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期刊论文发表

文心期刊联盟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教育期刊 > 教育论文

教育论文

新形势下加强高职大学生“四史”教育的思考和探索

2024-08-22教育论文
开展“四史”教育,是高职院校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党和国家事业继续前行的必修课,也是习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

开展“四史”教育,是高职院校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党和国家事业继续前行的必修课,也是习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给与的明确指示,更是每一个职院教职员工肩负职教强国的历史使命。面对后疫情时代,全球政治、经济、社会特别是文化思潮都已经发生重大的变化,之前的方向和趋势不会再延续,国际社会将必然带来重构性的变化。因此在引导高职大学生切身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新形势背景下,加强“四史”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一、提高政治站位,切实认识提高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中“四史”教育的重大意义,把握航向行稳致远

(一)“四史”是高职大学生的指路明灯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可以鉴今时,“四史”涵盖着从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旗帜上,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包含了党在大革命时代、抗战时代、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时代,现代化建设等不同时代的历史阶段的发展阶段,通过引导高职大学生学习我党百年的光辉历程,用党的伟大历史成就、优良传统去培养激励他们,帮助其梳理正确的历史认知,懂得中华民族为什么选择并只有坚定不移的走这条道路,从中吸取前进的信心和方向,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学史明志、知史励行,从而“不畏浮云遮望眼”,操持“咬定青山不放松”,给高职大学生确立前进的方向。

(二)“四史”是高职大学生的信心源泉

“四史”的内容,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从建党初期的弱小到星星之火燎原之态,其中既有曲折坎坷的历史教训,也有取得伟大成就的宝贵经验,正如习总书记说“历史总是向前发展的,我们总结和吸取历史教训,目的就是以史为鉴,更好的前进”。通过“四史”的教育,透过历史,让高职大学生去感悟中国共产党在一穷二白时候如何经历磨难终究“守得云开见月明”创造辉煌的事迹,从而丢掉那妄自菲薄的挫败感,获得面带微笑走向社会的力量及信心源泉。

(三)“四史”教育与高职大学生思政教育深度融合,形成学生所需的前进动力

     高职院校“三全育人”的根本任务就是立德树人。围绕着“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将100年的党史、70余年的新中国史、40余年的改革开放史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史始终贯彻到高职院校的思政课堂中。引导学生科学的面对瞬息万变的国内外形势,自觉自愿并有效地抵制社会上的歪风邪气和不良思潮,做到知根知源,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社会繁荣和国泰民安,进一步增强对党对国家的认同和自豪感,从而坚定理想信念,自觉形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的前进动力。

二、把握思潮主旋律,贴近学生实际,厘清新形势下开展高职大学生“四史”教育的挑战

(一)高职大学生自身不良学习习惯所带来的教育难度

1.高职大学生对于“四史”学习的重要性认知不够

多年的学习习惯形成了以应付考试为主的学习思路,加之高职校园提倡的技能型学习的方式更让他们确认了“四史”的教育是一类“辅修课”,“四史”的教育让他们觉得脱离了与他们有关的现实实际,故而难以让高职大学生将“四史”的精华主动转换为人生发展的“营养”。

2.高职大学生缺乏系统性的“四史”知识

近几年笔者通过对所在高职院校普通学生的了解和调查得出,还有许多学生对于党的历史比较模糊。来源除了初、高中应试教育中一些残存的记忆,就是偶尔电视剧、网络里留下的一些肤浅甚至可能偏颇的影像画面,更有甚者有对于像“五四运动”这样与青年有关的历史和学校之间开展的“大合唱”等纪念方式混淆。

(二)高职院校“四史”教育阵地作用发挥不明显

“思政课”“党课”是“四史”教育的主阵地,其中“思政课”因为课程设计、师资力量、专业限制等问题,很难开展系统的“四史”教育,而党课参与的学生覆盖面较少,又多以集中讲座培训方式为主,造成开展的教育流于表面化,无法深入到学生方方面面。

