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期刊论文发表

文心期刊联盟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教育期刊 > 教育论文

教育论文

信息技术课堂任务设计有效性的研究——以《画正多边形》为例

2024-08-22教育论文
在信息技术课堂,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青睐,它也是信息技术课堂常用的教学方式之一,40分钟教师如何基于创设的情境设计有效课堂任务,培养学生寻求有效的问题求解之

在信息技术课堂,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青睐,它也是信息技术课堂常用的教学方式之一,40分钟教师如何基于创设的情境设计有效课堂任务,培养学生寻求有效的问题求解之路,这是每位信息老师都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情境巧创,让任务更有趣味性

教学的第一步应该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感官上的愉悦或惊奇,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的“情境”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而且能让任务更形象化、更具趣味性。教师要因“趣”是导,利用与“情境”相融的“任务”,把学生的兴趣转化为现实。带着“情境”的任务会更有目的性,学生学习起来也更感兴趣,更轻松。

片段一:今天scratch小猫摇身一变——变成了一支彩笔,创作了新的作品,我们来看看吧!观察小猫画的每个图形的边和角分别有什么特点?生:回答。师:你们观察的很仔细,像这样边相等、角相等的图形叫做正多边形。今天我们就一起挑战小猫的画笔,学习《第5课画正多边形》。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课堂上要通过情境积极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首先,联系前面的四课,每课的角色都有所不同,根据本节课主题将书上的小猫角色换成画笔角色、将背景换成纸,这样可以更形象贴切地突出主题,让学生更具有“画”的真实感。其次,通过提问,引导学生用眼睛观察所画图形的边与角的特点。归纳正多边形的概念,引出课题——画正多边形,这也是本节课的任务目标。

二、多维分解,让任务更有层次性

心理学家斯金纳认为,要达到一个难度较大的行为目的,需要利用连续接近法,分很小的步子强化,每次强化的难度加大,这样可以由易到难逐步达到目的。信息技术学习亦是如此。多维度分解的任务更具层次性,整个过程层层推进,环环相扣,不仅唤醒了学生对于旧知的理解,而且利于新知的建构,极大地促进了创新思维的发展。

片段二:自主学习,小试牛刀,画直线。学生自学书本P21,尝试画一条长度为“100”、粗细为“10”、颜色为“红色”的直线。

将利用“画笔”模块画“正多边形”这个大任务先分解成画“一条直线”这个小任务。对于认识“画笔”模块中的相关控件是本节课最基础的知识点,书本上有比较详细的介绍,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难,在这个过程中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尝试画出一条直线并理解这些指令的含义。俗话说“授人鱼不如授之以渔”,在信息课中不仅是教会学生操作的方法,更重要的是教学生学习的方法。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将重点的字词用笔圈出来。

片段三:合作分工,讨论发现,初画正多边形。首先小组讨论,选择自己画的图形,填写学习单。其次学生自学“画正多边形”视频学件,尝试搭建脚本画出自己选择的正多边形。最后小组成员相互观察、对比脚本,并尝试填写表格。

从画直线到画正多边形是纵向的任务分解;而小组合作成员每人选择不同正多边形进行绘制是任务的横向分解。首先小组成员讨论依据个人的意愿自主分配一个图形,其次根据自己选择相应的微视频进行学习搭建脚本,最后小组成员相互观察、对比脚本,填写学习单。这是一个横向合—分—合的互动过程,有效提升了课堂的效率。

三、学科融合,让任务更有可行性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 (试行)》指出:“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讨的能力 。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所以在进行“任务”设计时,要借助于其他学科的知识,让信息课堂的任务更具可行性。

片段四:师:同学们的小组合作很成功,你们能根据发现的规律归纳出搭建画正多边形脚本的一般方法吗?生:尝试说一说。师:当旋转角度除不尽时,我们可以将这个难题交给电脑,用scratch中的数字与逻辑运算中的控件。师:同学们的猜测对不对呢?请你从下面图形中任选一个图形尝试画一画吧!(正八边形、正十一边形、正、十五边形……边长不宜过大,颜色、笔大小自选)生:上机操作验证,验证正确。

