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趣味运动会对培养大学生健康心理的作用
一、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物质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当代大学生呈现出个性张扬、自我意识强、思维活跃的性格特征,同时也显现出受挫能力弱、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集体观念不强、过于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特点。在这种性格特征下,加上学业、就业、家庭带来的压力,人际关系不和谐,感情问题等,使得大学生群体中患有心理疾病的人数增多,如抑郁症、焦虑症、妄想症,还有个别学生有自杀倾向、甚至有自杀行为。根据笔者所就职高校二级学院的实际情况,大部分学生的心理状况良好,但小部分学生的心理状况不容乐观。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情况:
(一)自我调节能力差
当学习压力过大时,有的学生出现焦虑的现象,影响到自己的正常生活,如经常失眠等;家庭经济压力、家长过高的期望,让大学生有过多的心理负担,认为只有加倍努力学习才能找到一份好工作,早日回报父母。当学生无法自我调节时,家庭带来的压力会让其陷入痛苦的困境。如有学生因家庭压力,导致患有严重的抑郁症,无法在校正常读书。所以,部分学生不能正确面对压力,做好自我调节。
(二)不能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大学期间恋爱自由,谈恋爱是一件很普遍的事情,但部分学生不能树立正确的恋爱观,不能处理好男女恋爱关系,容易产生失落、消沉的心理状态,甚至有些学生因失恋难以释怀,产生一些极端行为,如自杀。
(三)过于以自我为中心,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
当代大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备受宠爱,甚至有一些学生是到大学才开始宿舍生活。因此,有部分学生不能考虑到舍友的感受,随意占用大部分公共区域、大家都在休息时还发出较大声响、轮流打扫卫生时不想打扫等等,从而产生宿舍矛盾,常发生争吵的现象,有的同学害怕舍友报复,变得格外敏感、睡眠不佳、情绪低落。当同学间因为某件事情产生误会,双方不愿去过多解释,均认为各自没有过错,选择“冷战”来“解决”问题,心思较重的学生会出现持续闷闷不乐的心理状态,严重者可引起心理焦虑。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育人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康的心理状况对于培育大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健全的人格、全面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倍受重视,如何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成了育人工作中应着重考虑的问题之一。
二、趣味运动会的概述
(一)趣味运动会的起源与发展
趣味运动会,也可称“趣味游戏”,是一项将传统运动项目与趣味活动融合而形成的新兴运动,是对竞技运动项目的改善和发展。趣味运动会的创始者,把竞技运动项目规格进行了修改,并加入一些道具,将竞技类运动项目变成对体能要求、竞技要求相对较低的可全民参与的运动项目,达到锻炼身体、愉悦身心、丰富文化生活的效果。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趣味运动会起初流行于我国企事业单位职工活动中,受到良好的反响,备受欢迎,然后随即传开,逐渐在幼儿园、中小学校、社区活动、农民及老年人活动中开展,参与者男女老少皆有。趣味运动会在我国学生群体中的开展,最早是由一位学者在1991年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提出,文章中提到趣味运动会在青少年群体中开展的优点和应注意的问题,但未提及实际开展情况;在2002年的一篇文章中写道,1995年湖北省宜昌市第五中学已举办“首届综合运动会”,即趣味运动会,比赛项目富含趣味性、简单易操作,该所学校不断对比赛项目进行创新和完善,成功举办多年,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后来,结合实际需要,根据我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各水平的课程目标,趣味运动会比赛项目逐渐改革和创新了跑、跳、投、抛等运动技能,演变成多种形式,如亲子趣味运动会、消防趣味运动会、森林趣味运动会、50米夹球跑等,达到了健身性、趣味性、教育性等多种效果。实地调查发现,近些年,趣味运动会在各大高校火热兴起,获得了较好的反响。
