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期刊论文发表

文心期刊联盟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教育期刊 > 教育论文

教育论文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舞蹈教学研究——以太极拳在武舞立德课的应用为例

2024-08-16教育论文
艺术学科核心素养包含艺术感知能力、艺术审美情趣、艺术创意表达三个方面,学生掌握学科的核心知识,理解学习的过程,把握学科的本质及思想方法,学会融合贯通,将知识应用到具体的实

艺术学科核心素养包含艺术感知能力、艺术审美情趣、艺术创意表达三个方面,学生掌握学科的核心知识,理解学习的过程,把握学科的本质及思想方法,学会融合贯通,将知识应用到具体的实际生活中来。武舞立德课程是本着我校“构建学生的健全人格,打好学生的发展基础”的教育理念,依据拉班动作分析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结合艺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以学生发展的需要和特征为基础,以追求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将武术与舞蹈交叉融合,围绕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精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生活题材进行“外塑形象,内塑精神”教育教学实践的综合性课程。

 

1.把太极拳作为与舞蹈的结合点进行教学实践,满足当代中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增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

    武术博大精深,形式多样,在高中舞蹈教学中融合武术,找到合适的结合点十分重要。太极承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源远流长的文化符号与价值观念,是学生深入认识、理解本民族文化的重要裁体。太极拳作为一种身体练习,已经被许多当代艺术家创造性地运用到艺术创作和表演者训练中,例如台湾云门舞集《水月》中以太极导引作为主要动作形态展现,舞者收放自如,流动自然。太极可以协调表演者的身心,增强他们的知觉和感觉意识,体验能量的循环和塑造。

太极拳对现代人的身心统一有着现实意义。太极拳建立在中国古代哲学、医理的基础上,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太极拳的教学内容选取高中教材《体育与健康》中的单元《太极八法五步》,《太极八法五步》在现有各流派太极拳的基础上提炼整理而成,动作结构简单合理,内涵丰富,易学易练。“自然、和谐、健康”是太极拳所崇尚的健身理念。太极拳不仅可以改善一个人的身体健康,也可以提高专注力。面对快节奏的现代生活、大量碎片化信息,专注力的练习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结合意识、呼吸、动作的运作导引的“太极”,帮助引导学生意引气,气引形,聚精会神地体会身体的细微变化,增强学生的身体感知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专注力,进而成为做事沉得下心来的人。

太极拳强调身体外在形式还重视内在气的引导与意识的连接,将身体和心灵结合起来,发展学生的自我认识和智慧。学生在太极拳的练习中体会关节的协调和放松,而不是肌肉的紧张;体会气的引导,在练习中随着能量的流动移动,以最小的力产生显著的效果;结合意识,时刻关注身体的运动,专注于当下。这种将身心结合,专注于当下的经验后来被应用到有组织的舞蹈即兴表演中,在舞蹈表演时对学生大胆自信表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太极蕴含着古人看待事物现象和本质的态度,促进学生理解自然规律,懂得与自然和谐相处之道。太极拳贯穿于整个高一年级的舞蹈课,从热身、动作元素到动作融合、主题创作,学生将从理念到身体充分感受到变化统一的审美,学会尊重和理解他人、自然,建立更多的民族文化自信,尊重和包容多元文化。

 

2.利用拉班动作分析对太极拳的动作分析,提升学生的身体意识,增强学生对动作的学习理解

2.1拉班动作分析的介绍

拉班运动分析(Laban movement analysis, LMA),是一种可以描述、解析和记录人类运动的方法和语言系统。它基于鲁道夫·拉班的动作研究工作,由丽莎·渥尓曼(Lisa Ullmann)、茵格·芭特尼芙(Irmgard Bartenieff)、沃伦·兰姆(Warren Lamb)等人进行延伸发展。“拉班动作分析”涉及解剖学、运动学和心理学等多个领域。运用人群包括舞者、演员、音乐家、运动员、物理治疗师、心理治疗师,也运用于人类学、商业咨询及领导力发展。LMA体系包括B-E-S-S(Body, Effort, Shape, Space)如图1。从身体、力效、形塑、空间四个角度来对动作进行分析,四个方面之间相互关联。理解和运用身体(Body)、力效(Effort)、形塑(Shape)和空间(Space),这些最基本的动作视角和理念,有助于感受运动、观察和研究动作。

