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模式的意义和方法探析
舞蹈教育在中国学前教学工作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舞蹈作为中国美术教学的一个主要内容,除了能够提高人类的生活品质、审美情感和审美价值等几个方面的水准,也能够潜移默化地改变人类的心理状态与思维方式,中国幼儿教育舞蹈专业课程则作为中国舞蹈教育系统的最前端,在实际的舞蹈发展过程当中,其将承担着培养其舞蹈基本素质和基本舞蹈专业技能训练的主要责任。因此,应该引起相关人员高度的重视,从而对舞蹈模式进行探索创新。
1.探索在学前教育专业中舞蹈教学方法的实际意义
1.1能够帮助教师将教学实践与理论相统一
为了进一步提升实际的教学效率,在开展学前教育的过程之中,需要进一步提升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使其具备充足的舞蹈教学理论知识。因此,需要对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模式进行优化创新,将教学实践与教学理论进行统一,让教学工作变得更加具有多样性以及趣味性,使得幼儿能够在课堂上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推动学前舞蹈教学的发展进步。
1.2有利于培养教师对幼儿情感以及情绪的感知能力
舞蹈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审美情感以及情绪,对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通过学习舞蹈也可以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性格,培养其自信心,为此需要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结合实际情况,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并积累知识,使自己具备良好的舞蹈教学基础。在这个过程之中,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的综合能力,以便从事教育工作之后,使其能够针对幼儿的实际情况开展合适的舞蹈教学活动,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品格性情,从而帮助幼儿树立起自信心,进而达到教书育人的教学目标。
1.3能够进一步提升教师们教学的积极性
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在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能够进一步提升教师对舞蹈教学的了解程度,使其在开展实际的舞蹈教学活动时,可以提升从业人员的积极性,对幼儿进行有效地指导教育,进而更好地推动舞蹈教学工作的开展。
1.4有利于提升教师对幼儿创造力的认识
舞蹈表演可以通过有限的形式包含无限的内容,而舞台在舞蹈表演的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价值,可以进一步丰富舞蹈的表现内容。但其也会对舞蹈表演有着一定的限制作用,因为在舞者表现的过程当中必须借助人们的肢体语言才能传情达意,所以,对于舞者的表现对欣赏者以及演员来说都存在着很大的想象要求。为提高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课程的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需要帮助学生提升对幼儿创造力的认识。
2.对现阶段学舞蹈教学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探索
2.1舞蹈教学的内容有待完善
课程的科学性在实际的教育活动当中占有着非常关键的地位,课程体系的科学性将直接关系到课程的教学质量的程度,所以,必须受到广泛的关注。不过就现阶段的教育现状而言,不少高校所选用的课程杂乱无章,甚至部分高校会拿中等师范学校的教材来进行教学来开展教育。在进行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的过程当中,由于教材内容已经远离了现实,所以不利于提升学生的舞蹈水平。
2.2课程的设置缺乏合理性
现阶段学前教育专业在进行课程设置时,由于对于舞蹈教学的重视程度不高,主要是以心理学以及教育学这两大方面的教学内容为主,使得在进行舞蹈教学时缺乏固定、合理的模式,课程的设置存在很大的弊端。与此同时,很多学校由于对舞蹈课时的安排比较随意,没有较为固定的教学计划,再加上大多数舞蹈课程的内容都是根据舞蹈教室随意安排的,在一定程度上背离了新课改的相关指导思想。
2.3舞蹈教学的课时不足
舞蹈是一门技术性比较强的学科,在开展舞蹈教学工作的过程之中,为了能够让学生适应各种各样的专业舞蹈动作,应该预留一定的时间进行温习。但是就现阶段的学前教育的教学情况来看,由于对舞蹈教学没有特别的关注,使得课时的安排存在不足的情况。在进行课程安排的过程之中,一个学期按照十七周进行计算,如果按照每周两个课时来计算的话,那么一个学期下来不过34个课时,相较于其他学科所占据的比例相对较少,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与此同时,由于舞蹈课时不足,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会出现压缩课程内容的情况,并且也容易漏讲相关的基础知识,再加上训练时间过少,进而导致无法其达到预期的舞蹈学习效果。
2.4教学的目标有待进一步明确
