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视域下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当代小学生成长于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中,而且他们对于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十分熟练,具有较大的知识存储量,而且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影响下,加剧了外来文化和价值观的入侵速度。虽然让小学生接触一些外来文化可以增长他们的知识视野,但是由于小学生的辨别是非能力薄弱,所以很容易受到不良思想文化的诱导,同时外来文化的持续入侵也给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带来了阻碍。随着新课改工作持续推进,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传统文化不仅具有教育价值,还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对小学生来说学习传统文化还能够增强他们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认同感。所以学校应该加强对传统文化视域下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工作的重视,积极探索传统文化和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结合方法,从而能够更好激发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工作的实效性。
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作用
我国发展历史悠久,随着时间的流逝,有很多思想、文化内涵等被保留下来,而且对现代化社会各行各业的发展也有一定借鉴价值。研究表明,将传统文化和语文教学工作相结合,能够带来多方面积极影响。
(一)有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当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关键时期,在此情况下,传统文化受到了外来文化的严重冲击,而且西方国家引起的意识形态斗争越来越激烈,因此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提高国民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迫在眉睫。基于传统文化视域下,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工作能够在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方面体现积极效用,首先小学生正是学习传统文化和拓展知识视野范围的重要时期,此时对小学生灌输优秀传统文化,一方面能够加深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记忆,对将来国民素质整体提高有很大帮助。另一方面,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之后,可以更好满足新课程改革要求,因为自从新课改工作开展以来,小学教育教学的改革落实工作进展引起社会很大关注,在新课程改革要求中,特别强调要重视素质教育,不能将提高考试成绩作为唯一教学目标,而是要从思想、心理、品行等多个方面对小学生进行引导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内容之后,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素质,而且传统文化中蕴藏的文化内涵、哲理等也对小学生有很大的教育作用,引导他们树立健全人格和提高个人素质,所以也能最大限度满足新课程改革提出的教育要求。
(二)有助于丰富教学内容
语文学科虽然相较于数学等学科来说学习难度较小,但是并不是所有小学生都对语文学科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不少学生都认为语文学科是枯燥无聊的,生字词、阅读教学对他们来说没有太大吸引力,再加上教学方法不注重创新的话,那么容易导致小学生对语文学科失去学习兴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知识以后,可以有效丰富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知识视野范围。[1]这是因为传统文化对小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的,而小学生又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因此融入传统文化教学内容以后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众所周知,很多传统文化都伴随着一些民间传说、神话故事等,比如春节的由来、中秋节的由来等,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逐步渗透传统文化背景,这样可以让小学生对语文学科保持长久的学习兴趣,对语文教学质量提高也有积极意义。
(三)有助于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
在传统应试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小学生对于语文学科的学习是比较被动的,因为“填鸭式”教学模式会在一定程度上打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小学生对很多语文知识的理解都停留在表面,并没有深刻记忆,将传统文化融入语文教学工作中之后,可以有效改变这一现状。首先很多传统文化都是来源于民间,所以有着浓厚的生活气息,比如传统节日、习俗等,这些对小学生来说并不陌生,而且也会让他们感觉到语文学习和实际生活具有很大关联性,所以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也会更加浓厚。其次传统文化融入语文教学之后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素养,比如学习生字词能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等,而学习传统文化之后可以让小学生用于实际生活,例如要做到礼貌待人、诚实、善良等,这些品质对小学生的今后成长与发展有很大帮助。
二、传统文化视域下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对处于基础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来说,应当主动响应新课改要求,将传统文化和语文教学进行紧密结合。但是在实际语文教学工作中,还存在很多现实问题,导致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难以发挥出来。
(一)学校对传统文化教育价值缺乏正确认知
虽然传统文化教育意义重大,对现代教学工作开展也有良好指导作用,但是仍然有很多教育工作者没有意识到在语文教学中引入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所以没有在引入传统文化方面加强关注和做出改进,比如没有建立完善的语文课程体系,这样难以引起教师对引用传统文化的重视。[2]再者,缺乏建立高水准语文教学团队,因为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所以对于教师的教学素养有着一定要求,但是当前很多教师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比较浅显,所以在课堂上也难以灵活引用,这样就会限制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发挥出来。
(二)教学理念落后
