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校大学生为21世纪新生代,是极具个性特点、时代特色的一批人,他们来自于不同环境区域、家庭背景,所以他们的社会认知水平、素养能力都高低不同,这就无形之中给高校管理工作带来巨大的难度和压力。有鉴于此,高校在办学管理之中必须要培养形成一支专业素养高、管理经验足、工作能力强的学生管理团队,为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保驾护航。
一、高校辅导员开展学生管理工作的需求分析
(一)高校生源扩招促使学生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随着高校百万扩招,近年来高校大学生不断剧增,尤其是一些热门专业人数暴涨,然而数量并不能代表质量,人员的扩招是机遇也是挑战,给当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更大困难。如今,很多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且都来自于中心城市,其家庭经济条件良好、从小缺乏吃苦耐劳精神,往往内心十分脆弱、害怕困难和挫折。可以说,当今大学生在物质环境下获得了良好的身体机能,然而却相应丢失了强大的心理机能,往往存在心理承受力差、配合意识不强、沟通能力不够、抗挫折能力弱等诸多心理问题。这些都会阻碍学生形成正确的人格思想,无法成长为社会有用之才。而高校辅导员的存在就是为他们进行科学有效的思想政治、行为意识的引导教育,尽量减少及规避学生不良思想意识的产生,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当前大学生思想认知存在偏离误区
高校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应该一分为二来看待,要在教育好学生专业知识技能的基础上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对社会的理解、思想的认知,从而端正自我的道德行为准则。当今是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大学生涉世不深,易受社会不良风气、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影响,继而迷失方向、产生思想认知的错误,尤其是无法坚定学习意志、树立正确的道德标准,造成价值的偏离,这些问题使得大学生的综合素养得不到提高,也会成为影响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直接因素。有鉴于此,高校更应积极全面做好学生管理工作,以辅导员为主实施具体化德育教育,从而帮助学生提高思想认知水平。
(三)素质教育需求高校强化学生管理工作
我国的素质教育还在不断深入推行,在素质教育中强调学生综合素养、个人品质、自主能力的培养提升,这就需要高校不断强化学生管理工作,促进他们从内而外、从专业到人格获得全方面综合性的发展。因此,高校更应积极顺应新的教学理念、结合学生的成长发展需求,贯彻落实各项学生管理工作,使学生从中获得精神的滋养,以良好的心理状态投入到日常的学习生活当中,提高学习效率、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传统化管理模式显然已无法适应当前新时期的高校大学生管理需求,还需辅导员积极革新管理理念,对学生实施科学合理化的教学管理。
二、当前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重制度化管理轻人文关怀指导
在当前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中极易形成一个误区,就是过度重视制度准则的管理模式,而忽视对学生进行人文化的关怀指导,这样所施行的管理措施,极有可能造成事与愿违的教育效果,不利于学生管理工作质量的提高。通常,高校辅导员会依据相关管理制度以及思想政治教育需求,极具目标性的实施学生管理工作,旨在让学生完全依照校方的规章制度作为行事准则。大多时候,高校辅导员不会去关心学生的内心思想活动,开展具备人文性的关怀指导,仅会关注学生是否有循规蹈矩而不违纪出格。此种制度化的管理工作只能被称之为“管教”行为,尽管学生表面上服从辅导员的管理,而内心是存在排斥和抗议的,对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并无实质性教育作用。
(二)管理理念落后无法适应大学生的实际需求
我国的高等教育是让大学生在高等学府中获得更为全面的知识、技能以及思想教育,促进其得到综合性的发展。而高校辅导员,是与学生日常接触最频繁密切的人群,能够更直接的为学生开展教育指导工作,为学生提供思想、情感教育。然而,多数高校辅导员不能足够重视学生管理工作,无法以新的教育理念、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去贯彻落实对学生的管理,这就使得多数的大学生不适应高校辅导员的管理模式,表现出厌烦情绪,也就难以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生管理工作中来。
三、新时期下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的具体落实方法
(一)用“以人为本”的理念指导管理方向
如上所述,大部分高校辅导员对学生开展管理工作重制度化轻人文化的问题较为突出,而当代大学生是一批个性独立的人群,此种方式显然不能受到他们的认同、获取他们的配合,而最终也就导致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无法有效落实。因此,高校辅导员必须要转变管理理念,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强化“以人为本”,让学生感知到足够的尊重和关怀,继而让学生获得人性化的管理需求,那么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也就自然而然获得提高。作为高校辅导员,首先要站在新时期背景下审时度势去思考分析,当代大学生更需求怎样的管理?能通过何种措施来提升管理成效?高校辅导员只有对这些问题深思熟虑了,才能打开管理思路,实现深层次的管理工作;其次,高校辅导员要突出人本管理思想,以人本管理理念来指导具体化的学生管理工作,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分析他们需要接受哪些思想教育内容、做出哪些行为教育引导,以此开展实质性的学生管理工作,与学生拉近距离感。
