图案,或者为学生提供一个主题,让学生进行自由的创造和设计,这种不受约束的创作方式,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一定程度上促进儿童创新性思维的发展[[[] 王少银.图形创意设计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高考,2019. ]]。

第二,培养创造力。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版)核心素养的“创意实践”明确表明要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提高实践动手能力1。美国著名教育家罗恩菲在《创造与心智的成长》也表明:“艺术教育的目的,就是让人在创造过程中变得更加有创造力”。尹少淳在《美术及其教育》一书中清楚地指出,要想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就必须有“灵感”和“实践”两个方面,其中“灵感”就是对创造思想的训练,而“实践”就是要有“动手”和“操作”的能力。

   美术的本质是创造力的体现,只有具备良好的创造力,才能够将想法转换为图像,创造出优秀的艺术作品。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必不可少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不仅要注重教学目标的达成,更应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注重探究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开拓思维,变得更有创造力。在教学中,图形创意能够体现出思维的探索性,以图形为基础,进行联想和创意设计,学生在大脑中进行思维和构思,用自己的双手来完成图形的创意训练,在进行图形创意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独创性思维、敏锐的观察力和超乎寻常的想象力,进一步开拓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培养学生探究思考的能力。

第三,培养想象力。想象力是儿童不可或缺的一项能力,在绘画教学中是不可或缺的[[[] 黄苹.图形创意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美术教育研究,2017.]]。而图形创意课程正好满足了这一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充分利用图形,让学生在可视性图形上进行自由的图形联想,或者不限制任何主题,学生充分发挥抽象思维,在画纸上尽情的进行创意设计。学生通过细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以图形的形式描述观察到的事物和现象,进一步提升学生想象力,有利于形成发散性思维模式。由此学生在锻炼绘画技巧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和观察力。

第四,促进个性发展。当代教育理念以促进学生全面且个性的发展为目标,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差异性明显。传统的美术教学课堂中,大多数教师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绘画能力,由于学生绘画能力发展具有不同步性,教师也只想完成这堂课中的“教学目标”,所布置的绘画任务不符合学生能力的发展,学生在这种教学环境下会丧失对美术的学习兴趣,打击学生自信心,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针对每个人的不同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教学,以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潜能,促进每个人的发展。图形创意最重要的就是要将学生的创造力表现出来,让学生可以自由地进行设计,因此,这就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既能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又能促进他们的全面而个性的发展。

四、图形创意课程对儿童创造性思维培养的途径

培养创造性思维也就是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应该根据儿童美术发展阶段的不同特点,围绕课程设置,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多个层次、多个结构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破除固有认知的限制,激发学生发散性思维。

1、结合学科特点进行思维联想训练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总目标要求学生通过媒介和独特的艺术语言,运用形象思维进行创作,提高艺术表现能力,丰富想象力,培养创新思维1。思维联系训练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基础,主要是通过联想与想象,在原有形象上创造出新形象的思维的过程,具体体现为形象联想、相反联想、因果联想、意象联想。联想是创作力的来源,当然,联想不是随意的,而是通过客观事物从造型、色彩、功能、可迁移性等方面进行联想。儿童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抽象概念,教师可以利于多种图形让学生进行图像联想和想象的训练,例如,在人美版五年级《学画抽象画》中,让学生从造型、色彩、线条等角度观察艺术家的作品,学生通过观察感受,体验“点、线游戏”的快乐,在头脑中进行发散思维训练,学生既获得独特的感受体验,也锻炼发散思维的训练。

2、联系生活,培养学生观察力

培养儿童创造性思维应该联系生活,培养学生观察力。生活对于儿童来说,是一个天然的大课堂,教师可以结合儿童阶段学生的特点,在儿童美术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场景和细节,联系生活趣事的记忆,锻炼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力。例如,人美版一年级的《美丽的天空》一课中,教师提供多种与天空相关的物象,构建生活情境,学生联系自己对天空的印象,充分发挥奇思妙想,学生通过画、剪、粘贴等表达出自己对天空的感悟,从自然的天空表现到艺术的天空的过程转化中,通过形象联想和意象联想培养观察力,锻炼创造性思维。

3、结合多学科知识,培养可迁移性思维

约翰·杜威在《我们如何思维》书中认为,掌握事物或事件的意义,要观察它与其他事物的联系,观察它的运作方式和功能,以及产生的结果和原因以及如何运用[[[](美)约翰·杜威著,伍中友译.我们如何思维[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5.]]。理解是探求事实意义的结果,学生在探究结果和原因的过程中感知和理解知识的可迁移性。可迁移性思维既是学校教学的目标,也是检验学生是否能够自主学习、进一步理解知识,达到各学科知识之间联系的标准。教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立足于大概念,融入多种学科知识,培养学生可迁移性思维,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例如,在人美版三年级《机器人》一课中,结合科技与艺术,学生通过材料制作创意机器人,既启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关注,提高学生喜爱科学的热情,又进一步培育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五年级《绘画中的透视现象》中结合力学知识,学生通过观看、分析生活中不同的建筑场景,能够理解透视理论并结合生活实际提高空间表现力,拓展学生的想象力和观察力。在《色彩的明度》中,可结合结合物理学科的光色原理,学生理解和掌握色彩的明度知识,并运用丰富的色彩去创造艺术美和表现生活中的美。多种学科知识交互设计,有利于丰富美术教学课堂,培养学生的可迁移性的创新思维。

五、结语

儿童的创造性思维是伴随着儿童的成长而发展,笔者查看了人美版小学美术教材,虽然图形设计和创意想象贯穿整个美术学科的,但有关图形创意的课程占比相对较少。因此,笔者认为应该结合有效的课程资源,将图形创意设计的优势充分发挥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图形创意对儿童创造性思维进行训练,拓展儿童的发散思维,促进儿童更加全面且个性的发展。

 

文章评论

客服在线

服务时间

周一至周日 9:00-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