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有效策略
情境教学是教师依据教授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结合多样的教学手段,创设有效生动的教学情境,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情感,引发学生情感共鸣和情感认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直观性、真实性和实践性等特征的一种教学方法。而将情境教学应用至小学数学教学中,是促使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达到知情意行统一的重要举措,对于学生自身综合能力和教学实效性的提升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重要性
(一)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其要求小学数学教学不仅应以学生为主体,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还应与学生生活实践相结合,注重教学内容的生活化,提升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情境教学正好能达到这一要求,并逐渐被小学数学教师所应用。
(二)符合小学数学的学科特点
首先,小学数学具有抽象性、严谨性、精确性、广泛性等特点,而小学生对于复杂抽象知识的理解较为吃力,这就致使其学习效率不高。而情境教学能够通过直观形象的方式将原本晦涩难懂、复杂抽象的知识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便于理解,从而增强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其次,小学数学的教学目的不仅要引导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还要对学生进行情感价值观方面的教育。此外,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也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这与致力于推动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情感价值观形成、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情境教学不谋而合。
(三)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
处于初等教育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专注力较差,偏向于具体形象思维;学习生活经验较少,缺乏知识积累,对于事物的概括水平还处于直观形象阶段;观察力缺乏目的性、精准性、次序性和深度性;注意力范围有限、易分散,缺乏稳固性。因此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引导学生想象力、创造力、观察力、注意力、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发展。而情境教学正好能帮助学生在具体形象的情境中学习。
二、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教师应转变教育观念,提升情境意识
首先,教师应主动提升自身的精神境界,明确自身的教育追求,减少职业倦怠,并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加强对教育科学理论知识和数学前沿理论的学习,在与其他教师的沟通交流之中做好教育改革的相关工作。此外,还应时刻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参与教学。其次,教师应正确看待情境教学,明确情境教学的内涵和目标,充分认识情境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树立情境教学全局观,并积极参加情境教学培训活动,做好研究型教师。
(二)教师应遵循情境教学原则,创设有效情境
首先,教师应遵循科学性原则,从实际出发,使情境符合学生现实生活。这就使得教师一方面要正确认识小学生的发展特点和认知水平,及时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已有的经验知识和感兴趣的事物,借用生活化场景来创设有关情境,另一方面也要充分挖掘教材,真正明确一学期、一单元甚至是一堂课的教学目标,从而创设科学化的教学情境,以便培养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其次,教师应遵循趣味性原则和探究性原则,将趣味性、探究性和数学性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时刻保持应有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创设游戏情境时,教师可结合学生的喜好,设置喜闻乐见的、易于探究的游戏环节,一方面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另一方面也容易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非常放松的状态下自主探究、习得知识。再次,教师应遵循连贯性原则,讲究层层递进、环环相扣,从而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学习中拥有完整的思维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情境时,应提前熟悉教材,对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设,并制定合理的应对措施,以便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知识。此外,教师还应把握好情境设置量的度,不能为了情境教学而情境教学,应结合本堂课的教学实际,创设合适数量的情境,使其衔接得当、贯穿始终。最后,教师应遵循多样性原则,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丰富情境。例如,在创设情境时,教师可采用多媒体等技术丰富知识展现形式,用动画、图片等吸引学生注意力,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结语
在小学数学中开展情境教学,是符合新课程改革要求、符合小学数学学科特点、符合小学生认知特点的,是值得大力推广的。但在具体的实行过程中,不免会出现一些不利于情境教学实效性提升的问题。面对此种情况,在进行小学数学情境教学时,教师应转变自身的教育观念、提升情境意识,遵循科学性、趣味性、探究性、连贯性、多样性等原则,创设有效教学情境,这样不仅有助于提升知识的趣味性、改善知识的抽象性、增强授课的完整性,还有助于促进师生间的沟通交流,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从而有效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