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在平等的基础上建立合作学习小组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理念下、学生学习数学的重点方式,对于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在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应制定切实可行的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策略,从根本上改变和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在学习活动中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小组协作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夯实基础。
一、注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在平等的基础上建立合作学习小组
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每一位小组成员都是合作中不可或缺的主体。由于团体合作的目标是构建合作型团队,因此会使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变得更加频繁,小组成员之间需要能够互相鼓励、互相帮助,最大限度地被其他成员所接纳,并从中获得自尊。只有这样,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每一位小组成员才能够更加积极,更快地提升水平。例如,在学习“多边形面积”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完全可以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进行教学。第一步,就小组合作来说,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千万不可单纯地将基础好的学生都分为一组,将基础不好的学生都分为一组。鉴于此,教师可以通过游戏实现自由结组。比如,一个班级内总共20名学生,教师可以准备5种颜色不同的卡片,将其打乱后放在一个箱子中,让学生以自由抽签的方式结成小组。通过这一方式结组,有些学生可能会因未能和好朋友分为一组感到沮丧。这时教师完全可以通过“七巧拼盘”的游戏,将小组内成员之间的感情建立起来。该游戏的游戏规则为:教师将各种图形的纸板打乱后发放给每一个小组,小组内一共4个成员,每个人都可以拥有1张或2张纸板,要求每一个小组都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每一位成员手中的纸板最终拼接成一个正方形,速度最快且成功率最高的小组获胜。如此一来,小组之间的配合会在规则的作用下变得紧密和激烈,有效提升小组的凝聚力,使学生意识到小组是一个整体。
二、合理布置学习任务
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适当地开展小组合作讨论有利于促进课堂教学的良好进行。教师积极开展课堂合作讨论活动,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有利于使学生更加了解彼此,从而使学生之间的感情更加密切;开展课堂合作学习活动,可以让学生从中了解到自身的不足与优点,从而促使学生积极向优秀的学生学习以改正自身的不足之处,有利于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除此之外,开展有效的课堂合作活动,有利于促进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深入理解,有利于帮助学生快速解决问题,从而使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提升。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积极地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合作讨论活动,同时在开展讨论活动之前事先做好计划和决策以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高效开展。开展课堂讨论活动首先需要确定合理的合作内容,需要遵守以下原则,讨论合作内容需要与当前课堂教学目标相符合,合作讨论活动过程对于促进学生能力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例如,在学习三角形一课之前,教师需要预先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三角形的相关概念和性质。之后再根据目标确定讨论内容:为学生在多媒体上展示不同形状的三角形,之后让学生合作讨论什么是三角形;在多媒体中展示三角形在生活中的一些应用实例,然后让学生根据实例讨论三角形的有关性质。通过这种方式,既能够让学生对于三角形的相关概念有着更加深入的理解,又能增强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提高。
三、借助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设情境是教师常用的教学手段,良好的情境能让学生沉浸于教学环境中,从而使教师设计的教学环节能发挥出更为有效的推动作用。在小组合作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营造轻松、生动的教学氛围,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更好地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基于这些优势,教师要科学、合理地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向学生直观地呈现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帮助学生轻松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
四、客观积极评价,激励学习兴趣
一个科学客观积极的评价机制是推进新学习模式的标准配置,对于小组合作学习,其评价内容包括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两个方面。其中学习结果包括学习任务的完成度,以及合作任务的完成度。学习过程则包括成员个体的学习参与度,团队之间的互助交流配合度等要素。对于小组的整体评价,可在班集体中完成,对于成员在合作学习中的具体表现,可以选择在小组内部完成。对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客观而积极的评价,让学生在学习小学数学知识的同时,不断的听取来自老师的认可与建议,收获成功的喜悦,学习积极性以及团队合作意识,都会在无形当中得以加强,学习兴趣得到成功激励。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实施,可以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该重视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的作用,然后提升小组合作教学模式运用的有效性。这样才能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为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