(二)趣味运动会的特点
趣味运动会深受广大男女老少的青睐,与其自身的特点密不可分:
1.趣味运动会比赛项目门槛低
趣味运动会对参赛选手要求较低、比赛项目简单易学。具体可与竞技体育作比较,在参赛选手方面:竞技体育运动会中,由于比赛项目有竞争性、对抗性,对参赛选手的各项身体机能、运动技能、心理素质等有较高的要求;趣味运动会中,参赛选手身体健康可参加体育运动即可。在比赛项目设立的方面:竞技体育运动会中,比赛项目具有激烈的竞赛性、对抗性、挑战性,如,男女子1500米、3000米径赛、前掷实心球,而趣味运动会中,比赛项目简单易学,如,海底传月、“8”字跳绳、滚雪球,仅需参赛选手稍加练习,更易被人们接受。
2.趣味运动会参与人员广
趣味运动会在项目设置上多为团体性比赛,大多为男女混合比赛项目,且要求参赛的人数较多,如海底传月要求每队12名队员、“8”字跳绳要求每队10名队员。竞技体育项目多为单人比赛项目,如跳高、跳远、铅球。结合实际的情况,以玉林师范学院化学与食品科学学院为例,2019年,该院举办的首届学生趣味运动会中,面向17级-19级共17个班级开展,参赛人数共622人,占17级-19级总人数的79.2%,其中,部分班级全班同学均报名参加。同年,在校级举办的第二十届田径运动会,该院17-19级学生中共35人参加,剩下的大部分学生仅能做观众。因此,趣味运动会的参与人数更多,覆盖面更广。
3.趣味运动会娱乐性强
趣味运动会的比赛项目类似一个个运动游戏,让参与者在赛中玩、赛中学、赛中收获,有较强的娱乐性。与学生交流得知,大多学生不愿意运动的原因为,认为跑步较枯燥无聊,难以坚持;球类运动中,大多学生未受过训练,缺乏运动技巧,总是会捡球,使得兴趣大减。因此,许多学生打消了运动的念头,缺乏运动热情。趣味运动会比赛项目娱乐性强,现场氛围活跃、轻松,比如毛毛虫竞速比赛,运动员们骑跨在充气毛毛虫上前进,动作可爱,现场欢声不断,让同学们在比赛中既达到健身效果,又愉悦了身心。
4.趣味运动会组织便利
从比赛场地、人员组织等方面来看,趣味运动会组织便利,有较强的可控性。趣味运动会不需要相对专业的运动场地,在小型田径场、篮球场或室内外空地均可进行比赛。又因运动项目竞赛性、对抗性不强,使得多数学生愿意参加趣味运动会,如“8”字跳绳、100米赛跑等比赛项目深受多数女同学喜欢,由于人数限制,个别比赛项目还出现了报不上名的火爆场面。
三、趣味运动会对培养大学生健康心理的作用
(一)调适大学生的各项情绪
运动对人们的情绪有调适作用,在运动过程中可以忘却烦恼、改善不良的情绪、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在大学学业压力相对小、可自由支配的时间相对较多,因此,一些较内向、不爱社交、喜欢“宅”宿舍的学生,常会胡思乱想,产生较多的消极想法,如孤独感、自卑感。趣味运动会门槛低、趣味性强、全员参与,学生的付出较容易得到认可,让同学们在参与过程中减少孤独感,增加成就感,增强自信心,从而学会调适自己的各项情绪。
(二)增强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体育运动可以增加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拉进人与人之间的距离。通过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的调查,发现,大学生的交往接触面过窄,大多为本班同学、老师,且过于以自我为中心,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常出现人际交往恐惧心理、封闭心理及宿舍矛盾等问题。趣味运动会中,全体学生参与,能够在运动中共同成长、共同合作、共同交流,相互包容、相互鼓励、相互协调,从而增强自我的人际交往能力。
(三)提升大学生的团队精神
趣味运动会的比赛项目多为集体类项目,要求参赛队员间配合默契,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比如海底传月,传接球的过程中,要求球不可以掉地,球掉地需重新传接,同时增加比赛总时长。所以,每个队员应把握好传接球节奏和方法,每一个队员都不能落队,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比赛成绩。在共同争取胜利的过程中,同学之间加深了了解,增进了友谊,收获了快乐,让学生感受到集体的荣誉感、幸福感、归属感,从而更好地融入到集体中,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团队精神。
四、小结
总而言之,趣味运动会的开展对于培养大学生的健康心理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让大学生们走出教室、宿舍,跑向操场,拥抱阳光,充满活力。未来路远且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仍需不断地探索与实践,力求让所有学生拥有健康心理、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