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改革的具体策略
当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现状
幼儿教育专业岗位大多是幼儿教师,作为幼儿教师。事实上,需要培养唱歌、跳舞、绘画等多种综合技能的人才。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很高。对于学前专业音乐课程来说,掌握必要的音乐基础知识,培养一定的音乐素质,是学前教育音乐课程的发展目标。但目前,许多学前教育专业的大学毕业生音乐素质较差,一些高校不注重技能的培养。提供的课程更少,导致在课程结束后唱歌和弹钢琴。部分学生毕业后仍不识字,许多高校的教材和课程也存在一定差异。在课程安排上,大部分教师都是以教学为主。没有严格规范的教学模式。教材每年都在变化,没有完整的教学体系。它不能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效结合。这样很难实现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
音乐教学在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性
国家一直以来提倡素质教育,而对于幼儿来说,音乐教育可以培养他们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并能够陶冶情操,好的音乐教育更有利于孩子们的全面发展。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是学前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辅助部分,音乐课程的教学内容广泛,通过音乐教学,学生不仅仅能够学到更多的音乐基础知识。同时,也能为学生带来更多的音乐基础知识之外的精神产物,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要求不但具备一定的本专业理论知识素养,又要具备一定的艺术素养。因此,钢琴、声乐、舞蹈、乐理视唱等课程应是学前教育专业必修的技能课程。因为幼儿教师不会弹唱跳,不能成为一位合格的幼儿教师。乐理视唱课程是音乐领域的基础课程,学生通过学习乐理视唱课程来了解音乐的基础知识,为更好地学习声乐、钢琴、舞蹈打下良好的基础声乐是培养学生演唱歌曲的能力,并能使学生而结合本专业的岗位性质,当前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课程教学需要进行细化课程的模式,包括钢琴、舞蹈课也是一样的。都是在培养学生具备扎实能力的知识基础上上,结合弹、唱、跳等方面元素将其运用到幼儿教学课程。而对于本身音乐基础差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来说,这无疑是比较困难的。所以,需要完善的音乐课程教学体系,来提高学生灵活应变音乐教学的能力。
完善课程体系,培养健全人才
(一)重视学科建设,优化更好的课程体系
目前部分高职高专院校并没有意识到学前专业音乐课程的重要性,而是把他作为选修课程对待。这严重影响到学前专业的发展目标,重视专业学科建设,调整合理的课程体系。是我们一直追求的目标。而目前很多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的设置比较杂乱,课程功能比较模糊。各学科之间的交流也很少,这样的教学使音乐失去活力,使理论教学不能联系实践,缺乏实用性。
(二)改变旧的教学模式,开创新的教学模式
提高教学效率。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音乐课程的教学上。时刻采用集体授课、小组授课等形式并进行单独辅导的形式进行教学。不断地改变授课形式、教学方法,并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另外,吸取更多的优秀教师加入学前教育专业的团队,培养更多优秀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
(三)重视实践能力培养,高职高专院校的培养目标就是培养技能型、实用型人才。
这跟本科类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有很大区别,而很多高校则为了凸显专业性.开设了很多的理论性课程,而忽视了实践教学的课程目标.高职院校应结合专业特色,在音乐课程的教学上,学校应多开展一些实践活动,来给学生提供更好地展示平台。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改革的具体策略
(一)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有必要明确,音乐课程的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音乐实践以及音乐教学技能而非单纯地传授理论知识和技能技巧,同时应当将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融入教育理念中,充分刺激学生将知识技能有效转化为实践教学的能力,并重视音乐教学法,不断满足幼儿教师对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需求。
(二)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改革应该遵循以人为本和科学教育的原则,尊重学生发展和成长的需要,将学生音乐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提升放在首位,并根据音乐教学的一般规律和学习规律,完善知识内容,合理分配教学课时量,统一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授课计划,协调各个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进度等,帮助学生树立起对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整体观念,拓宽学习知识面,深化内涵理解。
(三)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改革还应该完善其评价机制,不能片面或单一,要从音乐理论知识、音乐实践、音乐教学技能、音乐素养、音乐教育实习、音乐课堂效果等多方面入手进行全面、综合、准确的评价,同时加强第三方如幼儿园对学生的评价,且每一次的评价都应当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能够为下一阶段的学生学习提供有效地帮助。
结语
音乐不仅可以训练学龄前儿童的语调和节奏感,还可以激发他们对世界的最初体验、认识和感受,发展他们的身心健康。学校教师在幼儿音乐启蒙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高职院校承担着幼儿教育的教育负担。高职院校要深化教育改革,明确教学目标,根据课程现状制定具体实施策略,为职业教育的发展做出更大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