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期刊论文发表

文心期刊联盟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教育期刊 > 教育论文

教育论文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改进对策

2024-08-21教育论文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手机、QQ、微博、微信、支付宝等已然成为我们生活的必需品,我们一方面享受着它所带来的便利,但与此同时,我们也深受其影响。在不知不觉之间,互联网改变着我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手机、QQ、微博、微信、支付宝等已然成为我们生活的必需品,我们一方面享受着它所带来的便利,但与此同时,我们也深受其影响。在不知不觉之间,互联网改变着我们的思维与生活方式,同时也改变了我们的传统教学。因此,本文将以互联网为背景,探讨如何把握机遇,应对挑战,利用新兴手段改进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

一、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现状

(一)学生基础薄弱,轻学现象严重

与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的学生录取分数普遍偏低,大多数学生语文基础较差,其中五年一贯制及艺体类学生更甚。不少学生缺乏基本语文素养,行文错字连篇、病句横行;口头表达能力也有限,尤其是无文字凭借的口头表达。与此同时,学生学习功利心强,以就业为导向,认为大学语文是“无用”之学,所以存在轻视懈怠心理。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手机和网络已经覆盖了整个校园。学生更将大学语文的课堂当做低头上网、追剧、逛淘宝、打游戏的头号阵地,任老师多么激情投入、讲得唾沫横飞,也敌不过手机对他们的吸引。即便教师利用信息化手段签到,也只能困住学生的人,困不住他们的心;教师布置的问题,学生也能很容易地从网上搜到答案。加之高职院校学生自觉性较差,翻转课堂在高职院校实现的可能性非常小。

(二)教师工作量大,教学模式僵化

以我校为例,按照学校规定,一个讲师周课时量不得低于12节。而实际上,作为青年教师,每周至少须承担14——16节课,且每学期至少两门学科跨头,很多时候加上选修课等,还会存在同时承担三门甚至三门以上课程的情况。单是备课已经消耗了教师大量体力与精力,何况还有额外的科研及学校建设要求等。而大学语文又是合班授课,每个课堂至少120人左右,对于课堂的管理、作业的布置等,老师们更是有心无力,更别说个性化教学了。

在这样的工作强度下,老师们虽然有意于为课堂加入更多新颖的元素,但心有余而力不足,往往只能采用传统一言堂模式,顶多做好PPT,同时为教学准备一些相关素材,仅此而已。

(三)学校不重视,评价体系单一

在一切以就业为导向、重视专业技能的高职院校中,大学语文周课时一般为2节左右,属于边缘化学科,地位不及思政类公共课,甚至连大学英语也比不上。同时,评价体系过于单一,基本上都是一张试卷定高下。而试卷上的题目类型与高考题型颇为类似,有点“高四”语文的意思。学生就算整个学年不听课,依然可以凭借原有基础完成试卷。这些都共同造成了学生对大学语文学科的轻视。

二、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改进对策

(一)利用新兴手段,激发学习兴趣

笔者在一次课前抽查学生口头作业时偶然使用了雨课堂的随机点名功能,当所有学生的姓名在投影上迅速滚动时,台下学生都表现得异常兴奋,自那次之后我继续使用这一功能抽查预留作业,学生明显准备得比之前没有使用雨课堂时更加充分。其实对于老师而言,这和拿着名册点名没有任何区别,换汤不换药,但是经过与学生的沟通后发现,学生喜欢这种形式,他们觉得紧张、刺激而有趣,甚至有种彩票中奖的感觉。

自那之后,我开始在不影响语文教学的情况下,有意识地尝试加入更多新鲜元素,把学生拉回大学语文的课堂。针对学生不注意听讲,听着听着就去刷手机的现象,我会偶尔在刚讲完一段内容之后,根据所讲内容设置一个简单的问题,通过雨课堂发送至学生手机,设置前三名答对的发红包。而学生对于“抢红包”有着谜一般的执著,抢到的学生自是非常开心,不少没有抢到的学生也会打起精神等着下一个红包不定时出现。

