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堂教学中培养中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是初中教学的主要学科之一,具有很高的逻辑性和抽象性。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俨然成了初中数学教学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引导者的身份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一、目前初中数学中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对数学学习积极性不高
就目前初中数学教学中所反映的现实问题中可以发现,教师喜欢采用纸笔考试的方式来考察学生,对于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以其来作为标准来衡量学生在数学方面学习的能力。这很大的影响了学生对于测试结果的重视,这种只重视结果的方式,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课堂积极性不高,无法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且对于一些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很容易打击其自信心,产生厌烦数学学习的心态。
(二)教材设计与考核方式不合理
目前我国初中数学的教材随着教学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也有着很大程度上的改变与进步,但仍没有脱离以知识理论为主要学习内容的方向,过分的注重了在数学方面学生的考试结果。这些方面的短板都很难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在数学思维方向发展形成推力,整体教学与测评方面的质量较为低下。
二、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树立初中数学教师的创新思维意识
在初中数学教育中,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教师要大胆地革新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教师需要充分利用教材内容,经过思考识别教材和时代的变化,将新的教学理念与教材内容相结合,积极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道路。基于此,教师需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舒适的教育环境、调动合作竞争的课堂氛围、打造创造性思维环境,并积极地和学生进行课堂互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独立预习是思维之源
学生之所以会在数学学习方面表现出思维发展的落后,极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没有提前对知识展开足够的自主学习,而是习惯于在尚未了解知识概况的基础上直接去吸收教师讲授的内容。在这一模式下,他们无法在课程开始时迅速进入学习状态,课堂学习时间被大量浪费,其思维自然达不到理想的发展目标。不仅如此,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对知识的思考几乎是完全跟随教师思维进行的,其自主学习思维与能力均会受到限制。为改变这一问题,教师必须提起对于课前预习的重视。所谓自主预习,是为学生提供合适的学习材料,让学生在正式学习新知之前,提前学习相关内容,让他们对新知提前形成一定了解。如此一来,学生不仅可以通过提前预习中的主动思考发展自身思维,还可以在课堂上迁移预习所得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因此,教师可以提前结合教材知识和拓展需要设计预习单,将预习单分发给学生,要求他们在家完成自主学习任务,通过提供相应的素材帮助他们预习新知,最大限度地利用预习发展学生的思维水平。
(三)创设生活情境,使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知识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也将运用于生活。学生只有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才算真正掌握了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学生的生活情境设计相对应的生活化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掌握运用数学知识的关键能力。以“一元二次方程”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运用情境提升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例如,“妈妈去银行存钱,将3000元现金按照两年定期的方式存入,到期后取出1000元用于购物,剩下的2000元和所得利息按照同样的方式存入银行,在这期间银行的利率没有发生变化,最终你得到了本金和利息2320元,请问这种存款方式的年利率是多少?”银行存钱的生活情境贴近学生的生活,便于学生理解相关知识,也可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中。又如,在八年级下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一课的教学中,由于教学内容有一定的难度,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所以教师则可以创设以下生活化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展开讨论,“某山坡的水管爆裂需要进行翻修,假如水管与地面的角度为30度,水管长度50米,那么请问山有多高?”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促使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初中正值学生个人能力增长、吸收知识、形成习惯的黄金时期,抓住这一阶段训练他们的数学思维尤为重要,能够在最大限度上提高其能力水平,同时使其形成良好的思考和学习习惯。因此,教师需要积极走出刻板的认知误区,摒弃传统的教学手段,将目光从单一的理论教学转向方法传授、思维引导上,将实践与基础教学活动融合在一起,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和思维的发展,使建设祖国的中坚力量真正理解数学、爱上数学,为他们日后的思维发展、个人成长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