虽然高职院校团委、学生会等机构依托校园红色文化阵地积极组织和传播“四史”,但大多数以合唱比赛、征文比赛、演讲比赛为载体,此类活动形式陈旧,对于增强“四史”教育的功能不佳。

“四史”教育的实践阵地开发并未完全。大多数地方高职院校,例如笔者所在的地区,“四史”教育基地分布较少且知名度不高,让学生的实践和感悟教育远远低于理论教育。并且在校园公告栏、图书馆等传统宣传阵地中不丰富,不生动。

(三)高职院校“四史”教育途经单一

从现阶段的教育模式和途经来看,高职院校的“四史”教育很大程度是依托传统“课堂教学”的方式。鉴于高职学生本身对课堂的“不感冒”,教师在传授“四史”知识时候很难与学生产生共鸣和互动,以“讲授”的方式传递信息,学生接受信息少,也和当代“四史”教育从希望高职大学生形成主动探求历史规律和真相,反思和结合实际提升自我的学习方式有所相悖。

校园网、校园新媒体平台等还未发挥出充分的教育功能。新媒体传播渠道在高职院校虽然确保了“四史”教育的严肃性和准确性,但是在结合学生实际和感兴趣的话题增强学生主动“入网”的动机和能力方面还有许多空白区域需要填补。

“四史”教育与已经较为成型的专业文化活动,学生社团活动等校园文化活动还没有形成较好的接轨模式。虽然在之前的一些在党史教育宣传活动中,融合过演讲比赛、手抄报等形式融合过,但还未形成有真正教育意义和模式的“四史”教育的品牌化、系统化的方案,给高职学生更多的感觉仅仅是灌入主题而已,形成的文化思政在高职院校并没有充分体现。

三、提高自身建设,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师生学习热潮,开展好“四史”教育工作,为时代新人润心铸魂

(一)加强“四史”教育研究和教学团队的建设

“四史”教育是否能够很好地在高职院校开展,一支既具有满腔热情又有研究能力和教学能力的团队是必要的基本保证。这支队伍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队伍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要成阶梯化呈现,专职和专家兼职相结合,科研写作和教学能手相结合,对内培训和对外引进相结合,同时鼓励队伍中的老师加强自身学历、专业提升,打造过硬的党性修养和理论水平,当然,学院各部门也要给与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共同打造队伍建设。

(二)积极开展好鲜活的“四史”教育实践活动

历史是鲜活的,“四史”也是有血有肉的存在,不是冰冷和枯燥的文字,只有赋予“四史”教育生命,才能更好的吸引高职大学生。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要把握时代和地方的契机,利用“建党100周年”,红色文化基地建设,走访老兵等时间和空间上的特色,积极开展好“四史”的社会实践教育,把形式衍生为参观革命圣地、故居,走进老兵家中,走进博物馆等,让学生亲身感受“四史”的魅力,增加吸引性和感染力。

(三)探索网络党建道路

网络是现在高职大学生生活的“必需品”,而大多数知识和人生道理,他们也乐意从网络获取,对于他们来说,这种方式比较方便和快捷,而本身新媒体也有自己独特的亮点和优势,如果能利用网络渠道将“四史”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利用这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起来,那就能够将“四史”教育事半功倍。

(四)多措并举,丰富“四史”的教育手段和资源

课堂上,教师可以用视频、音乐方式来提高学生兴趣,节选纪录片、电影等方面来辅助教学;课余生活中,引导学生用课堂上感兴趣的影片改变为音乐剧、舞台剧的形式,让学生去练习,去表演,更加深刻的开拓到“四史”教育的手段。同时,结合地方特色,开发到更新的教育基地和场所,获取更加鲜活的教育资源。

习总书记指出,只有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不忘初心才能更加自觉,担当使命才能更加坚定。高职院校大学生“四史”教育是一个迫切解决的难点、重点问题,只有全社会和所有思政教育者的共同努力下,该工作才能更好地契合到为党和国家做好培养事业这个目标上来。

文章评论

客服在线

服务时间

周一至周日 9:00-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