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期刊论文发表

文心期刊联盟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教育期刊 > 教育论文

教育论文

基于黄河文化视角的育人实践路径研究

2024-08-20教育论文
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承担着继承和弘扬黄河文化的重要使命,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未来与希望。因此,高

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承担着继承和弘扬黄河文化的重要使命,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未来与希望。因此,高校应主动发掘独具特色的黄河文化资源和优势,让黄河文化走进校园,发挥其传承作用和育人功能。基于此,文章主要分析黄河文化在高校育人过程中的重要价值,分析目前高校黄河文化传承教育现状,并针对现状探讨切实可行的实践路径,以期推动黄河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

一、黄河文化在高校育人中的重要价值

从狭义上讲,黄河文化是指黄河所流经地域而形成的文化,是一种客观存在的文化形态,是人们在治黄过程中形成的精神生产能力及其成果;从广义上讲,黄河文化是指黄河流域内的劳动人民在长期社会劳动实践过程中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包含生活方式、生活习惯、价值观念、社会规范等。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在中华民族上下5 000年历史中,黄河积累、承载并传承着中华民族深厚的记忆,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历史沉淀和思想精髓,对后世具有深远影响。

(一)黄河文化具有独特的育人优势

黄河流域是人类重要的活动区域,但又是中国历史上苦难最深重的地区。河水的泛滥、朝代的更迭都使得人口不断迁移,经济持续扩散,文化双向交流,在碰撞和融合过程中,使黄河文化呈现兼容并蓄、博采众长、内而化之的特征。黄河精神所蕴含的包容精神、抗争精神、奉献精神等都激励着中华儿女勇往直前、排除万难。如今,黄河文化更能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弘扬革命传统,将自身发展与时代相结合,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

(二)黄河文化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鲜明的时代特征

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文化象征和文化符号,承载着中华文明的故事和记忆。例如在治黄过程中形成的顽强拼搏的斗争精神、在治黄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完善的科学技术水平、朝代更迭且不断融合过程中形成的民族共同体意识等,这些都是促进中华民族形成交流、开放、包容格局的独特标识,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资源,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鲜明的时代特征,能为学生打造强大的精神家园。

(三)黄河文化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黄河文化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基和沃土。黄河文化在几千年的沉淀和积累过程中,取得诸多优秀成果,同时积淀了宝贵的文化资源。例如,以丝绸、瓷器和茶叶等为代表的农业及手工业产品;以敦煌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为首的艺术宝库;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古代先进技术;以孔子、荀子、程颐等为代表的教育大家等,这些都是历史的积淀,是值得后人学习和传承的宝贵财富。高校应从黄河文化中汲取营养,对其进行选择性运用,这样既能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又能汲取精华,增强黄河文化的育人价值。

(四)黄河文化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有效载体

随着时代前进,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并非长期固定,而是伴随时代与教育对象的变化而不断更新,在此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只有通过不断改进和优化,才能顺应时代,满足大学生学习诉求。

一方面,经过数千年的农耕文化,黄河流域孕育出自强不息、奋勇向前的中华传统美德,积累了文学作品、戏曲艺术、科学技术等文化积淀,磨砺了中华民族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性格,通过融入黄河文化,提取其中优秀的思想内容以及价值取向,能更好地丰富和诠释思想政治教育核心。

另一方面,黄河文化的思想精髓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是培养大学生综合力、增强文化自信的必由之路。在学习与解读黄河文化内涵过程中,能增强自身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使大学生自觉承担起黄河文化传承与发扬的重要使命和责任。

二、高校黄河文化传承教育现状

根据走访调研,目前大学生对黄河文化的认知和认同存在不足,有待加强,部分高校在教育引导与监督等方面缺乏相应措施和手段,因此,在黄河文化融入和教育方面都存在一定程度的欠缺。

(一)学生缺乏对黄河文化的了解

其一,大学生对黄河文化的认知不足。目前,大学生多以“00后”为主,其正处于心理和生理发育的特殊时期,个性强,对所有新鲜事物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再加之其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热衷微博、微信、抖音等互联网热门软件。根据调研了解发现,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明显不足,其更习惯碎片化的阅读,很少愿意静下心钻研学习,对黄河文化更是缺乏系统认知。

其二,大学生对黄河文化的认同弱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和市场经济时代各种社会思潮对高校大学生的冲击,加之在校期间学校对黄河文化的普及内容较少,目前大学生多存在对黄河文化的认同感弱化现象。据访谈了解,大部分大学生很愿意了解黄河文化,也具有深厚的感情,但谈到传承和创新,大学生的意识则相对薄弱,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使包括黄河文化在内的传统文化均呈现边缘化态势。

(二)高校在黄河文化相关教育方面相对薄弱

其一,重视程度相对较低,在课程开设和设计方面缺乏创新。高校多侧重对大学生开展专业素养教育,将教学重心转向培育社会应用型优质人才,对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重视不够,黄河文化等专业课程的授课占比极低,导致大学生缺乏对黄河文化的感官认识,难以激发起学习兴趣。同时实践教育的创新性不足。高校大多还是采用主题演讲、知识竞赛等方式开展实践教育,难以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热情度和积极性,导致实践教育因缺乏创新性和吸引力而无法更好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此外,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网络对其的影响作用更大,而部分高校对网络媒体的运用不足,加之缺乏专业的团队进行管理、维护和运营,使网络媒体并未发挥预期作用。