很多学校在开展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工作时,由于对舞蹈教学缺乏重视,通常在教学中会让学生们粗略的了解和接触一些舞蹈方面的基础知识,并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除此之外,由于学生受到自身条件的限制,模仿能力低、舞蹈表现力不足以及舞蹈素质较低,在实际的学习中缺乏良好的编创舞蹈的能力,导致学生受到了影响,因此,需要引起高度的重视,为此在开展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工作的过程之中,教学目标应该尽可能突出新课程的主题思想,教师需要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因材施教,制定出符合专业特色的教学目标。
2.5学生自身的条件具有局限性
舞者必须能够表达人类所要传达的情感,并且每一位舞者艺人在舞蹈时不仅必须要达到动作的完美,还应该让欣赏者产生赏心悦目的感受,但是由于不少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年龄普遍偏大,可塑性相对偏低,骨骼的生长发育早已定性,再加上在进入学校之前没有接受过系统、专业的舞蹈训练。因此,在进行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的过程之中,为基本功的训练增添了许多难度。除此之外,还有部分学生在入校之前没有接触过舞蹈,导致自身的学习兴趣相对较低。且在进行舞蹈学习的过程之中,由于课堂的教学方式相对比较单一,不能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吸引学生对舞蹈的兴趣,也会影响学生对舞蹈的学习。
2.6教师的综合能力有待提升
因为高校的人力资源相对较为有限,所以部分高校为节约校园人员的编制量,会压缩其人力资源,很多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老师也大多从音乐学校改行的,基础不高。由于没有专门的舞蹈老师,导致了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育工作面临了极大的问题,虽然舞蹈老师已经在学校中进行了相应的舞蹈训练,但依然很难满足学前舞蹈教学工作的实际需求。与此同时,由于教师太过专业很难把握幼儿舞蹈教学的特点,无法将学前教育专业知识与舞蹈专业的知识进行有机结合。在进行舞蹈教学的过程中,会对幼儿提出过高的要求,而幼儿之间的能力水平参差不齐,在教学时很容易产生矛盾,一些能力较差的幼儿来说会逐渐跟不上课堂的进程,长此以往会打击其自信心,所以在选择舞蹈教师的过程之中,应该选择符合学前教育舞蹈教学特点的专职教师进行培养,从而进一步推动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更好地提升实际的教学质量。
3.关于对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方法创新优化的有关策略
3.1注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
就现阶段的发展情况来看,学前教育专业的办学规模正在随之不断地扩展,在教育事业推进的过程之中,也对该专业的舞蹈教学提出了创新性的要求,在进行教学设计与实施方面,应该树立起创新型的教育观念,将提升儿童舞蹈编排以及教学能力作为中心,对相关的课程内容进行优化安排,尽可能降低实践难度,改变传统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完善相应的教学体系,进而培养出全新的适用性跨学科人才。
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舞蹈技能之后,为了能够进一步提升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需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锻炼,让其在现有的技能与知识得到巩固的同时并从中培养自身的创新能力,提高舞蹈的编排与创新水平。在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使其参与到社会、学习以及生活中锻炼自身的能力。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之中,可以通过创新的方式组织学生发挥自身的创造力以及想象力,引导学生通过小组交流合作自主的创新舞蹈作品,进而提升自身的舞蹈编排能力。与此同时,在学生完成了舞蹈作品的创作之后,教师还可以适时的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舞蹈的练习中。学校还可以运用学生们的业余时间组织学生在学校内开展舞蹈演出活动,进而提升学生们的表现能力。
除此之外,在进行编舞的过程之中,应该注意音乐与舞蹈的配合,通过音乐来起到烘托的作用,更好地帮助舞蹈表达情绪。学生在舞蹈知识以及技能的学习时,为了能够更加贴合幼儿的生活,在日常生活中要善于收集相关的动作素材,有意识的把对生活的感受力融入到舞蹈创作中,在挖掘新颖的动作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学生们对生活的审美能力。
3.2对教学手段进行优化创新
在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模式进行创新的过程之中,教师应该进一步探索多样化的舞蹈教学活动。大部分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虽然有着较好的学习能力以及理解能力,但是对于舞蹈的创新能力相对来说比较差。因此,在实际的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之中,应该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工作上,将实践和知识相结合,从而提高他们的实践和应用水平。与此同时,在教学中老师通过对舞蹈操作的示范与指导,让学生们了解正确的要领,经过进一步的训练进而掌握舞蹈操作的规范要求。
