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史"教育在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培养的价值研究
一、采用“知行合一”的学习方法
高校学生党员在学习四史中,要采用“知行合一”的学习方法。单靠学习理论知识是无法收获精神上的顿悟。只有与实际相结合,将感悟融入到日常生活的实际行动中,我们才能够获得真正的启发,才能够对四史的内容有更加深刻的体会。学,思,用,三个环节缺一不可。这样的流程与人类的认识规律是相符合的。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来源和检验标准。人们在学习中获得知识,在反思中领悟内涵,并最终在实践中得到升华。想要求真知,就需要下真功夫。在四史的学习中,要坚决杜绝形式主义。在反腐活动中,我们发现,不少党员干部都是接受过多次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经历了数次党史的学习,在理论知识上,具有高度完备的知识体系。但是仍然会做出违法乱纪的行为,置党,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于不顾,贪图个人享乐。这样的现象表明,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并不能代表最终的学习效果。学习效果的评定应当以行为为标准。只有通过实行表现出来,才能证明四史的学习是真正有效果的,理论是真正入脑,入心了的。四史的学习应当是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是学思行合一的过程。
二、培养高校学生党员历史思维,坚持唯物史观
高校学生党员在四史学习中能够增强历史思维能力,以更高的站位来认识国际社会波诡云谲的形势。当前的形势虽然纷繁复杂,但并不是完全不可掌控和把握的。我们要善于在变动之中寻求不变,总结发展规律,吸取经验教训。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社会物质固然具有客观性,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人类在这种国际环境下是无能为力的。相反,人们是能够通过转变社会意识,发挥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来推动社会存在向自己预期的方向发展的。这要求我们共产党人,在面对复杂情况时,不要慌,不要怕。了解当前的现实情况,及时进行观念的更新和转变,以坚定的信念指导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会议上强调,中国共产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了它始终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中国共产党发展过程中,始终紧紧依靠人民,切实的讲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工作的第一位。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如一的初心。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也是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中所有工作的最好总结。对初心的坚守具体表现在领带干部要将集体利益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个人利益至上。不能为了实现个人利益的最大化,不惜以牺牲社会的公平正义,损伤人民利益为代价。这些负面案例在政治生活中的具体表现就是行政行为的规范性。
三、高校学生党员应坚定理想信念,融会那昂首阔步的满腔豪情
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片。只有以坚定的理想信念为指导,中国的建设道路和发展道路才能够行稳致远。中国能够取得今天的成就,离不开无数中国共产党人的无私奉献和辛勤付出。他们不怕苦,不怕累,以钢铁般的意志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在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的指导下,坚持以人民群众为中心的工作方法。人民是国家的主人,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人民当家做主。正是认识到了这一点,我们党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时,绝不能够脱离群众,脱离实际。这样只是自取灭亡。要讲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放在工作的第一位,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民生问题,社会保障问题,医疗问题,住房问题等。这些问题与人们生活的幸福感息息相关。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发展理念,工作策略,都要从人民的角度出发,从群众中来。并且最终的目的还是要为了更好的实现人民的利益,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到群众中去。要深入了解群众的实际情况,进行走访,调查等形式,对民众整体的生活水平有一个大概的掌握。杜绝形式主义,不能将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的利益单单作为一种政治口号,更要将其落实到行动上,让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让人民群众真正能够享受到改革开放的发展成果。让人民群众发自内心的拥护党中央的领导,拥护和例假国家的各项政治理念和行动举措。
高校在进行“四史”的引导教学时,要正确把握教学思想的政治正确性,确定正确的政治教育方向,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对高校学生党员贯彻正确的价值观念,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四史”主要包括了我党和国家领导中国人民抵抗民族危机、争取民族发展、开展改革开放事业和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程,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发展史和党的奋斗史、建设史以及探索史,体现了我国的正确历史选择,是我国政治属性的典型代表。因此高校要明确“四史”的教学目的,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掌握我国近代史的发展路线,能够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进行融合,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秀特质,建立强烈的国家自豪感和信任感,能够自发的遵守我国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如果高校在“四史”教育中没有把握政治方向,会导致高校学生党员对社会体系产生怀疑,影响年轻一代对国家对认同感和归属感,最终导致整个国家意识形态的动荡,导致国家的建设危机,产生严重的民族问题。
通过对当前高校的“四史”教育进行调查发现,我国目前有部分高校没有对“四史”教育的政治方向和政治引导形成正确的清洗认识,有部分教师自身的思想立场不坚定,容易受到社会思想的侵蚀与消极影响,同时网络的发展也对学生的思想教育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学生容易受到片面的错误思想引导对历史的真实性产生怀疑,并在媒体的大肆宣传和引导下对党史、国史、改革发展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正确性动摇,从而影响了学生价值体系的建立。这就要求高校在进行“四史”教育时要严格把握政治思想的正确性,引导学生在正确政治道路上的发展,形成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政治观,保证学生的健康发展。
四、提高高校学生党员的责任使命意识
每一代青年都处于自己的发展机遇中,在我国建设逐渐步入正轨,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序开展的当代社会,高校学生党员要主动承担起社会、对人民、对国家的建设职责,提高自身的责任意识,明确自身在国家建设中的重要地位,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党和国家的伟大奋斗事业中,在当近快速发展的时代,高校学生党员不仅要享受党和国家的发展所提供的巨大便利,更要主动承担起对国家的建设职责,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推进。因此高校要有序的开展“四史”教育,在教育中引导高校学生党员明确自身所承担的历史职责,能够清晰的认识到当前国家和社会的建设发展现状,在对国家和全球发展形势有正确把握的前提下将自身的前途发展和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实现自身发展和国家建设的共同进步。这就要求高校在进行“四史”教育的过程中确定严格的教学顺序,先从党的发展史开始引入,使学生首先建立正确的历史观念,最后通过中华民族的伟大建设结束,强化高校学生党员的国家责任感和民族意识。这种教育方式虽然是历史教学形式,但是教师要将其脱离基本的历史教学框架,将其与中国的社会建设和政治观念相结合,立足于“四史”知识,而落脚于学生的现实生活,使高校学生党员了解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性和优越性,强化高校学生党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信心,建立高校学生党员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以及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