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配音课的多元识读教学法改革初探
一、多元识读教学理论的阐释
(一)多模态理论的概念
多模态是指由语言、图像、声音和动作等用以交际和意义构建的符号资源,多种符号资源在语言交际中的运用可以被视为话语的多模态性[1]。在交际活动中,由多种模态形式协作联合的意义表达要比单一模态形式表达得更准确、更充分。
交际话语意义表现中有一大部分是由非语言因素体现的,比如伴随着的语言特征:声调、语调、语速等;身体特征:手势、面部表情、动作、移动等;非身体特征:实验室、网络、周围的环境因素、设备等。这种情况下的交际不再是利用一种感官渠道进行交际,而是结合了多种媒体和多种模态进行的交际。
(二)多元识读能力的概念和内涵
何为多元化的识读能力?我国不同学者对它的概念界定不尽相同。朱永生[2]定义为“多元读写能力”;韦琴红[3]称之为为“多元识读能力”;胡壮麟[4]称之为“多模态识读能力”或“多元识读能力”,他认为识读能力包含有文化识读能力和技术识读能力两种常态,后者就是多模态识读能力。因为当今世界信息传播媒介的多重性和语言文化的多样性,本项目将用“多元识读能力”一词来解释既识读文化又识读技术的一种能力。故而可以认为多元识读能力是指学习者基于自己认知图式,创造性地运用语言、视觉、听觉等多模态形式来识读和理解多媒体信息的能力。
因此,有理由认为,传统的以语言为中心的读写认知能力已不再适合当今的语言教育,我们应该向多元化符号系统(如语言文字、视觉图像、音乐等)转换,语言教育要倾向于现代化的多元识读能力的教育教学。
简而言之,综合利用当今的先进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等现代化技术,引导学生在多元化的社会语境中学习第二语言,不仅促使教师由知识灌输者的身份转换成辅导者的身份,还将极大地刺激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对学习过程中的学习偏误也将有积极的干预。多元识读教学法注重运用各种符号系统来习得语言和文化,教学过程强调社会语言符号系统的差异性和跨文化的差异性,以及语境对学习者学习和运用语言的重要性,将克服传统的灌输式或口传身授教学模式的缺点,适应当今融媒体的信息传播模式。
二、多元识读模式下广告配音课程的教学设计
(一)广告配音课程概述
广告配音课程主要关注三种听觉元素,人声、音乐和音响,这三者需要协调配合,这还属于单模态的表达。影视广告配音则在听觉元素之外还有画面、图像、色彩等视觉元素,属于多模态的表达。就市场状况而言,影视广告配音在广告类的配音中占据较大的比重,我们重点关注影视广告配音课程内容的教学。
影视广告的台词不仅具有韵律美和形式美,还富有形象感。因为汉字的图画性,使文字、语篇也居于很强的形象感,广告词因为需要在短短的几秒、几十秒时间内表达广告的诉求,其语言措辞也较为隽永,甚至有的具有诗歌的特点,从而使观众进入广告创意者描绘的意境,从而感受不同的语体风格和意境美。
在播音专业的教学中,如何深刻理解广告词的形式美和意象美是一个难点,如何准确解读广告主题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感情基调的判断、声音形象的塑造更是教学重点。多元识读教学法能让学生从形式美感、听觉美感、视觉美感等多方面欣赏和学习广告词以及配音,这不仅能刺激学习者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学习效果。
认为大众传媒和书面语言越来越倾向于图像模式和视觉文化[5],读写能力已经不仅仅是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对图像、声音、色彩、空间、动作等多模态话语的理解已提上日程。因此,互联网、手机、各类APP等媒介影响着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也影响着教育的发展,信息接受者的识读能力就不仅包括传统的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还包括图片、影像、声音等多模态的识读能力。故而,播音专业的影视广告配音教学需要以多元识读能力的培养为目标,以多模态教学模式为手段和方法,积极培养学生的意象理解能力、识读能力和自学能力,以及学以致用的能力。
(二)多元识读能力框架的构建
在多模态理论基础上,Unsworth将多元识读能力分为三大类:“识别识读、生成识读和反思识读”。根据的这个分类方式,结合广告配音课的实际教学情况,本文尝试提出新的教学框架:
(1)识别识读能力的构建
学习者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和学过的知识系统来解读符号的意义。这里说的符号的指广告词,包括广告词的语音形式和意义,通常需要学习者调动自己熟悉的和学习过的文化知识和生活经验。
(2)意义识读能力的构建
这里主要指广告词意义的构建。学习者需要从文字、视觉、听觉、情境等多方面来构建广告词的深层意义、象征意义等文学意象,这就需要学生积极调动自己的认知图式,不断建立新的认知元素,修正旧有的认知元素以适应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在不断修正和更新的过程中建立起学习广告词的意义识读能力。
(3)映像识读能力的构建
这主要是指在学习者在原有文本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的识读能力的构建。需要学习者不仅能抓取广告词的表现形式和重要文化元素,还要有解读和获得意义的能力,并且能够在大脑中再现出这些意象,并且最终把这些习得的意象整合利用形成新的文本或者其他信息表现形式,这就是映像识读能力的构建过程。
(三)多元识读能力的表现形式
张义君把多元识读能力的表现形式分为语言意义、视觉意义、听觉意义、手势意义和空间意义等方面。结合广告词的特点,本文主要探讨广告词的语言意义、视觉意义、听觉意义、空间意义和意象意义的表现形式以及学生多元识读能力的映像实现形式。
具体来讲,语言意义由文字、语音、剧本、翻译等形式来实现;视觉意义由颜色、形状、光线、距离、背景、图像等形式来实现;听觉意义由声音、声响、音乐等形式来实现;空间意义由距离、比例、前景和背景、形状等形式来实现;意象意义由隐喻、文化等形式来实现。
广告词不仅具有形式美、韵律美,还有意境美。比如方太的《点绛唇》、《蝶恋花》等中秋系列广告,用古典诗词的形式表达了油烟机等方太产品的特点,广告词不仅具有视觉意义、听觉意义、空间意义还有隽永的意境意义,而这些内容恰好是需要引导学生去识别识读和意义识读能力培养的基础,并且也是产生映像识读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式。
由上述例子可以看出广告词在多元识读能力的表现形式上的多样性和文化性,因此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真正理解广告词的深刻内涵,还要教会学生融会贯通,在识别识读能力和意义识读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映像识读能力,也即能够灵活运用古诗词的表现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感,甚至把广告词的表现形式与多媒体、互联网等其他技术手段结合在一起来实现多元识读能力。
三、多元识读教学改革的反思
多元识读教学改革符合新时代下播音教学的发展要求,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和现代教育技术,将文本、图片、视频、音频、手势、动作等多种动静模态相结合并将之运用到播音专业课堂教学,创建真实的语言学习环境和情境,使学生多用感官去感知和理解汉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在最大程度上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相较于模态单一、教学死板的传统教学模式,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多元识读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优势越来越明显。
当然,多元识读教学模式在具体的运作过程中是否真的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在很大一部分上还取决于授课教师是否在课堂上对多模态是否运用得当。若是运用得当,就会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对教与学都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如果运用不当。课堂教学只是课件的播放,为了多模态而多模态,反而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课堂教学也只是走马观花般的过过形式,学生只注意到了多模态热闹的表象,对教学内容却是一片空白。因此,在广告配音课堂教学中,模态的选择要遵循适度、协调、合理等原则,从而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