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学生的主体地位,转变传统教学方式
在以往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主要是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学生的阅读体验不是来自于自身的阅读活动,而是来自于教师。这使得语文阅读在学生眼中显得枯燥乏味,同时又纵容了学生思维上的惰性,让他们习惯于接受其他人的解读,自己的阅读思考则停留在比较浅的层次,而且对自己所得出的阅读思考结论也没有自信,很容易动摇。这种情况下,即使学生阅读再流利,也算不上有效的阅读。而思辨性阅读是以学生的思考为主,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学生的能力产生综合性的锻炼,从而解决上述问题。
一、巩固学生的主体地位,转变传统教学方式
在素质教育理念下,学生是教学中的唯一主体,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因此,在中小学的教育中,不论是什么学科,教师都应当正确认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将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归集到学生身上,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同样如此。在思辨性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正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开展思辨性阅读。在传统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根深蒂固的传统教学理念导致很多教师的阅读教学模式已经相对固定,“填鸭式”课堂让很多学生对语文阅读学习提不起兴趣。久而久之,对学生进行思辨性阅读培养自然难以在课堂教学中得以落实。要想改变这种现象,教师就应当积极转变观念,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充分激发出来,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教学。在自主阅读思维的引导下,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做到细读和精读,帮助学生有目的、有意识地构建阅读知识系统。课堂上的思辨性阅读训练与学生自然状态下的阅读并不一样。思辨性阅读需要学生了解文本语境中的情感,从文本的语境、语义和文本构架中进行思考,从而获得与作者的情感共鸣。
二、引导学生质疑提高阅读推理能力
相关研究指出,学生之所以存在认知能力缺陷,大多和其元认知水平偏低有着紧密联系。元认知在成功认知干预方面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想要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就需要增强学生元思辨性阅读能力,引导学生在阅读学习中反思自己的思辨过程。首先根据阅读目标培养学生提取文本关键信息和归纳总结文本知识以及阅读分析能力。阅读分析能力即阐释、区分、澄清、比较、识别、归类等技能,思辨性阅读中为学生提供较为丰富的感性材料并借助问题诱导学生归纳、分析、比较和综合,在分析文本材料中形成初步观点,引导学生阐述自身分析过程,思考如何筛选有用信息或归纳要点,是否做到从辩证角度分析问题或从哪个角度切入文本等。以《祝福》一课为例,“祝福”是鲁镇的年终大典,一共在文中出现过多少次?有何作用?需要学生从鲁四老爷态度变化和祥林嫂命运变化过程等大篇幅文字中筛选关键信息。其次鼓励学生质疑文本,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论证自身提出的观点,提高阅读推理能力。其中阅读推理能力涵盖假设、质疑、阐述、论证和推论等,即学生围绕阅读主题对文本进行整体分析,针对文本矛盾点提出问题,通过解决问题论证自身观点是否正确,从而达到深度解读问题目的。再以《故都的秋》一课为例,语文教师可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解读文本主题,究竟作者是自然舒适地品味悲凉的秋,还是向读者传递自身的忧国忧民的心情或诠释颓唐情调的中国文人底蕴?不同观点能带给学生不同的启发,再根据文章主旨并结合自身观点进行论证,提高思辨能力。
三、将思辨性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相结合
读写结合历来是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将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利于促进高中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共同提高。但是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由于高中阶段学业压力较大,如果将阅读训练和写作训练结合起来,很多时候反而不利于达到协同训练的目标,容易让学生对阅读和写作产生抵触情绪,从而使得教学效果适得其反。这就需要教师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根据班级学习的实情和学生的兴趣点开展读写结合教学,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学生的压力,提高读写结合教学实效。因此,教师在开展读写结合教学前,应当做好充分的准备,将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中的重点及难点进行归纳,设计出更有针对性的思辨性阅读教学内容,满足读写结合教学的要求。首先,教师应当针对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的具体要求开展备课,明确读写结合教学的教学目标,将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寻找二者的共同点,帮助学生在学习中有意识地开展思辨性阅读训练,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写作欲望的目的。其次,教师可以提前为学生找好好词好句或者修辞手法较多的阅读文本,在阅读教学中进行重点勾画,学生在写作的时候才有更多的素材可以借鉴,真正将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形成一个整体,不断提升高中生的阅读思辨能力。
四、突出核心问题全面锻炼辩证思维
语文阅读教学重点即突出核心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文本。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在于让学生明确文本核心问题所在,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过程中锻炼辩证思维和思辨能力。从字面上来说,核心问题的重点在于如何确定核心问题,哪种问题才是有效问题。语文教师之所以无法取得预期教学效果即没有把握文本核心问题,进而无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对此,语文教师应重点关注核心教学内容,促进学生调动元认知并和多种认知展开互动,达到深化理解问题。在设计文本核心问题时需结合教学目标,总体方向是培养学生思辨性阅读能力。
结束语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课堂教学也更注重学生思维能力,教学目标也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转为培养学生综合知识能力。语文作为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需要教师积极响应课程改革目标,注重篇培养学生思辨能力,促使学生深入解读文本,提高阅读效率,实现预期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