因为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是有限的,有很多东西都需要探索和学习,因此学校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众所周知,传统文化在引导小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方面具有积极意义,但是有不少教师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较大,所以采用的教学方法也比较落后,从而导致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难以凸显出来。比如教师容易忽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不让小学生就所学知识发表自己的见解,或者是过于看重小学生在传统文化方面的考试成绩,因而让学生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来记忆传统文化内涵,这样会加重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的厌烦情绪,不利于传统文化学习效率提高。
三、传统文化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改革路径探索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现在国家与社会各界对于教育领域的发展前景都十分重视,因为国家之间综合实力的竞争就是高级人才资源的竞争,所以不论对于哪个教育阶段来说,教育部门都应该加强重视,不仅要在课程教学方面积极展开研究,还应该探索传统文化的灌输渠道,从而才能有效提高国民素质,增强国民的文化自信心。针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中存在的不足,传统文化融入效果不理想的问题,有关教育部门应该提高重视,并引导学校和教师积极采取措施来缓解困境,将传统文化传承工作落到实处。
(一)新课程改革教学理念落实到位
对于学校层面来说,应该对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加强重视,并且积极开展传统文化视域下的语文教学改革工作,从而才能有效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并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新课程改革主张学生先进行自主学习,然后教师再进行教学。对此,学校一方面应该加强投资力度,采购现代化教学设备和信息技术,为小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有利条件,比如网络上关于传统文化的教学资源十分丰富,那么在教师布置学习任务之后,小学生就可以自己动手在计算机上查阅资料,然后教师再进行详细教学,这样能够增强学生的记忆。另一方面学校要积极开展培训学习活动,提高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以及教学能力,而且教师也应该具备自觉学习了解传统文化的意识,搜集整理传统文化与语文课本知识结合的方法。此外学校也应该建立完善的教学考核体系,将考核结果列入教师的教学效果评估和学生成绩考核中,这样能够有效提高教师和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的重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很大帮助。
(二)实施多样化教学方法
受到课堂教学时间的影响,传统文化的教学时间比较有限,如果在教学中长时间渗透传统文化,那么就会减少课本知识讲解的时间,这样课堂教学任务就难以完成,所以教师应该实施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在教学理念上保持与时俱进,比如可以加强对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应用力度,提前做好传统文化教学课件,并加入图片、视频等元素,这样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例如,在教学《题西林壁》(作者:苏轼)这首诗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微课,将作品的创作背景制作成微课上传至网络平台上,然后布置讨论学习任务,比如让学生发表对“横看成岭侧成峰”的理解等。或者在学习传统节日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查阅关于传统节日由来的资料,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在此过程中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能加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而且学生也可以从中有所感悟,从而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就得以充分体现出来。[3]再者,教师也可以在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帮助下使用情境模拟教学法,围绕着某个传统文化来创造相应的学习氛围,比如在元宵节中,人们都喜爱猜灯谜,那么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制作一些灯具,然后让每个学生写一个灯谜挂在灯上面,教师再搜集一些关于元宵节的音乐和视频等,来渲染一下课堂氛围,这种教学方法对活泼爱动的小学生而言十分适用,他们会积极配合教学工作,参与到热烈的灯谜讨论中,同时也能让学生对元宵节由来和习俗有详细的了解,这一传统节日也会在他们心中留下深刻印象。
(三)创造良好教学氛围
学习氛围对个人成长与发展有着很大影响,所以要想提高传统文化教学效率,那么学校应该积极建立浓厚的传统文化学习氛围,因为仅靠教师个人的言传身教是无法让学生对传统文化有深入认识的。建设良好教学氛围的途径有很多,比如可以在校园中定期开展各类活动,以认识和了解传统文化为目标,活动形式可以是唱歌表演、诗朗诵、黑板报、书法比赛等,学生在参与娱乐活动的过程中也能对传统文化的由来和内涵有深入了解,比如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诗人屈原,民间习俗有吃粽子、赛龙舟等,那么关于诗人屈原有哪些故事,为什么会有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等,这些问题都可以交给学生去寻找答案,那样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语文思维,增强文化修养和文化内涵,从而能够坚定地传承、弘扬传统文化。另外教师也可以带领学生挖掘本地的传统文化,并带领学生到文化博物馆等地方进行实地考察学习,这种实践活动对学生来说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不仅会让他们更加热爱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同时也能将学到的语文知识用于实践,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阅读能力等。在良好教学氛围的熏陶下,学生的文化素养潜移默化中也能得到提升,对语文学习成绩提高有很大帮助。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将传统文化内容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之后,不仅有助于丰富语文课堂教学内容,还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并满足国家提出的新课改要求。但是在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还存在着教学理念落后、学校对传统文化教学不重视等情况,导致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受阻,并且也不利于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所以有关教育部门应该对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工作中的融入现状加强关注,并探索有效的应对策略,来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保障。实践表明,学校可以通过实施将新课程改革教学理念落实到位、实施多样化教学方法、创造良好教学氛围等策略,来改善语文教学现状,切实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综合文化素养水平,并且也能有效增强小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对他们的成长与发展有着良好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