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期刊论文发表

文心期刊联盟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教育期刊 > 教育论文

教育论文

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育改革研究

2024-08-23教育论文
一、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育的原则高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逐渐受到社会关注,学生不仅要掌握专业技术能力,还应该具备良好的心理,才能更好的面对未来就业岗位,高职

一、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育的原则

高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逐渐受到社会关注,学生不仅要掌握专业技术能力,还应该具备良好的心理,才能更好的面对未来就业岗位,高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需要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一)教师讲授与学生体验相结合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更加重视学生的参与,因此要做好教师的“讲”与学生的“学”相结合,也就是通过教师的引导能够让学生积极体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心理健康课程教师要让学生提升对心理调适的理解能力和重视度,针对实际的问题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心理调适方法,更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学生也应该积极配合老师的教育指导,主动地投入到心理健康课程学习中,更加详细的分析自我,能够有效运用学到的各种心理调适方法进行自我调适。

(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不能只讲解书面内容,应遵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原则,真正地发挥课程教学的作用,让大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将学到的理论应用于实际的心理问题解决过程中[1]。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学生需要掌握正确的心理调适方法,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明确课程教育教学目标。把可操作性做为根本的教学任务,有效的将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三)他助与自助相结合

大学生通过学习心理健康课程不仅能够帮助其他同学获得心理帮助,还应该能够提升自己的心理自助能力,这是高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原则。在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中,要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各种心理问题因素,进而帮助学生掌握心理自助的方法,才能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真正目的。在高职院校实施心理健康互助活动,动员在校师生之间相互帮助,提升大学生心理他助和自助能力。

二、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育现状

人民生活质量逐渐提高,使得人们更加追求心理和精神上的提升,这也满足当下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的基本需求。但是目前高职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育中还面临一些问题,应该受到教育者的重视,深化分析问题,为教育改革提供支持。

(一)教学形式单一

由于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目前高职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教学形式比较单一、守旧,且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在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上,主要是教师进行讲解,学生被动听讲的形式,虽然教师会向学生提问互动,却很难带动课堂气氛,学生学习积极性并不高[2]。教师往往忽视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只是一味的按照自己的计划讲授,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目前只是停留在表象,无法提高教育效果。

(二)课程性质问题容易被忽视

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通常被设置为选修课,由于不是学生的专业技能性课程,学生从心理上没有重视心理健康方面的学习。而在教学方式上通常是大班授课,很难更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教育,课程时间也十分有限,学生很难抓住课程的核心内容。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展中,学生基本上都不会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这门课程的学习上,没有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与自身的重要关联。

(三)教师队伍缺乏专业性

教师做为高职院校的教育主导者,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高职必须拥有一批高素质和职业水平的教育工作者,才能满足高职院校发展的根本需求。然而目前在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育中发现,大部分心理健康教育者自身的心理学专业能力较为薄弱,或者由辅导员代理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这样的教育环境并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通常从事心理健康课程教育的教师并没有深刻具备专业技能,只是简单的了解这方面的内容,影响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效果。

(四)课程考核形式较为局限

目前高职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考核方法比较单一,通常就是借助试卷或让学生写论文的形式,对学生的课程掌握情况进行考核。但是这种考核形式并没有真正的对学生心理健康情况以及心理调适能力有一个正确的评价,这种考核方式比较传统和形式化,无法发挥考核评价的真正作用。心理健康教育者在目前的考核中无法准确判断出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想法和态度等,不能真正的走入学生的内心,帮助学生克服实际的心理困难。虽然高职针对考核方式开展了一些新颖的创新形式,但是很多都无法顺利实施,开展的难度较大,教师无法顾及到每一位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情况。

三、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育改革路径

高职院校要担当起人才综合素养的教育重任,积极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施改革,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成长的环境,进而满足学生未来发展的需求,帮助学生在社会岗位上更好地面对各种心理因素的影响,达到真正的教学目的。

(一)改变教学方式

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师首先应该改变教学方式,建立新的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思维,充分强调学生的主导地位[3]。在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中,教师应该在了解学生心理状况基础上,实施有效的教学活动,通过创设相应的场景,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价值。教师通过组织学生参与相关情景活动中,能够及时观察学生的表现,进一步分析学生的心理状态,并用过交流、分享等方式,了解学生的想法,可以更有针对性的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或掌握心理调适的方法。心理健康教育者可以借助辩论的活动形式,让学生自行组织两个阵营,利用课余时间搜集相关辩论内容,有助于学生对心理健康相关理论的理解。辩论活动能够激发学生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对心理健康相关内容的学习当中,并且不断将所学到的心理健康知识运用与实践中,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优化教学内容

高职应重视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的优化改革,教学内容是引导学生正确掌握心理调节能力的根本部分,在教学前教师应引导学生让学生对心理健康课程的学习任务有一个基本的认知。通过优化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明确这门课程对自身成长的益处,才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不断提高心理素质,解决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心理困境。针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高职要做好创新改革,站在当下社会发展的环境中,对教材内容进行改进,能够突出教材的实用性,促进理论知识与实践运用的充分结合,有助于提高教育效果。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了解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知识,让学生针对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心理问题进行自我分析,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心理调适方法,进而感受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实际生活、学习中的作用。此外,课程内容改革还需要结合多媒体,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学习更有信心。

(三)重组考核模块

高职要改变传统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考核模式,才能真正帮助到学生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质,而不是在传统考试模式下,读读背背考试内容就可以了。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考核可以采用平时成绩考核和期末成绩考核相结合的模式,不同时间段的考核内容也根据教育进度来制定,考核的形式也应该是多样化的,不再以期末试卷考试做为评价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唯一标准。平时成绩考核主要包括课堂表现、考勤、课堂辩论等,能够针对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对学生进行准确的考核记录。期末成绩考核内容设置要更加贴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采用案例分析、理论应用论述等方式进行考核,能够考察学生的学以致用能力,对学生心理健康学习情况有一个真实的反馈,同时也有助于教师针对考核结果调整教学工作。

综上可知,高职院校要积极改革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提高人才心理素质教育重视度,从多方面入手对教学方式、内容等进行完善和改进。要在长期教育中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质量,为社会输送一批高素质人才,提高高职自身育人能力。

文章评论

客服在线

服务时间

周一至周日 9:00-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