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出导向理念下的《现代汉语》教学改革
2020年11月河南省郑州师范学院小学教育专业进行了二级专业认证,专业认证的核心理念就是“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产出导向”是专业认证的基础和依据,也是对专业发展水平考核的主要内容,但产出导向的主要检查对象仍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设置、毕业生具备的能力考核都是以学生为出发点。专业认证的目的是为了培养更加优质的师范毕业生,促进地区经济、教育的良性发展。该理论主要是采用“反向设计”的理念进行教学设计及相关的教学活动安排,来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不断提高教育学质量。文章以《现代汉语》课程为例,在“产出导向理念”的引领下,分析该课程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地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的调整和不断改进,以期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一、《现代汉语》的学科地位
现代汉语是小学教育(全科教师)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旨在学习现代汉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一定的基本技能。课程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中对毕业要求的矩阵图中显示:掌握主教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为最高,学科的教学能力和进行交际沟通的能力居中。就目前小学教育专业
的学科定位来看,小学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班级管理等课程是小学
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不论是课时还是相关课程的安排都占有绝对优势,而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课时量的大幅度压缩,使相关的教学内容很难完成。但
是我们的人才培养方案以及对毕业生的能力要求都是依据当地的基础教育需要来制定的,培养人才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当前河南省农村基础教育对教师队伍的需求,是具有一定学科基础知识和具备一定学科教学能力的小学教师,根据目前河南省农村基础教育现状和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分析,80%以上的毕业生承担的是小学语文、数学和英语课程的教学工作,作为基础学科的现代汉语应该加强现有的地位。现代汉语作为一门语言课程,具有工具性、人文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特点,不仅与小学语文教学的相关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其它学科的教学也离不开语言,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融合,既符合语言自身发展的需要,也符合新文科发展的理念,因为语言是一切学科发展的基础。
二、学科相关资源的整合
在产出导向的教育理念里,一切都是从受教育者的角度分析,要求教育者了解受教育者已有的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以及对受教育者的培养目标和毕业能力要求,要求任课教师不但对讲授对象要有清楚的认识,而且还要求对讲授学科的知识体系对学生需求之间存在的关联性有清晰地认知,能够根据实际需要对学科教学内容进行灵活的调整和运用。《现代汉语》作为小学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在重构课程内容时应突出其针对性和实用性,突出地方本科院校以应用型为主的办学特色。《现代汉语》主要包括绪论、语音、文字、词汇、语法和修辞等六个部分的内容。基于产出导向下的人才能力培养要求,该课程的教学内容重构如下:绪论部分主要使学生明确现代汉语及其课程性质和学习任务、了解语言理论、现代汉语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以及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语音部分主要和《教师语言艺术》课程相结合,以《汉语拼音方案》、汉语音节结构的特点及汉语音节中的声韵调拼合规律为主,针对不同地区有方言发音特征的学生加强发音练习,逐步纠正发音。文字部分根据小学语文汉字教学的特点,应加强汉字的理据教学,熟练掌握汉字的笔画、偏旁、部首及结构,了解汉字与文化的关系。词汇部分主要加强词义与语义的联系,引导学生通过对语素的学习,了解语素在小学语文词汇教学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利用语素进行词汇教学和理解词义,这部分减少对理论知识的讲解,加强对语言素材的分析,提高词语的运用能力和辨析能力。语法部分主要突出句式的灵活运用和语病的判断与修改,能够根据表达需求,灵活选用句式并准确运用。修辞部分主要明确修辞就是对语言各要素的综合运用,为了增强表达效果或交际效果而对语言各要素的调动、调整和运用,了解修辞在语言各要素中的具体体现,掌握基本修辞格的运用和表达效果,与小学生作文指导教学相结合,培养学生正确运用语言文字的思想意识,增强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三、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
李如龙认为:“传统的现代汉语课知识传授唯恐不全,不满,不深,不透, 能力训练则不怕又少,又慢,又差,又费, 把这门工具性很强的工具课开成经院式的理论课。”[1]目前的现代汉语课在教学上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缺乏针对性的教材,过于强调课程知识的系统性,缺少前沿性和生活性的示例。针对小学教育(全科教师)专业,对现代汉语的知识和理论不应追求全、深、系统,但要注重实用性和“够用”即可,让学生具有一定的语言分析能力和学科教学研究能力,应结合鲜活的语言材料对相关知识和理论进行分析和解释,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关注语言事实的学习习惯,提高语言的学习兴趣,增强语言教学的实用性和实践性,通过知识的传授来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语言的能力,让汉语与世界文化接轨,为教学内容注入新的活力,在适当的教学内容中合理地融入思政元素,以正确的政治观点、科学的思想理念和良好的道德规范引领学科教学,让学生在感悟祖国语言文字魅力的同时不断增强文化自信。