(二)充分做好学生入学教育准备工作
高校辅导员要切实做好学生管理工作,应从学生刚入学阶段着手开展思想教育相关工作,如爱国爱校、理想信念等方面的教育内容,从而帮助大学生尽快适应新的校园环境,获得新的学习成长目标。高校辅导员要重视引导大学生积极开展生活、学习,从中培养他们自主、独立化的性格和能力,使他们能够以开朗乐观的心态去直面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大学生入学教育尤为关键,它是大学生初入高校大门之后所要学习的第一堂课,对大学生而言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三)以党建及班委工作促进学生管理工作
大学生进入高校完成常规性军训之后,将根据专业划分到班级管理,在此阶段做好充分的党建及班级工作是关键要素。因为,良好的党风班风建设,对大学生具有积极正向的影响;好的班级和党组织,不但是大学生学习的主场地,更是其获得良好思政教育的主要载体。作为高校辅导员,理应积极做好党建及班级工作,以此充分调动学生党支部、班级的思想教育功能,指引其形成科学创新的学生管理工作方式,构建完善教育管理育人机制。所以,要进一步完善党组织、班委的相关制度,为思想教育提供制度化保障依据;要提高党组织、班委的文化建设,以此提高大学生的团结凝聚力、集体向心力;还要强化开展班级诚信教育,构建以学生为主的诚信评价系统,指导学生树立诚信、友善、守法的原则,以此更好地成才发展。
(四)以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生管理工作
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的内在精神风貌,体现的是一个学校的综合办学水平和风格,它能够在潜移默化之中影响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对大学生综合教育成才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强化大学生的凝聚意识,提升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因此,应将校园文化建设作为重要的教育组成部分,助力高校辅导员有效开展学生管理。而高校辅导员也应积极引导大学生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实践,让学生热衷参与校园文化活动,在活动过程中锻炼自我的团结协作、自主学习、创新思维等各种能力。
(五)辅导员自身主动提升职业素养
高校辅导员要切实做好学生管理工作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则自身要不断提升综合素养,增强组织管理能力、引导协调能力、判断识别能力等,从而切实提升学生管理工作效率。首先,高校辅导员要主动与学生打成一片融入到学生中间去,观察并分析学生的性格特点,时刻关注他们的思想动态、行为意识,从而有针对性的实施日常管理工作。其次,高校辅导员还需主动了解最新的政策类文件,掌握最新的国家政策法规、校内规章制度、日常管理规范等,以此保证管理工作的可循性。另外,随着制度的不断完善化,高校辅导员正逐步迈入专业化、职业性阶段,因此作为高校辅导员,还需自身形成主动学习、终身学习的心态,针对学生产生的各种心理问题、就业创业问题、民族差异问题等给予相应行之有效的管理指导。
(六)辅导员以身作则树立好学生榜样
高校辅导员与学生接触密切,其言行举止无时不刻不在影响着学生,同时其各项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也离不开学生的理解和支持,只有这样才有利于管理活动的正常有效开展。故在此情况下,高校辅导员要在学生心中建立起威信力和亲和力,获得学生的充分尊重及信任,就要以身作则做好为人师表之表率,强化自身的道德修养,在学生当中树立起德艺双馨的榜样,约束学生的同时也能严以律己,时时刻刻保持良好的行为作风,从细节之中去感化并影响学生,充分得到学生的认同和信任,使之成为一名优秀的、专业的高校辅导员。
(七)辅导员要主动向职业化目标发展
在新时期背景下,高校辅导员要审时度势看清方向,要积极主动的让自己朝专业性职业化目标发展,因此当前众多高校也相应作出一些政策调整,大力鼓动辅导员逐渐向专业性、职业化转变。作为高校辅导员,自身也要提高职业规划意识,积极应对挑战,不断完善自我、储备更多更全面先进的学生管理知识,积极参与院校组织的各项学习培训,主动提升自我专业素养。其次,高校辅导员还需放低心态,主动学习并借鉴其他优秀高校成功的学生管理经验,积极与外校辅导员进行互通,继而不断提升自我的管理能力。最后,高校辅导员根据其工作需求,还应考取一些相关的资质证书,比如心理咨询师、职业规划师、创业指导师等。
四、结语
总而言之,市场经济高速发展之下社会改革开放的步伐仍在日益加快,而相应物质条件的增长也对人们的三观思想造成了巨大冲击影响。在新时期网络时代背景下,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在网络上蔓延,而大学生作为网络新生代最容易受此环境的影响。因此作为高校辅导员,要对日常的学生管理工作加强重视,而高校也要将其列入研究的课题,鼓励高校辅导员进行教学的科研创新,用以人为本的理念指导学生管理工作,做好学生的入学教育,以党建、班级建设、校园文化建设为平台促进学生管理工作的实施,同时辅导员自身要提高专业素养、职业能力、为学生树立好榜样效果,主动向职业化目标发展,从而不断完善各项学生管理工作,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使之身心健康的成长为社会有用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