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期刊论文发表

文心期刊联盟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教育期刊 > 教育论文

教育论文

小乐器 大课堂——探讨竖笛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2024-08-22教育论文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器乐演奏有助于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表达、创造等能力。从推行器乐进课堂以来,小乐器竖笛凭借简单易学和声音优美等特征得到广大师生的广泛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器乐演奏有助于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表达、创造等能力。从推行器乐进课堂以来,小乐器竖笛凭借简单易学和声音优美等特征得到广大师生的广泛认可,教师通过让学生学习竖笛,促使他们掌握基本音乐知识和技能,获得丰富的乐器学习体验。然而在传统教育观念的制约下,小学音乐课堂中竖笛的应用暴露出教学方法单一、演奏形式或分组探究一成不变等问题,不利于竖笛教学的实施,也阻碍小学生音乐发展,亟待改进和强化。

一、方式多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练习每一种乐器都是一个枯燥的、重复性很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只有达到一定的积累量才能有质的转变。对于学习时间、练习时间都非常有限的小学生而言,让他们在有限的音乐课堂中有效学习、练习竖笛是教师面临的巨大考验,需要教师不断探索,经常改变教学方式,增添竖笛教学的趣味性,从而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学习过程中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从枯燥重复的练习中品出乐趣。

(一)用游戏提升竖笛练习趣味性

教师在音乐课堂可以从音阶练习开始组织全班学生开展“音阶接龙”游戏活动,练习竖笛。先为学生示范cl-c2音阶的上行与下行吹奏,通过吐音吹奏一遍,并与学生们齐奏一遍;接下来阐明游戏规则,以横排或者竖排的顺序依次吹奏,每人吹奏一个音,保持连续性,如果断了其他学生就要帮助这名学生一起吹奏一遍,这名学生还要正确吹奏一遍。“音阶接龙”游戏要求所有学生保持注意力集中,即便没有轮到自己吹奏,手指也要放好,跟随正在吹奏竖笛的同学模仿动作,确保轮到自己时能快速正确地接上,看似每一名学生只练习了1-2个音,但默默跟随模仿,多次巩固音阶指法。还可以把这个游戏转化成 “乐句接龙”,当学生们掌握简短曲子的竖笛演奏以后进行,因为乐句较长,每名学生奏一句的难度较大,可以每个小组或者每一排演奏一句,让竖笛教学充满新意和趣味。

(二)充分体现独奏和齐奏的价值

独奏与齐奏是竖笛演奏的重要方式,教师可以选择学生们喜爱的、熟悉的、传唱容易且趣味性强的曲子作为学生练习独奏、齐奏的曲目,让他们调动学习的兴趣和热情。《顽皮的杜鹃》就是这样的乐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演奏,先自行演奏主要的乐句,由学生们齐奏曲中的“咕咕”部分;交换角色演奏,或者改变组合,让不同小组的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变化练习歌曲所有乐句的竖笛演奏,从中体会歌曲的特征,感悟歌曲活泼轻快的节奏、流畅清新的旋律。而且让学生们演奏“咕咕”部分是指导他们巩固并运用“顿音”知识点,理解代表杜鹃叫声美妙的拟声词,让人获得跳跃的、俏皮的听觉感受,增添整首曲子的诙谐与童趣。

(三)在合奏中让学生快乐地学习

除了独奏与齐奏,小学音乐教材中的部分二声部合唱歌曲能够用于引导学生练习竖笛合奏,《柳树姑娘》作为一首轻快的、曲调优美的二声部合唱曲目适合学生合奏。其中第二声部只用了第一声部同音支声,搭配固定八分音符的跳音与节奏性塑造音乐形象,教师在课堂上指导学生们进行竖笛合奏,可以培养他们的兴趣,建立竖笛合奏信心。之后可以选择多种乐器合奏的歌曲,流畅的、简单的民歌《白桦林好地方》描绘了自然界的美丽风光,有打击乐器沙锤、铃鼓的伴奏谱子,让学生逐渐参与乐器伴奏,练习单声部的节奏以后加入二声部,用竖笛将旋律奏出来,再用所有乐器合奏,用器乐演奏完整地、纯粹地表现整首歌曲。

二、合唱教学,培养学生视唱能力

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要能辨识简单的乐谱,竖笛是固定音高乐器,学生经常吹奏可以感知音程变化,对音高留下深刻印象,逐渐在思维里形成内在听觉,有助于教师解决小学音乐课堂识谱教学难的问题。教师在竖笛教学中引导学生先视唱、后视奏,针对某些演唱不准确的音程就可以通过吹奏竖笛去感知,降低唱歌的难度。考虑到小学生嗓子娇嫩,唱歌练习过多容易让嗓子疲劳,竖笛吹奏练习不仅有助于学生减轻声带负担,保护好嗓子,还有助于调节小学音乐课堂氛围,让学生轻松愉悦地合唱,锻炼视唱能力。

