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土木工程类专业融合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探析
课程思政理念承载着知识教育和价值观教育的双重意义,高校要想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必须要重视课程思政建设,深挖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资源,将思政教育工作贯穿到日常教学的全过程,发挥思政课程育人的功效,加强高校教师和学生的政治信仰,实现高等教育育人的价值。高校土木工程类专业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极强,除了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实力,还需要有良好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同时还要具备设计、艺术、施工等方面的知识。这就要求高校在进行土木工程类专业课程设计时,要结合本专业的教学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课程教学目标,找出土木工程类专业教学与课程思政理念的融合点,在增强学生专业素养的同时,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政治信仰。高校要将思政内涵融入日常教学活动中,在教学内容中贯穿思政理念,同时要加强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使土木工程类专业的思想政治目标得到实现。
一、高校土木工程类专业融合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一)发挥课程思政的育人功效
课程思政理念是对传统教育理念的一种创新,通过深挖高校课程中的思政因素和内涵,为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通力合作开辟了新渠道,从而构建专业课程、综合素养课程、思政课程三位一体的育人体系,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的最优化。课程思政理念旨在将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观教育渗透到高校各类课程中,利用课堂加强育人功效,扩大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和影响力。高校教师是否将思政理念融入日常教学活动中,直接关系到课程思政建设的成败。土木工程类专业的教师必须要加强对课程思政理念的认识,积极组织教学实践,深挖本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引导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增强学生的思政信仰,使学生在面对重大选择时能够正确的地判断,帮助学生坚定政治立场,高校各类专业课程要与课程思政理念相结合,发挥育人的功效。
(二)实现高校教书与育人的结合
高校作为向社会输送高质量人才的主阵地,培养的人才不光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和过硬的专业技能,还需要具备为国家和社会服务的思想道德素质。德才兼备是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课堂教学是传播思政理念、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主渠道,将思政素养渗透到高校课堂,在“授业”和“解惑”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进行“传道”,实现高校教书与育人相结合。土木工程类专业的实践性和专业性极强,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极高。高校教师必须要有目的性地转变教学观念,挖掘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发挥课程思政的育人功效。教师不光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力,练就学生的专业技能,更应引导大学生树立良好的人格,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塑造学生的责任意识,把专业课教育的境界尽可能扩大化,以崇高的理想和目标武装青年学生的头脑。高校应重视实践性课程,让学生在实际锻炼中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磨练学生的意志力,积累实践经验,深化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
(三)加强教师和学生的政治信仰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和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教师是否具备坚定的政治信仰,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举止。高校必须要重视专业课教师的政治信仰教育,让教师从内心深处了解并认可马克思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并以此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在我国课程思政建设中,必须要将专业课教师纳入培养体系中,加深教师的政治信仰,帮助教师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将思政理念培训与教学能力、教学素养相结合,夯实专业课教师的思政教育引领能力。坚定政治信仰,不光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简单整合,而是要在内心深处认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将马克思主义信仰作为崇高价值的理想追求,将坚定的政治信仰转变为高度的政治认同。专业课教师要在课程实践中不断地锻炼自己,提升自己,做政治信仰的实践者。同时,教师要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传递主流意识形态和主流价值观,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加强学生的政治信仰。
(四)将思政工作贯穿到教学全过程
高等院校的思政工作不应只停留在表面,从校领导、教职工到学生都应接受思政教育理念的洗礼,将思政工作贯穿到教学全过程,让高校全体师生将思政教育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如何深挖专业课程的思政内涵,成为土木工程类专业教师重点思考的问题,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应用怎样的教学方式,既能让学生愉快地接受思政教育,也能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土木工程类专业属于工科,主要是揭示自然科学规律,侧重于客观性教学,与其他人文社科类专业不同,如何将课程思政理念与土木工程类专业教学相融合成为难点问题。这就要求教师以思政工作为学生价值观塑造点,以专业课程内容为立足点,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巧妙渗透思政知识,潜移默化中塑造学生的价值观。
二、高校土木工程类专业融合课程思政理念面临的问题
(一)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脱离
土木专业课程隶属于工科,专业性强、实践性强、知识覆盖范围广。土木工程专业课程包括工程力学、流体力学、岩土力学、工程地质学、土木工程概论、建筑施工技术等,在实际教学中侧重于基础专业知识的讲解和运用,帮助学生识别、了解、运用复杂的工程性问题,学生能够开发和使用相应的资源、技术、工具等。土木工程类专业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难以与课程思政理念相融合,教师在课程设计时也难以挖掘思政内涵。土木工程类专业思政实践经验是有限的,教师没有深刻认识到思政理念的重要性,在开展思政教学过程中难以将本专业知识与课程思政理念融合。一些教师只能脱离课程特点和学校实际情况,在课程教学中“生拉硬拽”讲解思政内容,导致课程内容不符合教学实践,甚至影响专业课的学习。学生并没有了解课程思政理念的深层内涵,反而产生了厌烦心理。
(二)对课程思政建设不够重视
