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民办高校大学生劳动教育实施路径研究
现阶段的教育事业强调对综合型人才的培养,即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举措。高等教育需要重视全面性,既要落实专业教学,提升大学生专业技能水平,也要强化对大学生的劳动教育,培养其劳动意识。通过劳动教育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了解劳动的价值,并促使大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劳动实践中,为个人发展助力的同时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由此可见,民办高校落实劳动教育是重要且必要的。
一、劳动教育的意义
(一)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知识水平
民办高校落实劳动教育,必然会引导学生参与到劳动实践中,这一过程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知识水平。由于社会是由群体构成的,人文性极强,涵盖着多元化的人文精神和人文知识。学生只通过课本教材或者视频图片难以全面认识社会,只有通过劳动才能接触到人文社会的深层含义,促使学生不断强化对社会行为准则的认识,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更加优秀的人格品质。
(二)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高校劳动教育本质上是一种人才培养活动,其通过组织和计划明确德育、美育等方面的培养目标,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融合知识教育与劳动教育,全方位推进学生各个层面的素养培养与发展,使学生成为新时代所需的人才。在具体的劳动实践过程中,学生有目的地劳动,将学校教育所学的知识技能落实到劳动教育中,丰富劳动的内涵和形式,实现对知识技能的真实检验,是提升学生创造力、创新力的有效途径。
(三)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新时代素质教育工作的推进强调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由于社会和技术的发展速度极快,这就要求新的社会人才应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实践是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基础,劳动又是实践的关键举措。通过劳动教育,学生可以深入劳动活动,体会劳动的过程和价值,通过实践发现新知识、检验新知识,从而形成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二、新时代民办高校大学生劳动教育的现状
(一)民办高校劳动教育课程设置不完善
当前,民办高校劳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最明显的问题就是所设置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不完善,多数民办高校将劳动教育直接与德育教育画等号,缺少劳动实践课程的实际开展,导致大学生无法形成坚定的劳动意识和劳动思想。这主要在于民办高校对劳动教育的认识不清,没有给予劳动教育应有的重视,片面地认为劳动实践会浪费专业学习时间,较少开设甚至不开设劳动实践课程,致使劳动教育流于表面。新时代社会发展更加重视人才的全面性,民办高校作为劳动教育的重要阵地,其对劳动教育课程设置的不完善直接影响着劳动教育的成效,影响着学生未来的成长与发展。
(二)社会传统观念对劳动教育的影响
高校劳动教育实施的有效性还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传统劳动观念对社会、对人们的影响颇深,对劳动教育的开展产生了一定的制约作用。在传统的劳动实践中,人们形成了根深蒂固的小农意识,导致部分大学生认为劳动就是体力活,是非常费心费力的实践活动,从劳动中并不能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提升。这种观念一直影响着其成长,导致大学生在新时代面对劳动教育时也出现此类认知,对劳动实践产生抵触情绪,不愿意或不主动参与劳动教育,使得学生的劳动意识、劳动精神得不到培养。另外,多数家庭教育一直为学生灌输轻体力、重脑力的思想,常常教育学生如果不好好学习就要去劳动,一味地关注学生的成绩,导致学生对劳动产生了偏见,即轻视体力劳动的错误思想,进而影响高校劳动教育课程的开展。再者,社会劳动分工依然存在不完善的情况,实践劳动的收入分配较少,脑力劳动的收入分配较高。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未来获得好的职业发展与高的工作收入,正是由于这种差异性的存在使得劳动在大学生的心中被贬值,无法调动大学生对劳动的兴趣和积极性,劳动教育的理想目标得不到高效实现。
(三)大学生对劳动教育的认识不够全面
社会的发展带动了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生活水平的进步,大部分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很少有机会接触到劳动实践活动,在社会因素、家庭因素以及教育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学生对劳动教育难以产生全面性的认识。当今社会中存在很多不良行为因素,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大学生很容易受到这些不良因素的影响。劳动教育作为与此完全相反的一种实践行为,却得不到大学生的关注和兴趣,这对大学生的劳动意识、艰苦奋斗精神的培养造成制约。另外,部分大学生缺乏身体锻炼,身体素质较低,在劳动实践中不能跟上教育节奏,对劳动技能的掌握进度较慢,对其劳动实践的积极性产生影响。
三、新时代民办高校大学生劳动教育实施路径
(一)丰富民办高校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民办高校若想办好新时代的劳动教育,就应该从课程体系设置方面着手,积极丰富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的内涵和形式,完善课程设置,为大学生劳动意识、劳动素养的培养奠定基础。一方面,民办高校在对劳动教学课程内容进行选择和安排时,不仅要重视劳动知识理论教学,还要关注劳动实践和劳动技能的培养,让学生能够在更加完善的劳动教育体系中学习和锻炼,进而提升劳动综合素养。另一方面,民办高校对劳动教育课程的设置应具有针对性,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阶段性培养目标为不同层级的学生设置不同的劳动教育任务及目标,如对于大一的学生而言应侧重于劳动习惯的培养,组织其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树立基本的劳动观念。
(二)积极拓展校外劳动实践活动形式
民办高校应为大学生积极拓展校外劳动实践活动形式,让学生在真实的劳动实践中感受劳动的价值。首先,民办高校可以建立与社会福利机构的沟通关系,从社会公益着手,为学生提供社会性的实践活动平台,如环保实践活动、敬老实践活动等,既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又深化劳动实践的价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其次,民办高校可以基于学生的专业学习,与校外相关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打造校外劳动实践活动基地,让大学生能够将自己的专业所学通过专业岗位实习得到实践,有效地提升大学生的专业技能与劳动能力,促进大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
(三)强化大学生的劳动教育自主性
大学生是民办高校劳动教育的主要对象,大学生能够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劳动教育决定了劳动教育的有效性。因此,民办高校应重视对大学生劳动教育自主性的强化,不断提升大学生劳动教育的自觉性,确保高校劳动教育能够以常态化的形式持续推进,以获得更好的劳动教育成果。民办高校应积极组织大学生参与多样性的主题活动,激发大学生参与劳动实践活动的主动性,使大学生主动参与劳动教育理论学习、主动融入劳动教育实践活动,为劳动教育的实施创造条件。
(四)健全校内劳动实践教育机制
民办高校实施劳动教育应在校内积极健全劳动实践教育机制,搭建完善的劳动教育实践平台,从而培养学生积极向上、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劳动精神。民办高校可以在校内设置勤工俭学岗位,如图书馆服务管理人员、办公室助理以及清洁工等,为大学生提供劳动实习岗位,让大学生能够通过劳动实践获得一定的工资,改变大学生对劳动的认识,使其了解劳动的深层含义和价值,明白只有辛勤的劳动才能获得回报。另外,民办高校也可以举办以劳动为主题的校园活动,让大学生能够在与其他同学的积极互动中加深对劳动教育的认识,并锻炼自身的劳动技能。
四、结语
综上所述,劳动教育是民办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当前,民办高校劳动教育实践存在诸多问题,影响教育有效性和实效性,不利于学生劳动素养的培养。对此,民办高校应加强对劳动教育的重视,丰富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积极拓展校外劳动实践活动形式,强化大学生的劳动教育自主性,健全校内劳动实践教育机制,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社会主义建设所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