在课堂练习中通常可以选择分组练习的形式,一组合唱、一组吹奏,交替进行,或者让学生齐奏、伴奏等。针对二声部合唱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吹奏竖笛把握音准、音程,避免出现相互串调的问题。在教学时将全班学生分成两组,分别负责吹奏两声部曲谱,然后合奏、相互聆听,在合唱中融入合奏的感觉。合唱时指定部分学生为每一个声部伴奏,交替练习,促进合唱与合奏的整合,不仅让学生在歌曲二声部合唱中增强节奏感、和声感、协调感,还能培养学生合唱的能力,提高视唱技能。

另外,教师在教适合吹奏的一些新歌时也可以体现竖笛的价值,先教学生们吹奏歌谱,基于反复吹奏练习熟悉歌曲的旋律、节奏、节拍和速度、情绪等要素;分组分工,一组演唱歌词,一组吹奏歌谱。针对《奥运会金牌多》、《如今家乡山连山》以及《愉快的梦》等曲子都可以进行合唱教学,搭配竖笛吹奏,让器乐和声乐自然而有机地联系起来,学生们不用老师一边弹钢琴一边教唱,而是自行用竖笛练习,学会唱歌,体会合唱的喜悦,调动学习竖笛的积极性,提高音乐视唱能力。在学生们掌握一定的竖笛吹奏技巧和识谱技能之后,教师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学唱新歌,自主提升视唱能力,满足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三、异质分组,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新课程改革强调在教育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倡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围绕学生发展核心,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在探索、积累与创新中体现主体地位。鉴于此,小学音乐教师要改变传统音乐课堂教学,为学生们构建自主合作的学习环境,让音乐课堂充满活力。但是小学生在音乐自主学习中时常产生困惑,当自己难以解决困惑时就要在小组内寻求帮助与合作,这是最有效、最及时的办法。这就需要教师在竖笛分组教学中考虑异质分组,也就是将音乐课程学习理解能力不同的学生分为一组,使每一个小组都有音乐能力较弱、中等、较强的学生。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尝试四人异质分组,让小组每一名成员都有自己的任务和定位,而且每一个小组的能力水平较为平均,在预防发生组内吃大锅饭问题的同时增强组间竞争张力,并通过演奏评选优秀学生担任组长,借助竖笛培养学生音乐综合能力与素养。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坚持异质分组,组长作为“小老师”能更有效地解决问题,帮助竖笛“学困生”转化,解决问题的方式也比较特别,很多闪光点都值得教师学习。如在学生掌握竖笛C调指法以后,为了让学生掌握F调指法,教师可以复印F调乐谱,呈现《送别》、《神话》以及《祝你生日快乐》等简单易学、脍炙人口的歌曲,先让各小组学生自由练习,拿出竖笛吹奏。有的学生单独练习,有的学生在小组内一起学习,此时教师发现有一个小组的学生异常安静,好像在写着什么,走近一看才发现他们正在把F调乐谱移成C调,问他们为何移调,他们无辜地说自己只会C调,于是教师默许他们的行为。经过思考,教师发现尽管自己想让学生掌握竖笛F调指法,但这毕竟是技术知识,学生如果可以用自己的方法将音乐表现出来,获得美的体验,这也是可行的啊。教师没有专门教学生移谱,或许是小组内有成员在校外学过竖笛,告诉组员做法,这样的“生教生”模式不应局限于指定方法,虽然学生们自行降低竖笛学习难度,但也加深了对音程与调式的理解。所以学生有着无穷的智慧,教师不应禁锢他们的思维,提升竖笛小组合作学习的创新性。

总而言之,小巧的竖笛对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重要作用,竖笛在当下的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价值就像语文课程的字典,是引导小学生们学习音乐课程的基础所在,教师在音乐课堂教学中通过以上策略加强对竖笛的应用,激发了小学生学习音乐和乐器的乐趣,同时帮助学生锻炼了视唱能力,让他们通过形式各异的小组合作学习提高了综合素养,增强音乐表现力。今后要继续推行器乐进课堂,用小小的乐器构建优质的音乐大课堂,为学生的音乐学习与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文章评论

客服在线

服务时间

周一至周日 9:00-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