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高校统战工作的思考
学校统战工作面临的问题和不足
(一)统一战线意识形态工作认识不足
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特别是教师的政治素质和思想状况直接影响着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影响带动社会思潮。因此,必须高度重视高校统战领域意识形态工作,然而,学校党委层面虽然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但对统战工作的重视和投入力度相对不足,党委专题学习研究相对较少,对统战工作缺乏整体规划和必要举措,政策执行仍有差距。
(二)统战对象把握不够全面
近年,学校和附院各民主党派相继建立基层组织,民主党派人士数量进一步增多。由于学校与两所附院分别是独立的法人单位,两家附院的职工构成学校不参与,学校统战部门不能很好地研究附院统战对象的发展变化,工作重点仍停留在学校民主党派及其他党外知识分子群体上,未能形成“一校两附院”全覆盖。学校宣传统战部虽然认识到其中的问题,将有关方面纳入统战工作范围,但结合学校和附属医院各类对象的不同内部构成、群体特征和思想状况,提出针对性的统战工作举措不多。
(三)统战部门力量相对薄弱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目前,学校尚无专门分管意识形态工作的党委副书记,未设置独立的统战部门,统战工作暂属党委办公室统一管理,党建、组织、宣传、统战同属一套班子,未配备专职统战工作人员。由于工作力量限制,学校的统战工作难以主动作为,更多停留在向上级管理部门报送数据材料上。加之学校和两所附属医院职工人数较多,党外知识分子及民主党派成员多,兼职统战工作力量制约了学校统战工作开展的效能。
(四)党外代表人士作用发挥不充分
学校及附院拥有大量医药卫生类行业医疗及教育人才,党外代表人士普遍学历较高、素质较高、专业水平较强,是促进自贡市打造医卫高地、推动学校和附属医院高质量发展,融入成渝经济圈建设的人才资源基础。但是,由于学校升格大专院校时间较短,在行业内有影响力的党外代表人士数量有限,青年领军人才不多。党外代表人士、尤其是中青年代表人士把主要精力用于教学科研和日常医疗服务上,主动参与学校和附属医院政治活动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对学校和医院发展的总体规划了解不够,参政议政能力有待提升,社会威望和群众影响力不高,党外代表人士作用有待充分发挥。
创新高校统战工作的思考
做好新形势下的高校统战工作,关系到学校和医院高质量发展目标的实现,对维护意识形态安全意义重大、任重道远。
(一)牢牢掌握统战意识形态工作主导权
统一战线意识形态工作要准确把握十二类工作对象的思想多元化、行业差异化等特点,在坚持一致性、包容性和多样性的前提下,分类施策,有效引领和整合统战工作对象思潮。同时,积极发挥网络媒体优势,增加统战工作的“互联网思维”,利用网络技术来维护和巩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意识形态安全,自觉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高校群众思想进行有效引导,减少网络中多元文化的错误思潮的不利影响。积极构建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的统战宣传体系,让统战工作发挥出更强大的凝心聚力作用,形成线上线下统战工作的整体合力。
(二)充分把握统战工作形势变化
当前,正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交叉期,各种思潮碰撞明显,教师结构变化加剧,做好高校统战工作必须把握当前高等教育面临的新形势新变化,全覆盖全方位把握统战工作对象。加大统一战线基础知识的宣传,将统战工作、民族宗教工作相关知识纳入学校和附院入党积极分子、新进职工培训,广泛宣传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其次是要搭建统战信息管理平台,做到统战对象的动态管理。全面掌握学校和附属医院统战对象基本情况,做到数量清、底子明;健全民主党派活动阵地,利用统战工作之家,建立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引导他们根据自身实际开展系列特色活动,充分发挥凝聚人心的政治优势,阻断不法分子利用党派搞宗教渗透和校园传教的渠道,确保校园民族宗教工作整体安全。[2]
(三)着力构建大统战工作格局
学校党委要从落实两个维护的高度,深刻认识做好高校统战工作的重要性。要把统战工作摆在重要位置,落实一把手工程。对学校和附属医院统战工作任务进行统一研究、统一部署、统一推进。以学校党委名义帮助人数较多的民主党派建立支委、支部,为人数较少的党派成员搭建合理的组织架构,使统战工作更细致、更深入、更有效。按照相关要求,独立设置直属党委的统战部门,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同时,成立由学院党委统一领导、宣传统战部门牵头协调、附属医院、各支部共同参与的统战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校统战工作,贯彻落实各级统战工作决策部署的“大统战”格局。
(四)搭建党外人士成长平台
党内人才和党外人才都是党的宝贵人才,要加强高校高层次党外人才培养,推动多党合作事业后继有人、薪火相传。学校党委要做到对党外人才思想上真正关心、生活上真正关照、业务上真正支持,培养一批政治把握精准、参政议政能力较强的优秀党外代表人士队伍,从经费上、政策上、资源上积极支持和协助党外代表人士开展参政议政调研、进修培训、教育医疗扶贫等各项活动,不断提升参政议政和社会服务能力,促进党外人才成长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