四、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现代汉语作为一门理论课程,在过去的课堂教学中,往往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形成“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没有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主动性,忽略了对学生语言实践能力的培养,事实证明,即使教师很卖力地讲解,学生也很难认识到该课程的现实意义以及对学生语文素养养成的基础性和重要性,所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也不可能培养出“以产出导向为中心” 的社会实用型人才。除了具备驾驭教学内容的能力外,还要针对不同内容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一)讲练结合,丰富第二课堂形式
根据培养对象的特点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选取,对学生具有的相关知识体系进行摸底了解,在梳理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适当增加、提升内容内涵,做到少讲、精讲、多练、有的放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改变李如龙老师所说的“能力训练则不怕又少,又慢,又差,又费”的教学现状,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基本教学能力,真正体现现代汉语课程的工具性。由于课堂教学时数有限,学生对相关内容的练习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的一二十分钟,应该抓好课下时间,积极拓展第二课堂。比如,开展朗读比赛、汉字听写大赛,选一篇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让学生针对词汇教学进行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展示等。
(二)开展翻转课堂教学
翻转课堂教学理念在我国提出已有一段时间,但真正落实到翻转课堂教学实践上还存在一定差距,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学生自身对电子网络平台的掌握,对多媒体教学技术的运用不成熟,很多教学理念都只停留在理论的提倡上,没有真正实现落地生根。利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教师把学习内容以及相关知识链接通过设置的学习平台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在课下的时间去学习,发挥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学习中碰到的问题,同学之间可以讨论解决,也可以提到课堂上师生共同解决,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让教学内容更具有针对性,同时对教师的知识和教学能力也提出一定的挑战,要随时准备好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而不是按照自己的教案进行按部就班的进行讲解,促使教学相长。
(三)运用问题教学法
问题教学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把学习置身于复杂的问题情景当中,带着问题研读教材、查阅文献资料,通过回答问题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言语交际能力。王汉生(1998)认为“问题教学法就是以教材内容和教学实际为出发点,以问题的设置和解决为中心,以掌握知识和培养技能目的的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2]同时指出,“问题的设置与解决”是问题教学法的关键和主要特征所在,并对问题设置的针对性、激活性、灵活性、系统性和区别性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苏联的ш·A·阿莫纳什维利指出,“旨在指导学习活动的问题教学法有助于发展学生良好的个性和道德品质以及创造性, 有助于培养学生按照世界本来面目去客观和清醒地看待它的态度。”[3]利用问题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教学科研能力。
五、完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课程考核是对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的一种评价机制,也是实施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合理、科学的考核机制可以对教学效果做出客观、真实的反馈意见,不仅有利于形成正面的、积极的教、学和评之间的良性互动,更有利于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课程考核不仅不是对一门课程教学活动的终结,反而具有较强的导向功能。基于专业认证的角度对课程进行考核主要采取量化的方式测量课程的达成度,全面推进“N+1”的综合性过程评价机制。“N”是指多种形式的过程性考核,比如:到课率、课堂表现、课下作业的完成情况、以及第二课堂的参与情况等。“1”是指期末的闭卷考试。“适时给予学生多次评价的机会,将有效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促进教师对教学过程的自我监管,适时对教学进行调整和动态推进,达到最佳教学效果。”[4]
基于专业认证的考量,以“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为教育教学理念为引领,要求一个专业的课程设置、课程体系、教学过程以及评价机制要以最终成果为导向来设计与实施。一方面有助于整合教学内容、转变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方法,另一方面有助于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真正落实地方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