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活情景引入数学课堂,发现数学的实用意义
教育应该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而不是空谈理论,这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的观点。就数学而言,学科知识和实际生活的结合却并不是很紧密。这是数学本身的抽象性所决定的,更和教师的理念有关。就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能力而言,他们单纯从抽象的理论层面理解数学知识的难度很大,而通过生活化的教学则可以有效缓解这个状况。因为,生活经验和生活情景的融入带给了学生新的视角、新的体验,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应用数学。
一、以生活情景引入数学课堂,发现数学的实用意义
数学在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这种应用场景是对数学知识和数学原理的呈现,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数学的价值和意义。在以生活情景引入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的内容需要随机引入相关的生活情景。比如在学习混合运算的时候,教师给大家引入了日常生活中去超市购物采买东西的情景。我在黑板上随机写出了一些商品名并标注价格,然后让学生按照“假如我去购物,我想买这些东西,需要付这些钱”为思路引导,融入情景中去完成数学的混合运算过程。可以看到,在这样一种模拟的生活情景中,学生首先是对购物产生兴趣,然后在模拟购物中进行数学的混合运算,感受数学的用法和技巧。通过大家的亲自参与、亲身体验,我们一起来讨论怎样才能让运算更准确,并根据具体的数据组来做验证。相比数学教材上单调的数字和题目,这种生活化的情景让学生的参与感更强,积极性更高。通过情境教学,我还鼓励大家在课后进行数学的实践。让大家在周末跟着爸爸妈妈去商场超市购物,并且尝试自己计算出应该付多少钱,和收银台的计算结果进行验证;或者在街边买水果,在店里买文具的时候,自己注意观察价签,计算价格,跟老板收取的费用相对照。这都是生活情景和数学的有效结合,,对学生有很好的启迪作用。
二、用生活中的实物作为道具,辅助数学的教学
数学的应用场景是多元化的。学生可以从一些数据计算场景中感受数学,也可以从一些物体中探究数学的规律,了解数学的意义。用生活中的实物作为道具,就如同把抽象的数学具象化,这对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感,学会观察数学、研究数学有积极作用。比如我们在学习克、千克的时候,教师可以带着称量工具和一些生活中常用的实物来给大家做演示。一个杯子会有多重?一件衣服能够达到多少克?一千克大概等于多少土壤的重量?对于这样的重量单位的感知,光靠理解其数学关系、换算关系是远远不够的。准确称量日常生活中一些物体的重量,对其进行克和千克的换算,这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认知重量。还有在学习角的度量的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把门和门框形成的夹角作为度量目标,把椅子在地面倾斜形成的角度作为演示的道具,把一张纸随机的对折一下让学生观察其产生的角度。在这样的实物道具演示中,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对数学的了解更加透彻,也更能明白数学其实和生活关联紧密。
三、针对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考虑用数学来解决
人们为什么要孜孜不倦的研究数学?因为数学可以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很多解决方案,提供辅助和便利。飞机的航线,卫星的导航,电视的遥控,都和数学的应用有直接关系。从小学生的角度考虑,很多学生并不擅长用数学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对此,教师应当多做积极引导。比如在学习关于多边形的面积的时候,教师带领大家来到校园的花坛面前,让大家尝试通过数学知识来计算一下这个多边形花坛的面积是多大。这个问题看似简单,要得到准确的答案却并不容易。因为它不是直接画在纸上的图形,而是一个实物。学生需要测量这个花坛的每一条边长,测量每一个角度,准确画出花坛的等比例图;或者就在现场想办法对其面积进行计算,找到可以准确测量面积的参照物等等。其实我们设置这样的问题,并不是为了追求多么严谨准确的答案,而是希望学生能够体验这个过程。在课堂上大家做题可以借助题目给出的数据,借助多边形图案等来进行画线分割;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未必有那么方便,每一组数据都需要学生自己去测量,一个操作不当就可能出现失误。这就很考验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考验其认真程度,创新意识。通过持续开展这样的活动,对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一定是有帮助的。
四、结语
小学数学教育中,生活化的教学为启迪学生的思路认知,展现数学的多彩魅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教育工作者要从小学生的认知生活范畴去做生活化的教育引导,让学生以数学的视角看待生活,以生活的视角看待数学。相信这将让小学数学展现新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