目前,课程思政理念还处在探索阶段,高校对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对课程思政建设不够重视。一些专业课教师对课程思政理念认识性不足,在教学过程中只是穿插一些思政内容,并没有对思政内涵进行深入讲解,学生没有得到深层次的教育,无法发挥出思政教育的价值与意义。高校在对课程教学效果进行考核时,侧重于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并没有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进行评价,导致教师和学生学习思政知识的积极性不高。土木工程类专业的教师在课程教学中,重心仍是放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讲解上,专业课教师认为只需要把专业课程讲好就可以了,思政内容应由专业的思政教师传授,自己并没有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义务和责任。
(三)学生对课程思政缺乏认同感
高校土木工程类专业实践性强、专业性强、知识覆盖面广,学生的课业压力很大,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的同时,难以分出精力系统地学习课程思政理念。对于专业的思政课程,因为有专门的考核和检测,学生即使为了考试也必须学习。但是土木工程类专业,学生一心只想学好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取得好的成绩,并没有认真思考课程思政的相关知识,并没有将个人理想和国家的远大理想结合,对本专业的重要价值认识不足,学生对课程思政理念缺乏认同感。对于教师安排的学习课程和学习任务,态度不端正,学习不够认真。学生对教师在专业课堂中渗透的思政知识不以为然,觉得和专业课学习没有多大关系,不认可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很难配合专业课程融入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工作。
(四)学生缺乏基本的课程实践精神
谈到土木工程类专业,很多人会联想到搬砖、搅拌水泥、刮大墙等,简直就是又苦又累又不挣钱的代名词,学生不愿意从事劳累的工作。学生虽然经过了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的学习,也不愿意进行课程实践,大部分学生存在怕苦、怕累的心理,不愿意扎根一线从事重体力劳动。学生缺乏实践锻炼,就难以将所学知识与技能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学生无法对知识进行内化和吸收,学生学习就好像是“纸上谈兵”,在图纸上设计出多么伟大的工程,但只停留在理论层面,理论与实践难以融合,伟大的工程永远无法问世。当学生好不容易克服心理落差参与实践活动时,就好像是鱼儿离开了水,每一步都需要教师的指导和推进,学生普遍缺乏团队精神和创新精神,局限于原有的框架体系中不愿意尝试突破。
三、高校土木工程类专业融合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策略探析
(一)将思政内涵融入教学过程
要保障高校土木工程类专业融合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顺利进行,必须要将思政元素与专业教学有机融合,将思政内涵融入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对课程思政理念进行深入的了解和认知,在课程设计时根据土木工程类专业的课程特点和思政内涵进行有针对性地备课,比如可以拓展我国在土木工程方面取得的成就,展示我国的基础建设,分析知名建筑体现的建筑理念和艺术价值等,让学生充分感受土木工程专业的魅力。教师也可以向学生展示建筑的力学结构、设计原理、施工技术等,激发学生对土木工程专业的兴趣。但是在讲课的过程中要以专业知识为主,将思政知识与专业知识连接起来,采用潜移默化的方式将思政内涵融入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提升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同时吸收思政内涵,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价值观,树立远大的理想目标。
(二)在教学内容中贯彻思政理念
课程思政理念的重要性就在于武装青年学生的头脑,在高校日常教学过程中传递社会主流价值观,对大学生进行社会核心价值观教育。高校必须要重视课程思政的核心地位,在日常教学内容中贯彻思政理念,发挥课堂教学的重要作用,强化课程思政的育人功能。教师要在土木工程类专业课程中贯彻课程思政理念,打破工科专业和思政课程的壁垒,将学生的价值观教育融入教学内容中,以课堂为载体,在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坚定的政治信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作用。教师在进行专业知识培训时,从多角度深挖思政内涵,可以从历史学、建筑学、文化学等角度对建筑工艺、建筑作品、建筑理念进行讲解,从历史发展的源头,到经历过的辉煌与挫折,再到未来的发展走向,强化学生的责任感,询问学生是否愿意融入这历史长河中,成为建筑理念传承的一份子,是否愿意将这些古老的建筑理念运用到如今的建筑设计中,让它们重新焕发光芒。
(三)以课程思政理念引领教学目标
课程思政并不是一门单独的课程,而是一项系统而又漫长的伟大工程。从课程思政理念出发,与土木工程类专业的教学目标相融合,深化课程思政理念的价值引领作用。首先要修正教学目标,转变传统以学生成绩为主要教学目的的错误理念,增加素质性教学目标,将学生的学习态度、个人能力、道德素质、生活习惯等纳入教学目标中,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还需要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增加过程性目标。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基础不同,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通过过程引导,帮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过程中呈现的问题,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也要将学生的每一次进步都记录下来,作为学生最终成绩的一部分,教师应以全面发展的视角来培养学生,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教师在教学目标设定时,要强调学生的素质培养,可以借助课程思政理念,在专业课教学中加入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和个人品格修养。
(四)加强课程思政理念的教学实践
土木工程类专业作为实践性和专业性都很强的学科,必须要加强教学实践,才能使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土木工程类专业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课程思政理念,增加学生对本专业知识的了解,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潜能,给予学生较大的学习和思考的空间,让学生进行自主创作。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对于学生制作成功的作品,可以选择带走留个纪念,教师可以在实践课上设置实践项目,进行项目化实践活动,学生可以自由分组,最后根据学生项目的完成情况和完成质量进行投票,选出项目考核的前三名和参与奖,学生相应获得不同的积分,积分可以选择兑换礼品或者转换为最终考核成绩。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实践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引导自觉接受学习任务,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大胆实践,在这个过程中锻炼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等。
四、结语
课程思政理念摒弃了传统思政教育课程的局限性,实现了高等教育教书与育人的结合,加强了学生的政治信仰,最大程度上扩大了课程思政教育的育人功效。但课程思政目前仍处于发展阶段,高校对其重要的思想内涵认识不足,在土木工程类专业融合课程思政理念的过程中还面临一些问题,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脱离、对课程思政建设不够重视、学生对课程思政理念缺乏认同感、学生缺乏基本的课程实践精神等。因此,高校必须要从课程思政理念出发,将课程思政理念与土木工程类专业实践教学相结合,在教学内容中贯彻思政理念,以课程思政理念引领教学目标,将思政内涵融入教学过程中,并不断加强课程思政理念的教学实践,加快高校土木工程类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