为了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口头表达,我会在学生课前演讲或者是朗诵等环节打开弹幕功能,允许所有同学通过弹幕进行评价或者为发言学生加油。所以弹幕上经常能看到“为xx打call”等字样,既鼓励了发言学生,也让大学语文的课堂充满了欢乐。之后,在一次布置学生写作时,我忘记关闭弹幕了,让我意想不到的是学生竟然你一言我一语的通过投影屏幕进行了集体创编,把所有弹幕整理修改后,还是一个不错的故事。通过这一次集体创编,学生体会到了创作的快乐,不少学生课下都交来了不错的作品。

高职院校的学生写作能力较差,同时也缺乏写作、表达的自信。在课堂训练的过程中,我喜欢让他们尝试片段写作,降低操作难度,通过一次次的完成,增强他们的自信。在互联网时代,我们可以通过雨课堂把写作要求发送至学生手机,在规定时间收题,投屏显示学生作品,与大家一起分享,同时针对学生的不足稍加点评或者采用学生互评。通过一个学期的训练,学生写作能力有所提高,更重要的是不少学生变得没那么抵触写作了。

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大学语文除了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更重要的还是对他们听说读写思等能力的锻炼和提高。学生基础不好,学习自信心不强,也习惯了混日子的模式,如果能通过新颖的形式、新鲜的元素让他们愿意回到大学语文的课堂,多听一些,多学一点,多训练,多提高,作为一个老师,何乐而不为呢?

(二)增加实践活动,做到学以致用

要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光靠一周两节课是远远不够的,我们有必要把大学语文的课堂拓展到学生的生活中去。

我们可以利用高职院校活动较多的特点,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征文、演讲、辩论、朗诵等比赛,同时鼓励学生参加话剧、书法、辩论等社团,并把这些实践活动与大学语文考核评价结合起来,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在活动中锻炼他们的语文能力。

而在互联网的背景下,这种课外实践也可以采用一些新颖的形式,譬如说可以建立一个文学公众号,鼓励学生进行文学创作,一旦发现优秀的原创作品就通过公众号的方式发出,与大家交流共赏;还可以通过互联网搭建交流平台,做到资源共享,学生把自己钟爱的文学作品放入公共平台,其他学生可以线上阅读、下载,还可以在课堂上就其中部分作品进行读书交流,以此促进学生课外阅读;鼓励学生通过博看朗读、配音秀、喜马拉雅等app进行朗诵并上传分享,在反复朗诵、录制、上传的过程中,感受语言之美,体会朗读带来的快乐,等等。

学生只有真正地在生活中运用语文,感受语言之美,体会语文带来的乐趣,才会发自内心认同并接受大学语文,才会在一次又一次运用中得到实质的进步与提高,才算学有所获。

(三)改变评价模式,创新考核形式

在高职院校的大学语文考核中,最常见的就是一纸试卷,内容和高考非常地相似。学生即便没有参与本学期任何相关学习,也能凭过去基础完成试卷,不能体现其语文应用能力和平时表现情况。

笔者认为,可以把前文提到的实践情况加入到平时成绩中来,以敦促学生加强语文的实际应用,帮助他们提高语文能力。其次,在具体评价时可以把读、写、说都纳入到考核范围中来,综合考察学生语文能力,而不是“哑巴”语文。最后,在大数据时代,如果利用学习通、雨课堂等上课,课后都会有对本节课的数据分析,诸如学生的参与度、答题正确率等,建议参考这些数据分析对学生进行平时成绩的评定,力求客观真实。

综上,是本人在互联网背景下对于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的一些思考。互联网所带来的种种变革,既是对教学的严峻挑战,但同时,也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手段,在不影响教学语文本位这一核心的前提下,若能为大学语文教学注入新鲜血液,让学生重新回归大学语文课堂,爱上语文,有所提高,当然是再好不过了。

文章评论

客服在线

服务时间

周一至周日 9:00-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