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民间传统美术的美育价值研究
2019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院美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要围绕普及艺术教育、专业艺术教育等领域,以艺术教育的改革发展为重点。”在当代美术教育中,美育是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而民间传统美术作为美育资源不但可以拓展美育时间、空间以及教育对象的上线,还能有助于构建当代美育的完整语境。本文主要对当代民间传统美术的美育价值进行了研究。
一、民间传统美术的内涵
民间传统美术源于民众生活的基本需求,是一种独特的文化存在,是为了满足自身生活需求,生活在社会最基层的劳动人民所创造的一种艺术形式。其不但蕴含着丰富的审美内涵、价值与意蕴,是集实用与审美功能于一体的审美创造活动,还独具一格,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特殊的承袭方式,是广大劳动人民历经几千年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形式,蕴藏着中华民族历史的“文明密码”。民间传统美术诞生于传统农耕社会中,在汉民族传统农耕文明的影响下,民间传统美术以民众易接受的方式渗透在生产、教育、道德知识中,并以恒常的主题暗示普通百姓的生活美学,成了传统社会普通百姓的审美教育依据。
在物质和文化上,民间传统美术代表着民众做积极健康的生存态度,是底层民众最真实的审美表达。如:陕北地区清明节用面粉做的“燕燕”花馍,端午节北方地区的香包等,都是先民在时间制度中对生产知识、生活经验进行总结的物化呈现。由此可见,民间传统美术生于民间、长于民间、流传于民间,并以一种质朴、清新、自然得 美术形式,诠释着生生不息、博大精深的民俗文化,渗透于人们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之中,见证和记录着民族文艺发展历程,是华夏文明的源头和母体。
二、民间传统美术中的美育价值
美育旨在培养和提升学生观察美、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被称为美感教育或审美教育。而作为中华民族美育本土资源,民间传统美术是人们在对传统美的感悟中体悟中华传统文化精神,蕴含着丰富多彩的美育资源。一方面,民间传统美术可以使人们发现和感受中华民族多元的民族文化,如:北方的剪纸通常表现的是耕作的题材,南方一带的剪纸则表现是捕鱼的题材;小校场年画描绘的是上海市井生活,山东年画描绘的是儒家孝悌忠信等道德观念。并且在主题、风格上,民间传统美术具有引导道德、礼制教育以及传统审美精神的感化作用。传统社会中,借助民间传统美术这种形式,民众自觉地展开教育,不但传递着生活生产的基本技能,还传递着自上而下的道德和规则。如:凭借着通俗易懂、可观可感的特性,剪纸艺术中的仁义、孝悌等题材,都会潜移默化地对广大民众的思想、行为产生影响。
另一方面,民间传统美术是一种古老的智慧结构,表征着独特的美学意蕴与美育价值。从造型观念来说,民间传统美术深刻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古典哲学思想,高度肯定和张扬了人鱼自然的内在统一性。并且民间传统美术通过对物相的分析与解构,暗合了中国传统文化观念中的太极阴阳学说,在完整和完美观念的影响下,民间传统美术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同时,民间传统美术追求感情的宣泄、生命的跳动和直观上的欢快、喜庆,“图必有意,意必吉祥”,不以灰暗晦涩为特征,随心所欲,形式不拘一格,色彩大多艳丽、缤纷,构图意识、作画规律独特;在艺术形象创造上,民间传统额秘书寄托着中华民族鲜明的褒贬和深刻的爱憎,或雕以正貌、诙谐滑稽,或刻以丑型、嘲讽辛辣,体现着劳动人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造才能,寄托着广大群众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和理想信念。
三、深挖民间传统美术美育价值的路径
民间传统美术中美育资源可以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是立德树人的重要一环。深挖民间传统美术的美育价值能够“以美动人、以美育人、以美养德”,提升学生发现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一)深挖民间传统美术资源,开发校园美育资源
