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金课”认同现状
2018年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次新时代中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将“水课”转变成“金课”。“金课”即一流课程,是指教育部实施一流课程“双万计划”建设,建设大约10000门国家级一流课程和大约10000门省级一流课程。该实施建议的提出将助力于打造更多一流学科、一流大学。倡议提出至今,很多高校致力于打造有自身特色的“金课”。本文将从学生视角诠释“金课”标准,探寻理论上的“金课”标准与学生认同的“金课”差距何在,提出缩小差距的对策。
一、高校“金课”及其认同标准
高等学校教育司司长吴岩表示要建设体现课程难度、课程深度、课程挑战度的“金课”,将“金课”标准归结为有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即注重课堂的知识运用,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强调教学内容与科研前沿和社会实际相结合;教学形式体现教师与学生的有效互动,营造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氛围;改变本科教育学生“躺着学习”的现状,增加学生学习难度和考核难度。
有学者提出,应该引入第三方评价研判“金课”标准。笔者认为学生是作为第三方评价的主体。学生既是教学过程的主体也是课程评价的主体,要注重学生对“金课”建设标准的诊断性、形成性和终结性评价。这是保障我校“金课”实施有效性和方向性的内在要求。
二、高校学生“金课”认同现状
为了深入了解高校学生“金课”认同现状,本课题于2021年1月采取问卷调查以及对个别教师和学生进行访谈。在问卷设计方面,依据“金课”标准“两性一度”以及我校“金课”模式和方案进行问题的设置。本次问卷调查采取线上纸质问卷的方式,问卷设计了17个问题,主要采用李克特量表设置问题。面向学生发放250份问卷,共收回问卷250份。问卷调查对象涉及我校工科生、文科生和理科生,覆盖四个年级。并采取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本次访谈主要是采取电话访谈的形式,问题的设置关注教师和学生的个人情感体验,利用最真实的状态获取教师和学生对于“金课”的见解。
(一)我校“金课”占比低以及学生学习状态不佳
我校大多数学生认为我校“金课”占比不及总课程的20%;同时有50%的学生认为会专心上课的课程占比不足40%;其中有88.8%的人认为考核成绩会让自己专心上课,82.4%的学生会因为课堂有吸引力而专心上课,66.4%的学生认为教师的要求会迫使自己专心上课,89.2%的学生认为个人的兴趣是专心上课的主要因素。就能让学生专心上课的主要因素的数据和我校学生会专心上课的课程占比数据进行分析,前者数据低可以验证一些外力因素:考核成绩、教师要求、课堂吸引力并没有起到很大的作用,并且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高。由此可见目前我校考核难度不高、教师对于课堂的纪律要求不高、课堂的吸引度也不高。这是对我校课程现状以及学生学习状态的分析。
(二)学生对提升课程“挑战度”和“高阶性”认同度较低
根据我校现有的“金课”模式和教师关于“金课”建设的建议,本课题通过李克特量表,从学生最真实的心理状态反映对我校“金课”建设的认同度。以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一名教师在“教学礼拜周”主题活动的分享交流报告会上对打造“思政金课”的见解为例,探求学生对于这些建议的认同度。报告会上提出,“思政金课”打造首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手段,可以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课前线上自主学习,课中利用线上工具线下讲解,课后线上巩固练习。根据问卷调查显示,学生认为线上课前预习和课后反馈会使其反感:有21.3%的学生认为“非常符合”,33.6%的学生认为“比较符合”仅有16.6%的学生认为“不符合”,“很不符合”的占6.4%。在“增加预习难度更加另其感到学习有压力。”中,有30.4%的学生认为“非常符合”,有33.2%的学生认为“比较符合”,仅有12.3%的学生认为“不符合”以及0.4%的学生认为“很不符合”。
同时根据学生反感增加学习任务和难度的情况,我们进行了个别访谈。受访者表示:增加预习难度不是调动预习主动性的方法,增加预习难度只能将其劝退,反馈学习情况只能应付式学习,越是“要求”,越有逆反心理。报告会上也表示,教师和学生要互动起来,课堂气氛的活跃很重要。问卷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很期待教师能够把课讲“活”,教师能把学生带动起来。笔者对物电学院一名教授做过电话访问,该教授表示,要把学生素质和能力发展作为课程设计的出发点,尤其要注重社会实践。社会实践将会是学生“被动式学习”向“主动式”学习转变的关键。调查显示,有79%的学生渴望拥有更多的实习机会。
