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和思政教育相融合的策略
随着近年来互联网的兴起,信息泛滥,现代高校学生作为青年群体的主力军,信息获取的来源大多是网络,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的发展产生影响。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中蕴含着大量的思政教育元素,将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进行融合,探索新的大学生思政教育模式,从而提升高校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一、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与思想道德教育相互融合的意义
高校毕业生是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提升其思想道德水平十分重要。将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和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是贯彻全国高校政治思想工作会议精神的重要举措,在16年,我国提出了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举措,并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与各类课程协同发展的基本方向,因此赋予了高校公共体育课程育人的功能[1]。同时,公共体育课程在以往的教学中只注重“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等领域,忽视了“身心健康,德育教育”的基本功能,将公共体育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弥补了体育教育在德育方面的缺陷,提升了体育教育的意义,加强和完善了体育教育的功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由于缺乏一定的载体,传授效果受到影响,且课堂中重视理论而忽视实践,如果将其和体育课程相融合,可以为思想政治教育找到可以落实和实践的基本载体,从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目前,思政课程缺乏一定的教育体系,如将其与体育课程融合,对于建立教育体系有着重要的作用。将公共体育课程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有利于进一步的促进教育改革,探索新的教育方法,从而不断的提升教育质量,对培养德育俱全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有着积极作用。
二、 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和思政教育相融合的策略
(一) 重视体育课程和思政课程
要将公共体育课程和思政教育进行融合,首先要重视这两门课程。高校教学中,体育课程和思想政治课程一般都不是重点课程,因此不被学校、教师和学生重视,大部分学生一般把主要精力放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上,认为学习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意义不大,对于体育课程的认识也大抵如此。在体育课程的教学中,教师主要注重运动技能的教授,考核也只考核学生的技能掌握情况,缺乏在体育课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意识,因而教学质量不高[2]。所以,学校和教师要重视这两门课程,通过院校宣传,提升教师和学生的认知,让学生和教师重新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并引导体育教师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深刻的融入到体育教学中,院校也应该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组织体育教师学习思政教育内容和方法,并开展相应的教研活动,研究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相融合的具体方法,并将其应用到实际教学中,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以此来提高高校的教育水平。
(二) 深刻挖掘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育人功能
由于传统的刻板印象,很多人会认为体育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从而忽视了体育教学的育人功能,没有认识到体育的教育优势。如果无法从刻板印象中解脱出来,也就无法与思政教育融合,因此体育教师要抛去传统认知和理念,扩大自我认识,全面的了解体育教育的重要意义,认识体育的教育功能。除了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通过体育还可以陶冶情操、激发斗志、培养道德、意志品质......教师应深刻认识这一点,从多方面的角度理解和看待体育教育,科学的利用体育课程中的思想政治元素教育学生,使学生不仅获得身体素养上的提升,同时也能提升思想道德水平,从而获得全面的发展[3]。体育课程中包含了众多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教师应积极进行延伸拓展,将其渗透到体育教学中,如体育比赛中常有“胜不骄,败不馁”、“坚持就是胜利”、“不放弃,不言弃”等深刻内涵的口号,从这些口号中可以延伸拓展很多道德思想内容,可以塑造学生坚持不懈、坚定不移、不言放弃的意志品质,对于树立学生健康的心理导向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这些内容都是经过实践得出的,相比思政教育的理论内容,更加富有活力,具有生命力,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进行系统的渗透,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三) 提升体育教师对课程思政价值的认知
作为知识的传授者,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要将公共体育课程和思政教育融合,也应全面提升体育教师的思想政治意识和觉悟,让体育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首先,应当提升体育教师的育人意识和专业素养,保证体育教师可以上出高质量的课程;其次,应当对体育教师进行系统的培训,让其充分掌握完善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并融入到实际的体育教学中;最后,也可以以体育项目为切入点,针对性的培养不同项目的体育教师,使得教师可以有机的将专业体育知识和思政内容相融合,提升教学的灵活性,保证体育教师可以在不同的场景进行思政教育。
三、 结 语
蔡元培先生曾说“完全人格,首在体育”;毛主席也曾说过“体育一道,配德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等观点,这都说明了体育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所以,体育应和其他学科一起,积极探索与思政教育融合的方法,发挥体育的育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