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初中教师专业发展的思考
在我国,农村人口占大多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高人口素质,建设和谐社会离不开农村教育事业的支撑。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教学负担重,教研条件差,培训机会少的现状使得教师专业成长受阻,教育界教师的流动表现为一种“逆流动”,优秀的,高学历的,经验丰富的教师都选择城市教学,使得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教师资源更加匮乏。教师专业化水平低已经成为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教育发展的瓶颈,提升全民族整体素质需要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农村教师队伍,合理配置优质教育资源,促进中国教育均衡发展任重道远。
一、树立终身学习意识,加快知识体系构建
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教学条件差,教学负担重,培训机会少,优秀先进教育资源传递不畅,提升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教育教学质量仅仅依靠传统“专业知识+教育学知识”已不切实际,为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教师首先应树立终身学习意识,成为教育的思想者,研究者,实践者和创新者,通过不断的读书与学习加快知识体系的构建。
例如,教师在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教学中实现自我知识构建可以通过阅读及教研活动来实现,正如陆游所说“功夫在诗外”,给学生一捧水的前提是教师有一桶水,广泛阅读有助于夯实教师的知识基础,开阔教师的知识视野,深厚教师的文化底蕴。很多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教师专业素养不高,教学语言贫乏苦涩,难以给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严重影响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教育发展水平与成效。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教师通过广泛阅读学习课程知识,学生知识,自我知识,教学情景知识和教育目的及价值知识,积累优秀的教学经验,不断内化为自身的教学理论,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有助于让学生获得焕然一新的学习体验,吸引学生自主投入到课程当中,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动力,加快教师课程开发与建设进程,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效。
二、利用网络学习资源,实现专业成长同步
少数民族贫困地区信息闭塞,交流不便,难以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很多教师在此种教学模式下形成固步自封,因循守旧的教学理念与方法,教师缺乏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的教学精神,落后的教育模式已不符合当下学生成长成才的需求以及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趋势。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教师城乡专业化同步发展依托网络学习资源沟通共享成为可能。
如,教师在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教学时可以借助博客、QQ、BBS论坛等平台开展教研工作,利用便捷、快速的互联网实现教学信息的传递与交流,秉循“对话,合作,共享”的教育理念与其他教师,专家进行零距离的对话交流,吸取他人教学过程中总结的正确经验与建议,加快自身知识的积累与管理,实现优势互补,提高自身校教学质量与水平。在网络学习资源的帮助下,教师知识面得到进一步的拓展,打破时空地域的局限,使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教师有机会与其他教师,专家,学者进行“零距离”的交流,促进上述民族贫困地区教师专业发展与城市教师同步,充分发挥互联网对教育事业发展的积极推动作用,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实时沟通互享,达到“互伴互助,自主成长”的效果。
三、养成积累反思习惯,强化教师职业意识
教师专业成长是实践走向实践的过程,教师养成积累反思的习惯可以使教师提高自我分析,察觉,评价水平,使教师更加客观理性的看待自己的教学行为,决策及结果,有利于教师从中总结教学成功经验与缺点不足,强化教师的职业意识,促进教师的自我塑造。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写作教师专业日记的形式实现教学积累反思,教师专业日记记录的事件来自于教学的不同真实情境,教师在记录过程中从中吸取有益的教学经验,找出教学中存在的缺点与不足,通过对成功事件与失败事件的归纳总结得出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与模式,有助于教师塑造自我,了解自我,提升自我。在花样跳绳教学中,教师开展合作学习模式让学生自主创编花样跳绳跳法极大的调动学生的练习兴趣,在教学事例撰写过程中教师发现合作学习更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教师可以在之后的教学中继续采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激活学生体育锻炼兴趣。在叙事的过程中,教师实现自身的教学积累与反思,找寻教学发生事件对自身教学的重要意义,从中获取教育实践经验,加快自我塑造,在对话中寻求进步与发展。
本文基于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教师特点,教学环境,专业现状等提出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和策略,目的在于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行为和能力,使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改变自己,提升自己,找到属于自己的教师专业成长路径,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质量,为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加快实现教育公平。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升国民整体素质任重而道远,相信在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教师的努力下,农村整体教育环境与成效将得到优化与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