大胆猜测,小心求证是科学的探究方法。在信息技术课堂,验证是最为有效也是最为直接的方式,它不仅能迅速反应教师的讲授是否有效,更能够体现出学生问题求解的方法对不对。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数学中的不完全归纳法推测搭建画正多边形脚本的一般方法之后,学生有迫切上机操作来验证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的意愿,让学生自主选择正多边形的属性进行验证,这样学生对于程序的理解会更加透彻,运用起来也会更加自如。

四、要求制订,让任务更有高弹性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以学生为本的教学任务必将是生动活泼、机动变化的。因此设计任务时教师可以“制订”要求,但不可以“制定”要求。“制订”的意思是“经过研究商议而立下”和“可以改正”,“制定”是一个“结果”,不可以“改变”。“制订”要求下的任务更具有弹性,学生也有自主选择权,可以根据自己需求选择(难易程度的选择,喜好的选择,做与不做的选择)。一是教师根据教材的“材力”来制订教学任务,抓住知识之间的影响力来提高教学的生长力;二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学力”来制订教学任务,挖掘学生之间的潜在力来焕发教学的生命力。

片段五:师:同学们掌握了画正多边形的方法,现在迎来了终极挑战,这是一朵小花,你知道它是由哪个基本图形组成的吗?你能试试画出更多有意思的图形吗?学生第一步根据学习单中给的图形,先分析这个图形,再读读脚本;第二步尝试自选一个基本图形,旋转成复杂图形。

学生的创新始于模仿,止于思维。学生在模仿的时候还要积极开动脑筋,发散思维,才会有创新。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参照系,既给出图形又给出相应脚本,让学生看图形分析脚本,从而利用举一反三的思想创作自己的个性作品,从模仿到创新。因此在这个环节中教师依据“材力”——由四个正三角形组成的风车来制订挑战任务。学生通过分析教师提供的范例从而灵活选择基本图形的形状及个数。

五、联系实际,让任务更有生活性

信息技术课程纲要中指出:信息技术的学习要注重与现实生活的结合,面向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强调引导学生亲历完整的实践过程,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帮助学生建构对世界的完整认识。信息技术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学习信息技术也是为了更好地生活。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任务的设计能联系学生生活,会让学生感受信息技术就在身边,感受信息技术的乐趣和作用。

片段六:师:短短的一节课,同学们尝试搭建画正多边形的脚本让屏幕上“花”开满屏,正多边形不仅能够组成美丽的花,还能组成我们生活中各式各样的物品。生:尝试说一说生活活中的正多边形形的物品,并尝试搭建脚本画一画。

学习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信息技术的学习更是如此,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方便、快速解决并呈现出来。

六、评价贯穿,让任务更好“评”

教学评价应贯穿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要以教学任务为载体,渗透到教学每个环节,时刻影响或作用于学生学习 。

在《画正多边形》这课一开始,教师就围绕挑战小猫的画笔这个情境提示学生每挑战成功一次都可以获得小猫送给他们的一个彩色正多边形。这节课中的彩色正多边形可不是普通的彩色正多边形,而是教师精心设计的彩色正多边形。教师将正多边形的定义、画正多边形的角度等的知识点打印在彩色正多边形上,作为奖品送给学生,这不仅仅是评价的手段,而且还是隐形的学件。在学生完成任务过程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在设计学件时,每一个挑战都精心设计了自评,通过学生的自评获得的彩色正多边形是总结比较全面的知识点,可以供学生回家作为复习学件使用。

总之,在信息课堂中情境巧创,让任务更有趣味性;多维分解,让任务更有层次性;学科融合,让任务更有可行性;要求制订,让任务更有高弹性;实际应用,让任务更有生活性;评价贯穿,让任务更好“评”。这样不仅能让“操作”变得富有生命力,还能让“创新”的力量发挥到极致,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灵感,在体验中获得成功,让课堂无限精彩。

文章评论

客服在线

服务时间

周一至周日 9:00-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