除此之外,在教学时还应该针对训练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讲解、示范,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以及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课堂结束实践,对所讲的知识以及动作技能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进而达到教学互补的效果。
3.3优化教学方法对课程进行合理的安排
由于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课时量相对来说比较少,为了保证学生具备较好的舞蹈能力掌握相关的知识技巧,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之中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学大纲的内容,对课程进行合理的安排。
在第一学年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除了需要进行基本功的训练之外,还需要对学生进行舞蹈知识的讲解,让其充分的了解舞蹈的特点以及种类,理解幼儿教育和幼儿舞蹈之间的关系。第二学年的舞蹈教学主要是以中国民族民间舞为主,为了进一步训练学生们的协调性以及灵活性,教师可以根据民族风格,选取代表性强且实用性高的舞蹈让学生进行练习。例如,东北秧歌的“手巾花组合”、藏族舞蹈的“弦子”等具有特色的舞蹈均可以让学生练习。第三学年需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幼儿舞蹈编创能力,让学生们从幼儿的日常生活入手,选择合适的内容和音乐将所收集到的动作元素进行集体创编。
3.4对教学的评价模式进行优化创新
传统的舞蹈教学评价模式相对来说比较单一,无法满足现代化教学的实际需求,不能客观、全面地反映出舞蹈教学的实际效果以及质量。因此,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建立起科学、完善的评价模式,使得评价方式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并将其合理的运用到教学工作中发挥出评价机制的促进作用。
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笔头、即兴表演以及口头等多种多样的方式,来对评价的内容进行创新,进而增强对学生编排能力、审美情感以及创新思想等多个方面内容的考察,对学生的情况做出综合、合理的评价。
3.5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其学习兴趣
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在进行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时应该注重课堂的趣味性,以音乐作为切入点选择合适的音乐,让学生在舞蹈练习的过程中可以体验和感知音乐,并让自身的精神也可以得到放松,从而深入发掘学生的舞蹈创作潜力,进而使其能够更好地利用肢体语言来传情达意,让学生可以逐渐的感受到自我显示的神韵美、形体美以及力量美。与此同时,教师还应该善于分析学生的心理,进而更好地唤醒学生对技能、知识的探索欲望。例如,在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的过程之中,可以紧跟时代的步伐适当的应用先进的信息,通过微课等教学模式辅助教师进行教学,在课堂上可以通过播放专业舞蹈家的相关视频资料让学生欣赏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激发学生对舞蹈的热情,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行为,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
3.6明确当前的教学目标
要提高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素质,必须对专业的教学方法加以革新,老师必须根据学校的特点对课程目标作出设计。因此,我们必须提出阶段性的舞蹈教育任务,通过因材施教逐步提高学习者的舞蹈素养,从而实现总体的舞蹈教育目标。与此同时,在传授舞蹈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之中,教师需要与学生建立起融洽的师生关系,从未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舞蹈专业能力服务。除此之外,由于舞蹈教学需要学生不断地通过体态练习来锻炼自身的肢体语言,再加上学前教育的特殊性教师应该重视德育教育工作,将德育思想与舞蹈教学相结合,一旦发现问题教师要找恰当的时机采用合理的方式化解,构建出现代化的舞蹈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能够正确的面对成败遵守当中的规则,全面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
4.结语
总而言之,在开展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工作的过程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们的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对舞蹈教学模式进行优化创新,合理的设计课程时间,积极的解决现阶段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优化相关的教学方式并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将实践与理论知识进行有机的结合,激发其积极性进而凸显出舞蹈的内涵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