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前卫生学多元化课程评价体系的实践与思考
一、高职学前卫生学课程教学现状
(一)学生基础方面
高职学前卫生学课程知识偏向理科方面,而该专业的学生大多是文科生,理科方面知识底子差,相关生物课程的内容还停留在初中阶段,对人体生理构造及相关理论知识认识粗浅,而且学生自身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也有一些排斥心理。但他们已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自我学习能力、独立思考问题能力。心智方面也更加成熟,能够对自己的部分学习行为进行监督,对新知识更愿意试着探索接受。中学阶段习得的生物知识,还有学生自身生活中积累的一些经验,可以更好地帮助他们消化幼儿保健常识。
(二)教学内容方面
从高职学前卫生学课程内容来看,存在轻实践重理论的倾向,学生在学习课程时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巩固知识,这样才能形成职业技能,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才能把所学知识运用出来,解决各种实际的儿童问题。但是,学前卫生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场地都存在不足,教师的教学重点也是偏向理论,对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学生只会理论不会运用,在解决问题时常常手足无措。
(三)教学模式方面
传统教学模式大多都是采用填鸭式、灌输式方法,学生在课堂上应有的主体地位全被忽略,没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导致课堂教学变成了教师的一言堂,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学前卫生学课程大多都是讲授理论知识,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师生之间很少互动,教师模式呆板僵硬,教学效果一度低迷,重理论轻技能的恶性循环越发严重。另外教学过程都是按照固定的模式套用,课程评价也是教师操控,综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只能成为空谈。
(四)教学目标方面
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要跟着时代的步伐及时调整,学前卫生学是一门应用型课程,不能选择以理论讲授法为主的教学模式,要在授受知识的同时发展能力,着力提升学生未来的社会适应能力。但是,高职学前卫生学的教学目标大多偏重促进理论知识的吸收与理解,至于实践能力的培养很少提及,导致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无法连接,对于学生将来的职业发展极为不利。
二、构建学前卫生学多元化课程评价体系
(一)强化形成性评估
高校学前卫生学课程大多是通过期末考试进行总结性评价,虽然也会考核平时成绩,但是考核标准不够细化具体,还是改变不了以期末考试决定成绩的现状。实际上,教学评价不应该只是在学习结束时进行,而是在每一个合适的时机进行,结果和过程两不误,加大形成性评价在学前卫生学课程中的比重。因此,学前卫生学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强化形成性评价,使其在考核体系中所占比重达到百分之六十,总结性评价占百分之四十。其中,形成性评价主要包括网上学习、课程作业、上课表现和实验操作等内容组成,各部分内容都有具体的考核指标,所以学生就会对课程更加重视,即便是出于不想挂科的目的,也能学到一定的知识与技能。
(二)课程评价信息化
为了实现强化形成性评价的目的,教师可以合理安排学生进行网上学习,这样可以借助网络平台设计案例、引发探讨、在线测评,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网络教学平台是支持学生网上学习的必备设施,有利于形成开放式课堂教学,让学生根据需要随时学习,学习的主人这个地位也能成为实锤。网教平台是一个容量巨大的平台,里面的知识可以供学生一直学习,通过搜索引擎学生就能找到自己想要的内容,可以节约观看无效信息的时间。对于教师而言,网教平台是一个发布学习任务、批改学生作业、调控教学进程的好帮手,比如说教师下节课想让学生进行案例分析,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就可以提前发布任务,让学生自由寻找相关素材,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总结发言。同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主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分析,在网络上进行学习互动,在这种氛围下学生会不由自主地参与进来,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的知识储存也会被调出来,他们就能及时找到自身的缺陷。最后,教师还可以建立课程资料库,选择不同情境的应用案例,适当补充学习资料,帮助学生拓宽思路。为了实践能力的有效培养,教师还应提供实践操作方面的材料,比如说可以提前录制微视频,记录实验操作全过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时间和进度合理安排学习。由于受到一些条件的限制,之前的学前卫生学实验考核只能通过教师批改实验报告来呈现,有些学生为了省事胡乱编造数据,这就与设置实验环节的初衷背道而驰。而网络教学平台的引进,可以避免出现类似不良行为,具体操作如下:学生用手机记录实验过程,然后填写实验报告,这些资料要打包成一个文件夹,再发给教师,教师观看视频就能发现问题,不会因为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有失偏颇,顾及不到部分学生。
(三)更新教育理念
部分学生认为学习就是为了应付考试,考试就是背知识点,临阵磨枪也不慌,考完就忘,这种方式不但检测不了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也违背了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的要求。要从根本上解决学前卫生学的这种现状,就必须从思想上进行改良,构建多元化课程评价体系。
1.评价内容多元化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所以课程考核也不能太片面,这样无法实现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学前卫生学评价内容包括平时表现、网上学习、作业完成情况、模块化考试等内容,从多方面考察学生是否具备综合能力。因为每个模块的比重比较平衡,学生很难因为某个模块表现突出而得到高分,必须全面达标才行。这种改变可以让学生重视理论与实践。此外,高校应降低期末考在课程评价中的比重,并改革考查方式,不要仅仅从理论知识出发,还要考虑到实际问题,学生通过学习是否能够真的学会解决问题。因此,学前卫生学期末考应囊括理论知识、引入实验和案例等模块,让评价内容更富有层次感。
2.评价主体多元化
由于传统教育观念的根深蒂固,高校的多门课程考核主体都是教师,学生则是被评价的对象,无权参与评价过程,师生之间在评价这个环节就缺乏良好的沟通,也就削弱了课程考核的激励与导向作用。但是,课堂教学不是教师一个人能完成的,是需要学生一起参与才能搭建起来的舞台,所以学前卫生学的考核应变为教师、学生共同参与,充分体现以生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除却教师评价,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互相评价或者自己评价自己,让学生也参与到评价中来。
3.评价形式多元化
课程评价目前有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学生组队互评或是同桌互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这几种,教师评价是最普遍的,也是最容易操作的,其他方式也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灵活选用。学生自评主要是学生个体为中心,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推动他们自己改正不足。学生互评则是增进集体凝聚力的一个动力因素,让评价结果的信度更高。每种评价形式都有对应的考核标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就可以实现评价多元化,比如说在作业环节可以采用学生互评的方式,期末考则由教师评价,学生通过这几种评价方式可以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此外,教师可以根据评价内容和评价对象的不同,灵活选用评价方式,让学生享受教学改革带来的新鲜感,从而对课堂学习更加感兴趣。
三、结语
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文明的提高,人们对教育的要求必然不会止步不前,尤其是课程改革的推出,对教育质量有了更明确更具体更先进的要求。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把握教育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完成学前教育专业改革任务重大,科任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合理安排学生参与课程实践,深化课堂教学效果。通过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学前卫生学课程会更加体系化、实践化,还能为其他专业课程提供借鉴,让学前教育专业各个学科加强横向联系,学生能够融会贯通,做到知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