 

图1  LMA体系  图表设计:陈苏君

身体(Body)的指向是“What”,建立对身体的感知,然后用身体哪些部位去做动作,哪些部位产生运动,了解肢体不同部位之间的一些关联。例如身体的引导部位,明确发力点等,描述人体运动时的结构和物理特征。

空间(Space)的指向是“Where”,就是指这些动作发生在哪里,在何处。舞者与室内空间(教室、剧场舞台、美术馆、房间等)或者室外环境(水、植物、天空、大地等)做了紧密的联系,是人通过动作对空间、环境的探索。动作的空间轨迹,高低,水平,方向上等等这些方面发生的各种变化。

 形塑(Shape)的指向是“Why”,侧重将内在驱动力呈现于可视空间中的态势。如果说身体那个部分解决“做什么”,那形塑则进一步解释“为什么这么做”,让动作在这个部分得到进一步的感受和分析。

力效(Effort)的指向是“How”,侧重动作的内在意图和质地,也就是如何去做动作,如何去舞动。主要有时间(Time),空间(Space),重力(Weight),流畅度(Flow)四个维度来构成。每个维度里都会有相对的两个点,例如限制(Bound)和自由(Free),强(Strong)和轻(Light),突然(Sudden)和持续(Sustained),迂回(Indirect)和直接(Direct)。

现代高中学生理解能力强,喜欢挑战,富有逻辑推理。拉班动作分析理论的术语和概念的抽象看起来非常深奥,但符合高中生的心理和认知成长规律。

 

2.2拉班动作分析帮助学生增加身体的感知,有意识地探索身体 

舞蹈的本质是动作,学生对动作的探索学习和表达是舞蹈教学与舞蹈创作实践必不可少的。借助拉班动作分析的理论,学生可以有效地从不同维度了解各种各样的构成动作的元素。各家太极拳都称云手为“母式”,可见其在太极拳技术体系中的非凡位置。太极拳云手做起来思想恬静、意念集中、全身舒展、松弛,它对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血液循环系统都有促进和调解作用。学生做云手时,先要有虚实阴阳的概念,重心坐在右腿上为实为阳,左腿左脚为虚为阴,侧行开步才能脚内边缘轻起轻落;右手在上格挡对方来手为实为阳,左手在下、静中寓动为虚为阴;当左脚落地后,重心渐渐移到左腿上为实为阳,右脚起向左脚并步(小开步)为虚为阴;左手在上格挡对方来手为实为阳,右手在下、静中寓动为虚为阴。就这样一阴一阳、一虚一实在两腿两手之间不断转换,才能做到重心平稳过渡、迈步轻盈。(见图2)

图2  太极拳云手的动作 表演者:文虹  拍摄者:陈苏君

通过模仿和体验,对太极拳云手有了直观的感受和认识后,进一步用拉班动作分析分析理论从身体、空间、形塑、力效几个方面分析(见图3),更加明确和理解动作的特点和表达,体会太极拳的“行云流水,连绵不断”。

动作分析的角度 太极拳云手

身体

以腰为轴,带动四肢、躯干做动作,使用的主要部位是腰,手和手臂,脚和腿

空间 动作轨迹主要是弧线,双手画圆,腰走圆弧,在中间水平运动,左右方向横移

形塑 宽形形态运用较多,上手格挡,下手虚守,上下、内外相合

力效 有轻、持续、间接、限制的特点,动作缓慢连绵,圆活自然 

图3 太极拳云手的动作分析  表格:陈苏君

 

3.通过探索太极拳的动作发展,实现学生对动作的扩展和积累,为舞蹈创作实践打下基础

人的情感表达是复杂的,因而在舞蹈教学实践中需要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舞蹈动作语汇。太极拳的动作特点是“连续性,灵活性,弧线运动”,引导学生抓住动作特点进行动作发展变化,在舞动中保持觉察,与自我对话,感知身体发生的变化,发挥想象与创意,探索身体动作的各种可能性。

 