(三)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较低
在“自主式学习会使得学习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方面,有26.1%的学生认为“非常符合”,有35.2%的学生认为“比较符合”。在“情景式学习感到学习繁重。”这一问题上,有22.9%的学生感到“非常符合”,有“36.4%”的学生感到“比较符合”。学生对自主学习的担忧,这要求教师要做好个别活动和集体教学相结合。情景式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教学手段,根据学生的心理反应,做好情景式教学和增强学生对该教学方式的认同感方面尤为重要。因此要在分析学生心理原因和解决差距上进行探讨。
通过上述数据显示,学生心目中的金课标准则是:学习负担不能重、课堂要有趣并且有更多实习机会。学生心目中的“金课”标准显然和“两性一度”存在差距,如何缩小差距将成为打造“金课”的着力点。
三、高校“金课”建设的对策思考
对上述事实与数据进行对比,在提高课程挑战度和高阶性、创新性上,通过简单“增负”无法获得学生更高认可度,“金课”建设要发挥“内力”作用,“外力”作用辅之,同时教师的教学艺术、情景式教学的情感功能、学生的主体性是推动“金课”建设的保证。
(一)增加学生面对现实的机会,促进学习观念的转变
我校一名教授认为让学生更多地参与社会实践是为了将学生带出“象牙塔”。让学生面对社会实际,才能认识到自身能力处于怎样的低位区。经受“社会毒打”才能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学习的急迫性。学习就不再是为了考试而学习,学习已经成为了学生自觉从能力低位区向高位区跳跃的“助跳器”。近年来,有不少的上班族选择在职考研、辞职考研。原因在于,工作之后才明白自己本科没学到什么,自身的知识能力无法胜任工作。因此,本科教育增加实习机会能够让学生更早定位自我,不仅能让自己以后少走弯路,还能将学习转变为内在需求,这是“金课”打造的入手点。在此基础上,增加“金课”的挑战度和高阶性、创新性便成为学生的需求,同时学生的需求还能推动“金课”标准向更高水平提升。
(二)注重教师现代教学能力的培养
我校外国语学院一名教师表示,00后大学生基本是“互联网原住民”,受互联网的影响,娱乐性和趣味性成为了大多数大学生的审美要求。课堂教学也应该与时俱进,严肃的知识、有趣地讲。想要学生抬起头来听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更加注重教学方法的启发性、艺术性。观察我校课堂教学情况,普遍存在两种极端:要么讲得很深奥,不知所云;要么讲得很简单;主原因在于教师没有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就要求教师做好备课,认真分析学情。在互联网时代,“冲浪”成为了融入这个时代的途径。学生“冲浪”,教师也要适时“冲浪”。这不仅是教学要遵循时代性和生活性的原则,也是师生有效互动的手段。针对学生担忧自主学习使得学习没有规范性和系统性的问题。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答疑解惑、总结归纳。把个别活动和集体教学贯彻教学始终。
(三)情景式教学要突出情感教育,化学习压力为情感需要
针对学生认为情景式教学使其感到学习任务繁重的问题。除了要从上述提及的转变学生学习观念入手外,同时还要发挥情景式教学的情感功能。从素材的选择上,要更加注重贴近生活实际,直击社会热点。从情景表现形式上,避免形式主义,同时减少专业性的强调,更加注重学生的情感流露。这不仅减轻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同时还突出了情感教育的功能。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情感,让课程的情感价值成为学生的依赖。
(四)教学评价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学生既是课程的对象和主体,同时也是评价的对象和主体。教学评价注重学生的主体性,能够为教学调整提供最直接、有效的信息。在评价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发言权,特别是要以开放的态度和精神接纳学生的指正。为了让学生敢于说真话,评价机制要完善,让真诚评价成为良好的课堂氛围。缩小学生的“金课”标准与“两性一度”差距的本质是在现实与理论之间找到平衡点。学生的认同标准要成为打造“金课”的着力点,同时也要成为打造“金课”的方向指引。
打造“金课”要以学生的诉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标准应该既满足课程发展的需要、人才培养的需要,同时也要满足学生的需要。学生认同的标准是发展着的,“金课”的标准也应该是发展着的。因此要时刻关注学生需求,以学生为本才能成功助力“金课”打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