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大学生法治意识培育路径
法治强调人们对法律的信仰和对既有法制体系的尊重和认同,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全面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障和本质要求,关系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肩负着人民的重托,历史的责任,提升大学生的法治意识,对于贯彻落实我国依法治国方略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新时代大学生法治意识培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剖析
(一)客观原因:法治意识教育不够
目前,高校法治教育主要通过相关课程教学来实施,即通过《〈中共中央宣传部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简称“05方案”)规定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课程教学来实施。该教材将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教育与法治教育结合在一起,但其中与法律基础相关的内容仅有一章——第六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教学计划仅有8个学时,众多的法律基础知识内容与学时量安排不相匹配,学时少任务多。现阶段大学生的法治教育基本停留在该门课程的教学与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阶段,而辅导员囿于日常的繁重工作,无暇顾及大学生的法治教育。如青岛滨海学院分4个学期针对大一、大二学生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其中第4学期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Ⅳ课程16学时,专门对应2018版教材中的法律基础内容。
(二)主观原因:大学生自身法治意识不强
首先,当代大学生对法治的认识不足,落后于时代。法律知识储备量严重不足,知行脱节较为严重。基于此现状,青岛滨海学院1999年成立校级协会——普法协会,该协会一直秉持“忠于法律、宣传法律,构建法制校园、法制社会”宗旨,每周四晚,普法协会学生都会深入每个班级,了解学生、服务学生,就某一案例对学生进行普法宣传,为学生学习法律知识提供了平台,也提升了学生的法治素质。
其次,青年大学生尚未全面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仍是当今大学生群体的主流意识形态,但拜金主义思想、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思潮对大学生人生价值取向也有影响。
最后,大学生自律意识薄弱,缺乏依法办事的水平和能力,对法治的作用不够重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法治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但人们长时期形成的心理和办事方式很难一时改变,在此环境中成长的大学生自然深受影响,对法治应有的作用重视程度不够。当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法律是最强有力的救助手段。法律可以通过调解、和解、诉讼及仲裁等多种方式实现对受害方的救助。
二、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大学生法治意识培育路径
从云南大学的马加爵案到西安音乐学院药家鑫案,高校除了要深刻反思吸取教训外,一个大学生在走出大学校门、走向社会之前学校应当怎样进行法治意识的培养摆在了高校面前。2020年8月,全国首例微信解封入罪案宣判,给微信解封看似正常的行为也可能触犯法律,这例宣判正当其时,无疑给大学生上了一堂生动的法律知识普及课,特别是给正在创业的大学生提了个醒,必须深刻认识、汲取教训、守住底线。大学生如果法治意识薄弱,看似很正常的举动都有可能触犯道德的底线、法律的边缘,甚至竟不知不觉充当了犯罪分子的帮凶,自毁了大好前程,还给自己的人生添上了不光彩的一笔。
(一)加强尊法意识
古人云:“无规矩不成方圆。”马克思强调:“我们必须遵守组织的规矩,否则一切都将陷入污泥中。”国有国法、校有校规、家有家规,法律规章是维系国家、学校、家庭的基本规则。国家要繁荣富强,学校要持续发展,家庭要稳定和睦,首要一环便是树立尊法意识。因此,大学生要自觉养成遵纪守法的法治意识,守住道德底线,将法治牢牢铭刻心间。
(二)加大学法力度
首先,学法懂法是守法用法的前提。对新时代大学生来说,学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必须坚持与时俱进。首要的也是根本的是,必须深入认真学习领会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顺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要求应运而生的重大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全面依法治国的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大学生学法要善于抓住重点。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重要法律,深入学习领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和教育部《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等,切实丰富自身法律知识储备,提升自身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知法、懂法、用法的水平。
最后,学法用法守法常态化,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学用结合,做到学以致用。大学生应掌握与自己专业密切相关的各种重要法律法规,细研深钻,力求精深,真正做到“在其位,谋其政”,学其法,司其职,担其责。同时,要以与时俱进和变化发展的眼光关注法律规范的变更,及时了解与本专业有关法律法规的废、改、立情况,做到学法用法守法常态化、制度化。面对光怪陆离的社会现实,青年学子要时刻牢记自己的身份,为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守住本分、守住灵魂,筑牢心底防线。
(三)营造尊法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指出,普法工作要在针对性和实效性上下功夫,特别是要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不断提升全体公民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青岛滨海学院为营造良好的法治教育环境和氛围,增强学校推进法治教育的实效性,提高学生良好法治观念、树立良好的法律意识,将法律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结合国家宪法日法治宣教活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在每个学院教学楼摆放展板,宣传和专业有关的法律知识,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每学期都举办法律大讲堂,增强了学生的法律意识,为学生做一个知法、懂法、守法的好学生指明了方向。
(四)落实尊法行动
做新时代文明大学生要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必须遵守校纪校规,不断培育和增强规则意识。大学生应该严格遵守《高等院校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各项校纪校规,这对于新时代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培育以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