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师要善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分析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学应遵守的原则,了解高中生在化学知识探究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以及化学教学的目标,从而综合各方面的条件来设计出合理的教学方案,而不仅仅是提升学生的考试成绩。如此才能真正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初衷,促使学生成为社会发展需求的综合型人才。
一、化学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进行创新创造的前提与基础。作为一名高中化学教师,要时刻注意采取有效的措施与手段以帮助大部分学生保持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提升小部分学习进度较为缓慢的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并且引导那些对化学学科兴趣浓厚的学生,提高他们在化学领域的创新创造能力。例如,学习“元素周期表”时,本节课主要对学生在进行化学学习时需要掌握的最基本的知识基础即“元素周期表”进行了讲解和规律性的解读,元素周期表是由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首先发明和编排的,后人根据最新的化学发现再对元素周期表进行不断地完善与修改,从而形成了今天我们看得到的元素周期表。学生在进行高中化学的解读时,通过对周期表中不同元素的分析与认识,可以了解日常生活中不同化合物的性质与组成成分。教师要通过对元素周期表重要性的强调,对元素周期表应用进行广泛性的解释,来提升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学习兴趣。
二、化学教师要善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
化学是一门来自生活又走向生活的学问,由于作为化学学科知识来源的日常生活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因而化学知识具有复杂性,化学知识体系具有复杂性,学生在进行化学知识的学习时,需要面对的是一个庞大、支系众多的体系,学习难度与学习工作量较大,需要进行记忆的任务较多,因而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以帮助学生建立起对知识牢固与深刻的印象,减少学生在记忆与背诵上需要花费的时间。例如,在“化学能与热能”一节课学习时,本节课与初中学习过的“质量守恒定律”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根据人类学习规律曲线与记忆规律曲线,教师在进行本节课的教学时可以采取任务型教学的方式总结课本知识点并且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来探讨本节课知识与学生已有知识积累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这种学习方法与教学安排既可以提升学生对本课新知识的学习印象。比如,教学“元素周期表”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从知识的角度上,从思想方法的角度上,学会利用原子的结构来对规律进行解释。在情感态度的塑造方面,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了解元素周期表的意义,掌握“量变会引起质变”的观点,从而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辩证主义观念。这样,通过具体目标的确立,教师才能够按照需求去确定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案,从而提升教学的整体性,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三、化学教师要善于集中学生课堂注意力
高中课堂中,由于提升了教学的难度和课本的深度,因而学生在学习时面对深奥的化学知识也许很难提起兴趣,在外界条件与自身身体状况不佳时,甚至很容易陷入昏昏欲睡的状态,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不利于提升学生的学生效率,长此以往很有可能会导致学生学习成绩下降,学习信心受到打击。例如,在“化学与电能”这节课的学习时,本节课作为对化学能特性讲解与描述的课程之一,与上一节课的“化学能与热能”共同构成了化学反应与能量这一板块的组成部分,是学生理解化学反应与化合物等后续知识的基础。教师首先将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通过列提纲的方式在黑板上列出来,然后引导学生以此为基础,结合课本内容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细致全面的学习与思考,接下来,教师可以在学生自习结束后进行全面的讲解与启发,帮助学生疏通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理解知识点时所存在的偏差与纰漏。最后,教师可以在课堂结束的前十几分钟里进行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将学生的学习情况作为指标之一来衡量自己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此外,教师也可利用课堂最后的十几分钟来鼓励学生自主提问,让学生当堂讲出自己的疑难与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对未解难题进行求问,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四、化学教师要善于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
化学教学中加强学生间的合作交流是十分有必要的。教师要积极改善课堂教学的结构,让学生通过合作、自主的手段来探究新的知识,增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在使用合作学习模式时,教师首先要设计合理的分组方法。学生之间都是有一定的差异性的,有的学生热爱表达,有的学生喜欢在脑中进行默默的思索,因此,教师要遵从组内异质的基本原则,将具有一定差异性的学生分成一个小组,相互带动,共同进步。另外,教师必须提出一些具有探究性的合作学习问题,让学生在充分认识到困难存在的前提下进行合作交流,从而提升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五、结语
新课程改革视野下,高中化学教师要将新的教学理念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倡导开放、探究的教学模式,创新性的运用教学方法,利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来激发出学生的科学探究潜能,让学生获得长远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