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炎培职教思想下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中国特色学徒制路径研究
黄炎培先生是我国职业教育的创始人,他在推动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做了大量工作,在不断的实践中形成了富有创见的职教思想。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大背景下,在国家大力提倡发展中国特色学徒制的前提下,将黄炎培职教思想中的精华应用到现在的职业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黄炎培职教思想的主要价值
(一)突出社会化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
黄炎培是社会化办学的典范,其创办的中华职业教育社实行的就是校企合作的社会化办学模式,中华职业教育社得到了企业家的在资金上的大力支持,而且在学生的培养上也得到了企业在实训、实践上的帮助。社会化办学紧紧贴合了社会需求,既注重理论学习,也注重实践训练和创新创业素质的提升,强调知识的应用。在教学方式上,强调体验式教学和模拟式训练。
(二)注重职业教育的实用性
黄炎培非常注重职业教育的实用性,提出“打破平面的教育,而为实体的教育”、“改文字的教育,而为实物的教育”等思想,黄炎培提倡教育必须联系实际,不能脱离实践,学校要不断改革教学方法,使学生所学能为所用。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职业教育要与双创紧密结合,要注重学徒制培养方式,职业院校与企业密切合作,发挥双导师培养的优势,实现学生毕业即就业,学到的知识技能可以直接应用于实际的工作中去。
(三)注重职业素质和职业精神的培养
黄炎培提出职业教育要培养“敬业乐群”的专业技能人才,也就是在技能人才的培养上,不仅要注重技能的提升,也要注重个人职业素质、职业精神的培养。没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职业精神,职业教育就会失去方向和灵魂,培养出的学生只能沦为产业的工具。在今天,需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通到职业教育的整个过程中,通过在高职院校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尤其是通过中国特色学徒制培养出不但具有良好技能,而且具备良好职业素质和职业精神的学生,从而为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良好的人才支撑,真正发挥好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作用。
二、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
(一)创新创业教育融合新发展理念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体现在创新创业教育的全部过程中。紧紧抓住创新是第一动力,围绕国家重大创新战略需求,针对创新创业人才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养,制定适应于创新要求的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搭建培养平台,创新培养方式。在跨学科的知识体系上、与专业知识的融合上、在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培养上协调发展,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分类因材施教,使学生得到全面协调地发展。在创新创业教育中注重生态文明,贯彻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创新创业教育不能脱离社会土壤,学校与企业紧密联系,采取开放的心态加强与企业合作,紧跟社会需求。学校打造好平台,实现各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在课程、资源、实训等软硬件上的共享,同时对接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不断拓展共享资源。
(二)创新创业教育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不是要学生毕业后就进行自己的创新创业,创新创业教育更是一种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是推进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项措施,是为了推动国家的创新发展战略和经济的转型升级,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为创新创业提供人力资源支持。通过创新创业教育,使学生毕业之后无论是从事一般职员的工作,还是从事管理工作,或者进行自主创业,都能深入理解并践行企业家精神,具备爱国情怀,勇于创新,诚信守法,勇于承担责任,具有国际视野。
(三)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是对学生培养的现实需要,只有具备扎实的专业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才能真正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高校在制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时,就要融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以及与之相匹配的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沟通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在人才培养机制上,要充分发挥学校、社会的双向机制,深化校企合作、学徒制的培养,打造双师型的教师队伍,不断加强学校与企业间的交流合作。
三、中国特色学徒制的成效
中国特色学徒制是在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基础上的创新与发展,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践行黄炎培职教思想,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素质的有效途径,我国前期的试点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促进学校教育与企业需求的契合
职业教育的一大特色就是以就业为导向,这也就要求学校的培养必须与市场需求相适应,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重要的途径,而中国特色学徒制的深入推进将进一步促进学校教育与企业需求的契合。中国特色学徒制双主体育人的过程中,在增强学生专业水平的同时,结合具体工作场景对学生技能的培养和针对企业对技能人才的具体需求进行的定向培养,可以更好地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
2.推动校企合作不断深化
