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自信引领来华留学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路径探析
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自古以来就不可替代,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后,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必须把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结合起来,并把它融入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我国“一带一路”战略布局实施与推进以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也越来越得到留学生们的喜爱。因此,如何在文化自信的引领下,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到高校留学生的思想教育中,在日常的教育管理中,渗透文化自信,让来华留学生更好地认知、感受和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就变得尤为重要。
一、文化自信的内涵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习近平总书记从党的十八大以来,多层次、多场合的表达了中国传统文化、传统思想价值体系的重要性和认同感。并在国内外不同场合的活动与讲话中提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中华民族发展中最深沉、最持久、最基本的力量,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来源于悠久的中华传统文化,来源于丰富的文化资源,来源于深厚的文化底蕴,来源于当今中国在国内外所取得的显著成就,来源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二、高校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的现实需求
马成亮在《文化自信视域下面向来华留学生的中国文化传播策略探析》一文中提到,文化自信视域下来华留学生的中国文化传播主要有三个特征:第一,坚持文化自信是本源。中国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中国劳动人民长期创造传承的产物;第二,把握传播策略的有效性;第三,牢固把握思维方式融合。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思维路径统筹到教育教学中,以传统收敛性思维打开发散性思维。
来华留学生不仅是为了学习汉语知识,而且是为了能够更好地感知中国传统文化,因此,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堂教学中,将更有利于促进留学生学习语言知识。对外汉语教师设计出更多贴近生活的课堂和实践教学内容,也能激发学生自身的文化自信,加深他们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喜爱。
高校工作者着重在对来华留学生语言、技能等方面的教授,却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挑战。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思想教育偏重的是理论教育,是对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正;政治教育侧重强调政治立场,引导受教育者理解和把握自己的群体归属和集体认同;道德教育则注重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品德。笔者认为,由于来华留学生来自不同政治体制的国家,其价值观念、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存在差异,对来华留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侧重对他们的道德教育,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从而形成正确的文化认知和价值观。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就是以中华传统文化为载体对来华留学生开展思想教育。
以文化自信引领来华留学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管理路径
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载体,要想帮助来华留学生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要从语言、文化内涵和价值取向等多方面层层推进。
教学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无论是服饰、民俗、风景,还是琴棋书画等都蕴含了思想教育,因此,国际中文教育可以根据来华留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自身喜好选择合适的教育内容,对外汉语教师可在教授语言的过程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管理方面,高校留学生工作者可以营造富有中国特色、具有浓厚文化自信氛围、充满文化底蕴的宿舍环境,是让来华留学生直观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法。留学生辅导员可在留学生宿舍的走廊内挂设中国传统艺术品,如书画、剪纸等,融合中国文化自信元素,为来华留学生提供充满中华韵味的生活氛围。高校辅导员可积极开展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活动,利用留学生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辅导员可从来华留学生日常接触的中华传统文化入手,结合留学生的自身特点和兴趣爱好,每个月组织一次文化体验活动,如品茶活动、武术学习、厨艺比赛等,重视传统文化体验式教学,让来华留学生在体验与欣赏的同时,学习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高校留学生管理人员可以每学期组织一次当地文化的实地考察,通过亲自感受当地文化资源,更好地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精髓,借助实地考察拓展学生视野,给予更多的空间去互动和理解中国文化。
在当前形势下,网络已经成为留学生重要的交流渠道,高校辅导员应加强开拓中国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教育的网络阵地,通过网络开展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系列活动,让不同国家的留学生自发地关注传统文化,通过微信、微博不同的网络平台传播中国文化,为来华留学生创造更多的思想道德与人文素养学习的途径。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发展和加强来华留学生思想教育,是新时代我国战略的必然要求。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精髓。对来华留学生进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不仅是符合来华留学生特殊的身份,而且也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了思想教育中,匡正了留学生对于中国文化的认识。在新形势下,高校来华留学生教育应在文化自信的引领下,充分利用多种媒体平台,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其中,将思想道德教育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中,从多方位多维度保证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