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个体差异的表现特征
19世纪英国生物学家托马斯.赫胥黎曾说:“个体以千差万别的方式演绎着自己的人生。”在日常熟悉的学习生活中,我们作为教师,时常会不由自主引用成年人的高标准、严纪律来规范身边的幼儿。却不知在执行某项活动时,忽略了幼儿自身个体差异特点,由此可见他们的本质长短不
一,不是立了常规,立了“规矩”,他们就能适时完成的。
幼儿个体差异的表现特征
曾经非常喜欢一则故事《牵一只蜗牛去散步》。当我们延伸故事情节展望内容时,也会联想起自己班上的孩子。这学期,班上幼儿15位名,在这样温馨的小班制中,为教师观察不同幼儿的个体差异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俗话说:“十个手指有长短。”在幼儿性格特点上,也不例外。如,有的幼儿性格机灵,动作灵敏,老师的动态或眼神,便能认知清楚事情的下一步骤。有的幼儿动作不慢不快,紧跟老师节奏,不马虎也不严谨。有的幼儿性格天马星空,沉浸于自己的精神世界,也不亦乐乎。
(一)细心观察,发现问题
小班有位孩子,刚入园时,进餐速度缓慢,若在预定时间内完成午餐,便会激起一阵呕吐。经与家长沟通,该幼儿食道偏小,父母在家做饭时,也会照顾其将饭菜切小煮烂,方便幼儿食用。得知具体情况后,我们3位老师细心观察发现,父母对孩子的过分溺爱是主要问题之一,使孩子在家缺乏自主独立生活的能力。时间久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坏习惯变得习以为常。
(二)放手教育,正待改变
在我园升旗仪式上,有这样一句誓词:“自主生活,快乐学习。”在一日生活中,3-6岁幼儿年龄阶段里,若独自完成力所能及的事能让幼儿感到自豪和满足。无论是体形娇弱、强壮、高大,或是性格开朗、倔强的学龄前儿童,只要能给予其展现自己能力的平台,孩子便能在“工作”过程中收获满足,培养乐观自信心,更能与同伴相互交流学习,体验进步快乐。
如,在一节气氛浓厚的美术活动中,我们发现在不同幼儿们身上的特点。活动开头,一部分幼儿会对老师上课准备的材料非常敏感,并积极快乐地详细询问、观察每一样材料的异同。这样一来,当老师提出问题时,就能独当一面分析自己的见解,获得老师的欣赏与认可。另一部分幼儿,会对各种色彩或图形表现出十分敏感。当老师叙述过程环节时,会保持专注认真的态度去倾听与探究。而最后剩下的幼儿,有的心不在焉;有的东张西望,有的不停寻找自己感兴趣的点。在操作活动材料环节时,认真倾听或细心观察的幼儿,能在老师提出的要求下顺利完成任务,或是提前完成任务。
通过一节简单的美术活动,可以让提前完成操作的幼儿帮助动作缓慢的幼儿。在这样的相互合作中,既相互学习了知识,又能产生共鸣。激发了幼儿的自豪感,也增强他们对美术的探索兴趣。
了解幼儿需求,适时建立自信
由于孩子成长地域的异同,或是来自家庭生活环境的差异,渐渐发现,孩子们的性格和心理都会在潜移默化中逐渐改变而变得有所不同。有的孩子入园心情愉悦,离园与同伴、老师文明道别。有的孩子温柔内向,早上刚入园时撒娇,紧牵妈妈的手不放。有的幼儿挥洒自如,牵起老师的手开始讲诉大段悄悄话。有的幼儿则沉默寡言,无论是游戏或是学习,喜爱独自坐在一旁,若有所思。
记得一次午睡起床,音乐响起,宝宝们迅速起身叠被子。有一位幼儿晚起,自以为老师责备他,安静躺在小床上双手紧握被单,久久不愿起床。随后,经过老师细心开导与鼓励,紧握被单的小手终于慢慢放松了,之后的午睡也变得积极不再赖床了。
(一)寻找归属,互助互爱
小班的孩子刚进园,对各个环境事物充满懵懂与不适应,针对身处陌生环境的幼儿,无疑产生略大的心理恐惧。心中的无助与不安,油然而生。当熟悉环境后,一段欢快地游戏律动结束时,幼儿自己能与班上同伴增进情感时,与老师增进信任度时,前段时间的焦虑感也会逐渐消失。性格也会从以前的各种不安全转变成拥有属于自己的归属感。
(二)适当鼓励,及时引导
小班下学期,我们会向幼儿提出自主的学习生活,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同时不断地鼓励幼儿,自己的小手最能干。在每次的户外活动回到班级时,最感到欣慰的是幼儿们能自主到自己的书包柜里拿出书包,更换好干净的衣服,再把出汗的脏衣服放进已经准备好的“脏袋子”里面。在换衣过程中,有的幼儿会出现动作不协调,或不能独立完成更换衣服的整个步骤,产生个体差异就更加明显。出现这种现象时,老师是不能着急的,也不能急于求成让孩子来到自己身边给予帮助。更好的办法是冷静的、细心和耐心的对幼儿进行及时引导,细心观察与分析。必要时,再给予适当的协助与及时的鼓励支持,多用积极语言鼓励,适时满足需求。
结语
尊重幼儿个体差异,让幼儿在一日生活中自主学习是一门重要功课。教师的言行也时刻影响着幼儿。我们要多换位思考,用儿童能听懂的语言,多交流,多为其着想。让他们自然的沐浴在温馨且舒适的大环境中,遵循着属于他们自己的规律、自己的速度、自己的节奏,共同去见证一切美好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