在过去,校企合作主要还是停留在学生实习实训方面,而中国特色学徒制强调的是双主体育人,企业实际上已经参与到中国特色学徒制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学校和企业形成了命运共同体。中国特色学徒制的推进解决了企业招工难的问题,企业通过与学校合作,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人力资源优势,提高自身招工的质量,中国特色学徒制的推进也降低了小企业的用工成本,省去了企业在新员工入职培训上的费用。
3.推动人才培养方式创新
中国特色学徒制实行的是双主体育人的培养方式,学生只有在具体的岗位实训中才能更好地提升自身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学校可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补充到自身的育人体系中,按照学生、学徒的双重身份以岗位为依据进行实战化培养,从而拓展学生培养途径,使学生做到知行合一,真正在实践中提升学生培养质量。
四、基于黄炎培职教思想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中国特色学徒制路径研究
(一)加强观念理念的转变
长期以来,我国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同度不高,认为进入高职院校的都是高考分数较低、基础知识薄弱、综合素质较低的学生,职业教育的学历层次低,就业前景也不如一般本科院校。我国的学徒在社会上被认为地位低下,家长、学生参与学徒制的顾虑较多。而很多家长倾向于让子女找一份安稳的工作,对创新创业也存在一定的误解。观念理念的转变至关重要,需要逐步营造良好的氛围,充分利用《职业教育法》的实施、职教本科的推行等有利契机,加强对我国职业教育和中国特色学徒制的宣传。政府引导逐步提高技工人员的待遇和社会地位,使学徒、技工更好得到社会的接受和认可。
(二)学徒培养融入创新精神、职业精神、工匠精神
要在中国特色学徒制中融入创新精神、职业精神、工匠精神,一是要打造校园文化,邀请大国工匠到校园举行讲座,分享其成长过程,现身说法激励在校学生,潜移影响培养学生。二是企业文化进校园。邀请企业高管、业务骨干到学校进行宣讲,可以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创业精神、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在实际工作中的体现。三是老师是精神传承的关键。在中国特色学徒制中,不管是企业的老师还是学校的老师,都要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技艺的追求,对创新精神、职业精神、工匠精神的追求,在学习实践中践行精神的传承。
(三)增强各参与方的积极主动性
中国特色学徒制的推行存在政府、学校参与积极、企业、学徒参与性不高的问题。要提高企业、学徒的参与积极性,一是政府要采取措施保障学徒的权益,使学徒可以获得岗位津贴等经济收益,在学习中可以获得职业资格证书、职业等级证书等教育收益。二是政府对企业进行相应的补贴,以弥补企业在中国特色学徒制培养中付出的成本,鼓励企业提供学徒制岗位,降低学徒培养的风险。三是进行校企联合招生,通过与优质企业合作进行联合招生,可以提高学生报考的积极性,提高生源的质量。
(四)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
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是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发展好中国特色学徒制的执行保障。前期学徒制的试点主要是教育部组织推进的以学校为本的现代学徒制和人社部组织推进的以企业为本的新型学徒制,由于是由不同部门组织实施,在实际运行中就会出现多头管理、制度壁垒等问题。中国特色学徒制就是融合了现代学徒制和新型学徒制的优势特色而提出的,要有效推进中国特色学徒制,打造创新创业培养体系,就需要国家统一管理,指定专门机构负责中国特色学徒制的组织实施、信息传达和信息上报。同时,搭建政府、企业、学生参与的平台,通过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构建现代化的先进管理体系。
(五)提高服务于创新创业的师资水平
中国特色学徒制是企业和学校双育人的制度,提高师资水平,是有效推进中国特色学徒制、创新创业的重要保障。一是建立教师准入机制。参与中国特色学徒制的教师需要有一定的选拔准入标准,对学校教师而言,在满足学历要求的同时需要具备一定年限的企业工作经历,既可以进行专业理论教学也可以进行具体创新创业实践的指导,对企业教师而言,需要具备过硬的技能、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达到标准的才被聘为中国特色学徒制教师,并进行定期考核。二是建立双导师交流机制。学校教师更注重专业理论知识的传授,企业教师更注重实践技能的传授,通过加强学校教师和企业教师的交流,可以更好地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并进行创新,培养出高素质学徒。三是建立双导师创新合作机制。学校教师和企业教师充分发挥各自优势,通过建立团队加强合作,针对企业发展中面临的技术难题,共同合作进行创新研发,积极实现研发成果的转化,指导学生在参与创新研发过程中得到理论和技能的提升。
(六)构建符合人才需求的培养体系
科学制定培养目标,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中国特色学徒制目标体系,培养大学生的沟通能力、组织能力、意志品质,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和本领,通过细化目标,使课程设计更具针对性和生命力,以最大程度地开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潜质。编制融入创新创业的中国特色学徒制双主体人才培养方案。优化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以课程设置为基础,将创新创业课程融入到中国特色学徒制中,校企双方以课程为载体,实现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在实践中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采用弹性学分制。鼓励学生更多地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创新创业能力,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内容、企业实践项目选择合适的学习时限。
(七)加快标准体系的建立
我国在现代学徒制和新型学徒制推行过程中,形成了较多的经验做法,但是融入创新创业,在标准化组织体系、评价体系等的构建上,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标准化的构建是中国特色学徒制推广中应对各种困难挑战的必然选择,是整个过程、环节、人员的管理标准体系。依据创新创业学徒制培养的知识点建立教学标准和考核标准,参照技能等级证书标准、1+X标准构建学徒制标准。国家需要明确学徒制评价的主体、评价的标准和评价的组织实施,构建政府评价、企业评价、第三方评价等多维评价方式进行评价。同时结合学生在创新创业培养中做的相关项目,给出全面的评价,一是要肯定成绩。二是要指出问题所在,尤其是项目失败的时候,要重点评价学生表现出的创新精神。三是要关注成长性,依据商业周期,从产品、管理、效益等维度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进行评价,如果实现良好成长,说明创新创业较为成功,如果出现负增长,则需要组织专家对相关问题进行诊断、评价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