3.1延伸太极拳的动作形态

用身体的不同部位进行弧线运动,例如头,尾椎,腿,膝关节,肘关节等,可以从一个部位转换到另一个部位,延绵不断。

探索不同的空间的弧线运动,例如在原地的弧线运动转换为移动的弧线运动;脚在地面的弧线运动,转换到脚在天空的弧线运动;两人或多人一组的弧线运动,进行穿插变化等。

加入想象的意象动作形态。水与太极拳有异曲同工之妙 ,充满流动性和灵动感,抒发自己的经验和感受,与自己生活中的感觉相融入,重视动作的过程,感受呼吸与身体的配合。

 

3.2改变太极拳的动作形态

改变弧线运动,转为直线运动,探索身体的不同部位的直线运动,探索不同空间变化的直线运动。对比和分析直线动作与曲线动作的美感和表现,帮助学生提升动作审美与情感表达。例如直线动作有明确的方向性,舒展,张力强等;曲线动作方向不明显富于多变性,灵动,表现丰富等。

改变太极“用意不用力”的轻的动作质感,增加强的力效,学生在动作呈现出砍、劈、推、跺脚、跳跃等不同动作质感,同时产生了快速、突然、顿挫等动作表现。在练习中分为表演组和观摩组,学生在相互观察时表示:“动作力效的改变,发出了情感的改变。”藉由身体动作的扩展和体会,进而对自我有更深的了解,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感知自己的身体与心灵,同时为后续的舞蹈创作实践打开思路,做好铺垫。

通过太极拳的发展和变化,形成了“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动作累积效应,为学生提供丰富得身体语汇表达创设条件。

 

4.融合太极拳“对立统一”的审美进行创意表达,发展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的同时,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意识和民族自信

创新实践能力是创新型人才的核心能力。通过教师为学生创设真实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探究兴趣和表达欲望,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艺术核心素养。学生通过太极拳的学习,理解太极图中的表现出阴阳、黑白、明暗、动静、刚柔、开合、进退等运行转化之美,从中体会太极“对立统一”的审美情趣。

恰值建党百年,选取了《黄河》作为主题,进行高一年级“艺心向党----庆祝建党一百周年同题异构舞蹈创作实践”。三个班根据同一个主题同一首音乐进行各班的排演,挖掘和应用“对立统一”的艺术审美,在创作实践中应用了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使用了太极拳“圆”的动作特征和运动轨迹。由学生担任导演、舞者、服装设计师、舞美设计师等不同职业角色,进行全班共同参与、共同合作、共同演出的班级舞蹈创作,为上百名师生家长奉献了精彩的演出,学生们获得了成功的体验与积极的力量。学生代表表示:“通过这次自导自演班级舞蹈,不仅锻炼了班级同学的能力,也对每一个同学的内心产生了深刻的震撼,坚定了保卫和报效祖国的决心” 。 武舞立德课程的实施践行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舞团的创作过程中,学生创造性地融合教师给的太极动作元素,以小组的形式将“掤捋挤按、采挒肘靠”的动作进行拆分整合与设计连接,形成个性的表达,与老师共同完成了《少年》的创作,表达了“少年强则国强”的意象。基于太极拳的运动原理,即以心行气,以气运身,学生在太极动作导引中完成个人即兴部分的呈现,体现了柔中有刚、刚柔并济的武舞神韵。此作品在北京市第二十四届学生艺术节(西城区)展演获得“金奖”,“优秀创编奖”。通过亲历创作与表演的过程,增强了学生“为国奋斗”的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

武术和舞蹈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和民族风格,“武、舞”两者同是身体语言内化心意的形式,注重“身心合一、知行合一”,有利于人的健康和修身养性。学生从体验学习太极拳的动作,理解其文化与审美;到发展积累动作,加深对自我认识,进而实现艺术的创意表达。在舞蹈教学中设定真实的情境,并帮助与引导学生达成现实应用,学生的认知在身体力行中得以再次认识与建构,从心理和情感上变得更加深刻与丰富,更好地发挥武舞立德课程的育人价值。近年来结合笔者的实践研究显示,太极拳在普通高中舞蹈教学的实践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感知和动作语言的开发,加深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审美的提高与身心和谐。

文章评论

客服在线

服务时间

周一至周日 9:00-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