民间传统美术是老百姓生活习俗、审美观念的艺术再现,是在地方文化、传统、习俗、资源共同作用下应运而生的民间艺术形式。因此,通过深挖民间传统美术中广大群众的生活习俗、审美观念等资源,将其融入到校园美育资源中,通过开发校园美育资源,提升其美育价值。如:充分挖掘本地区木版年画、刺绣、剪纸等具有本土特征的民间传统美术内涵、元素,将其融入到校园美育资源建设中,让学生真切地亲身感受、了解民间传统美术的艺术美、形式美、内涵美、情感美,真实、直观、深刻地感受到民间传统美术与本土文化的关系,从而提升学生自身形象美、语言美、行为美和心灵美。同时,应积极挖掘利用民间传统美术,丰富美育资源内容、教育手段和途径。如:通过深挖传统漆艺美育资源,丰富美育教育内涵和内容,促使学生充分了解漆文化的色彩美、材料美、技艺美、艺术美等,进而促进美育与民间传统美术传承发展的可持续发展,达到美育、传承与发展的多赢局面。
(二)立足美育课程建设,弘扬民间传统美术
从艺术学、历史学、社会学等角度来看,民间传统美术具有丰富的审美内涵、价值和意蕴,艺术形态优美、色彩朴实夺目,承载着人民群众的审美观念、导向和理想。如:民族服装、面人、绣花鞋、泥塑、农民画、门神年画等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其图案丰富、造型有趣、色彩艳丽。而美育课程建设是弘扬民间传统美术、充分发挥民间传统美术美育价值的途径之一。因此,为了弘扬民间传统美术,应立足美育课程建设,充分发挥民间传统美育价值,进而提高学生发现、鉴赏、表现、创造美的能力。一方面,民间传统美术与民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其以“物质态”“行为态”“情感态”为载体的审美形态、色彩、图案能够给人强烈的视觉美感,形态程式性强,包含着地方社会的审美风尚、追求以及理想等深层内涵。如:年画、风筝、雕刻、泥塑等的。这些民间传统美术元素能够扩展学生的审美知识,应将其融入到专业课程教学中,可以扩展学生的审美视野,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另一方面,在形态、内涵、风格等方面,民间传统美术与经典艺术等都有一定差异,审美内容独特,如:具有巨大、作凝视状眼睛,被涂成黑、红两色的巫傩面具等。将这些民间传统美术融入到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中,可以引起学生审美兴趣、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创意与灵感,提升他们对民间传统美术的审美感知能力。另外,民间传统美术与民众的社会生产、日常风俗息息相关,将民间传统美术的美育价值与课程教学融合在一起,是一种审美实践和生活实践相融合的过程,可以培育学生的审美认同,强化学生对本土审美生活的深层次认同,促进学生亲近、认知、理解和尊重传统美术中的审美观念、趣味。
(三)统筹整合各类资源,丰富美育课程资源内容
民间传统美术蕴含的美育价值对于人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除了利用学校课程发扬民间传统美术中的美学教育外,应协调各类美育资源,通过建立网络的共享平台,增强学生的审美教育。如:以智慧课程信息化教学平台为契机,借助网络信息化手段,加强对美育网络资源的共享,扩大民间传统美术中的美育教育资源覆盖面,使全国都能收到美育网络资源的共享。教师和专业人士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手段,将民间传统美术所孕育的美育价值传输到任何地方。同时,通过“互联网+”平台,充分调动社会各界人士的力量,联合建立起美育资源共享网络,通过互联网这一形式,让各级学校享受到民间传统美术资源共享的便利,创新美育教育教学模式。另一方面,教育行政部门要充分调动支持并关心学校美育教育的社会力量,增加在学校里文化建设项目,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外关于民间传统美术文化的艺术资源,并根据当地的特色和充分利用群众性,实现资源共享。另外,为了丰富美育课程资源内容,应建立学校民间传统美术兴趣小组,通过民间传统美术,让学生都能融入到一种群体性活动中,将民间传统美术中剪纸、书法、工艺等艺术作为校园合唱、歌舞剧表演等活动内容,提高学生美育素养,丰富美育课程资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