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生活化内容激发学生兴趣
对高中学生而言,化学是一门学习难度大、枯燥乏味的课程。一方面,此前学生基本上只有在初三阶段接触过化学内容,不像其他学科已经是长期学习阶段;另一方面,高中化学内容本身较为复杂,包含大量化学式和抽象的知识,学习起来较为困难。因此在高一时期就培养学生良好的化学学习习惯,有助于整个高中阶段化学教学水平的提升,而增强教学趣味性正是吸引学生主动学习并形成良好习惯的有效措施。
一、借助生活化内容激发学生兴趣
内容是教学的基础与核心,化学教学能否体现趣味化,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内容本身而实现的。只有教学内容充分契合学生兴趣爱好以及身心特征,才能激发起他们的兴趣,进而构建趣味课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借助生活化的内容激发学生兴趣,尽可能通过学生们熟悉且感兴趣的内容,让学生体会到化学知识的乐趣与魅力,进而引导他们主动探索,让他们在兴趣的助力下逐渐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例如在教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相关内容时,教师对化学知识进行介绍,并在此过程中尽可能借助生活中常见的各种物体。既可以直接将相应的物体带到课堂上展示给学生,也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应的图片或者视频。在这些物体的助力下,学生们对原本较为枯燥的化学知识产生了一定兴趣,有利于趣味化课堂的顺利构建。
二、创设趣味性教学情境
趣味化教学情境既能凸显教学过程的趣味性,也能借助各种生动的情境吸引学生参与进来,促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感受化学学科的魅力。教学情境创设的关键在于以下三点,其一为情境内容的趣味性,其二为情境形式的趣味性,其三为情境探索的趣味性。只有将这三点融为有机的整体,相互协调,才能真正创设出趣味性十足的教学情境,充分吸引学生并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让化学课堂不再是枯燥、死板的知识讲解。例如在教学《金属材料》相关内容时。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共同创设以“专题听证会”为背景的教学情境。对学生进行分组,各族学生分别代表铝矿工人、生产铝制易拉罐的工人、饮料公司老板、售货员、环保官员、回收公司、消费者等,组织所有学生围绕“是否应当停止使用铝制饮料罐”这一话题展开探讨。向扮演不同角色的小组学生分发对应的资料,一边围绕基础知识展开教学,一边引导学生结合资料对话题展开讨论。通过这种新颖有趣的教学情境形式,教师顺利激发起了学生的兴趣,并且让学生在学习和探索的过程中既掌握了知识,又收获了乐趣,真正构建起了高效的趣味化课堂。
三、增强课堂有效互动
高一学生注意力往往难以长期集中,很容易在课堂上出现走神、开小差等现象。尤其是在教学内容过于枯燥、复杂的情况下,这一现象将更为明显。毫无疑问,如果以简单的讲解式方式展开教学,那么学生在化学课堂上的注意力往往无法长期集中,严重影响实际教学效果。为了改善这一现象,教师应当高度重视课堂互动,通过合理有效的互动促使学生长期将注意力集中在课堂学习上。要实现这一点定,务必要增强互动的趣味性,让学生乐于互动。例如在教学《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相关内容时,教师借助生活中常见的各种化学反应提出一系列进阶性的探索问题,鼓励学生围绕这些问题进行合作、学习与探究,关注学生情绪变化以及学习进度,在适当的时机进行鼓励或者点拨。这使得整个课堂成为生动和谐的师生互动以及学生间的互动,让学生在互动中实现知识与技能层面的发展以及情绪情感层面的收获和满足。
四、发挥趣味化实验的作用
实验是高一化学教学内容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同时实验教学也是化学教学体系中极为基础和关键的组成,其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发展学生创新思维和探究能力等均具有重要意义。在进行实验教学时,教师既可以自行设计各种趣味化小实验,也可以对课本实验进行适当调整,更可以鼓励学生自行设计与探究实验,全方位增强实验趣味性。例如在教学《蒸发与结晶》这一化学实验时,教师先从理论层面对过滤操作以及蒸发操作的目的进行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之上,教师再以食盐的制作这一学生们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导入,先引导学生对海水、盐湖、盐井、盐矿等中的晶体加以了解,弄清楚其中包含的可溶性物质MgCl2、CaCl2、硫酸盐以及不溶性物质泥沙等。之后教师鼓励学生自主设计相应的精盐制作实验,并通过适当的点拨与帮助,借助信息技术让学生对实验步骤进行模拟。这样既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与探索,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也能保障实验教学安全。之后教师再带领学生进行相应的实验探究,能够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结语
综上可知,高一化学教学需要增强趣味性,才能更好地吸引学生,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与探索,进而打造高质量课堂。教师需要对化学教学内容进行充分把握,同时主动了解学生实际情况,坚持以生为本的基本理念,始终将学生放在首位,尽量从内容、形式、方式等各个方面增强课堂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