其二,教育内容相对单薄,在研究和融入过程中缺乏协同配合。黄河文化博大精深,需要认真研究与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但大部分高校在教育实践中只注重在形式上下功夫,忽视了对内容的系统规划和挖掘。同时未开展专业的课程教育,大学生对其了解不深,普及程度也很低。此外,在融入过程中,教学重心多集中在课堂教学上,忽视了与实践教学的融合,缺乏课上、课下以及校内校外的协同。

三、基于黄河文化视角的育人实践路径研究

(一)“明起来”,加强对黄河文化的认识

其一,加强高校大学生对黄河文化教育必要性的认识。认识是行动的先导,要强化大学生对黄河文化重要性的认识,鼓励大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黄河文化的学习和宣传中。首先,要端正自己的思想观念,培养大学生学会从民族发展的角度体会和感悟传承黄河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黄河文化的精粹中领会其对于个人成长和成才的作用,自觉加强自身对黄河文化的认知能力。其次,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认同,了解黄河文化的历史进程,并在不断实践过程中,提升对黄河文化的认同感,只有这样才能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运用好黄河文化,并在后续实践中深化对黄河文化的认识。

其二,加强高校大学生对劳动教育必要性的认识。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肩负着为社会输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的艰巨任务,因此高校必须与时俱进,转变传统观念。首先,及时了解现状,了解黄河文化在弘扬和传承过程中遇到的阻碍,立足现实,探讨出路。其次,学会创新,紧跟时代发展,主动作为,加强大学生对黄河文化教育必要性的认识。

(二)“融进来”,让黄河文化入脑入心

其一,将黄河文化内容融入课堂。一是优化课程内容。深入挖掘黄河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创新性地融入课程教学内容中,与高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务相结合,让大学生深刻体会并认识到黄河文化的精髓,并学以致用,服务当地。二是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充分运用翻转课堂等现代化教学模式,通过开放性互动模式等大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吸引大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和互动,激发大学生积极性,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三是丰富教学方式。充分利用网络手段,将黄河文化中的内容结合当前大学生关注的热点话题,以大学生感兴趣的传播内容、易于理解的话语方式以及乐于接受的传播方式,占领网络阵地,强化融入效果。四是加强“课程思政”体系建设。将黄河文化融入各项学科教学中,发挥黄河文化的资源优势,深入挖掘各课程体系中的黄河文化素材,以黄河文化资源感染大学生、鼓舞大学生,呈现良好的育人效果。

其二,将黄河文化内容融入校园文化。一是要线上线下相结合。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发挥好校园文化的隐性育人功能,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氛围,使大学生“时时受教育,处处受感染”。同时以大学生的兴趣为切入点,充分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等平台,引导大学生自觉投身到学习黄河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及时代价值中,切实增强文化自信。网络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要充分利用“两微一端一抖一号”等多样形式传播黄河文化,以促进其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充分发挥。二是发挥第二课堂作用。第二课堂是营造黄河育人校园文化氛围的重要元素。在指导学生第二课堂活动时,可以大力推进能体现黄河文化精髓、饱含爱国思想的兴趣课堂、讲坛讲座、报告会等活动,调动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其三,将黄河文化内容融入社会实践活动。一是高校可以以传统节日、传统习俗等为契机开展主题实践活动,精心设计实践活动的类型和载体,引导大学生在实践中领悟黄河文化的内涵和价值。二是在开展实践活动过程中,要注意扩大实践活动的覆盖范围,同时提升校外实践活动的频率和次数,并采取有效措施监督实践活动的开展,避免实践活动流于形式。

(三)“走进去”,筑牢黄河文化根基

要在构建黄河文化教育保障机制与育人过程中,协调好高校、家庭及社会等各方之间的关系,形成协同机制,筑牢文化根基。

其一,重视家庭教育,发挥示范作用。家庭是大学生树立价值观的起点,家庭对大学生的影响深远且持久。在大力弘扬黄河文化的背景下,家庭要注意构建尊重文化的家庭氛围,并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在日常生活中,不断提升自身文化素养,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能时刻感受到家庭的优秀文化气息,耳濡目染,传承好优良家风。

其二,高校主动作为,全面开展教育。一是在制度方面,将黄河文化教育作为当前高校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学校形成由党委统一领导,各部门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二是加强黄河文化教育专业队伍建设。要注重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及文化素质,丰富教师黄河文化知识储备,注重提升教师挖掘黄河文化、分析时代价值的能力,进而确保黄河文化的传承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三是建设完善的文化课程体系,及时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明确后续教学任务和方向,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其三,强化社会作用,营造和谐氛围。一是营造和谐的社会文化环境。加强对黄河文化的宣扬,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为全社会如何看待黄河文化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二是在不断发掘中,继承和弘扬黄河文化。加强对黄河文化资源的挖掘,在不断梳理和整理过程中,逐步丰富和完善黄河文化的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三是发挥大众媒介作用,及时加入大学生乐于接受的新元素,做好新时期的宣传教育工作。

只有这样构建出家庭、学校、社会联动机制,凝合全社会的力量,才能有效推进三者的深度融合,形成三方协同、互相促进、相互渗透的良性格局,从而使黄河文化真正入脑入心。

文章评论

客服在线

服务时间

周一至周日 9:00-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