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探究——基于校园活动视角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前,我们比历史上的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任何时期都更有能力、更有信心实现这一目标。青年团体作为时代的晴雨表,必须主动承担责任,创造荣光。由此,应针对艺术类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使其形成民族感、大局观与发展意识,培养其出色的行动意识与无私的奉献精神,这样才能为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
一、针对艺术类大学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完善高等教育的基本内容,提高育人质量
教育先驱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不仅仅在于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更要使其掌握“成长之方法,做人之基准”,使其形成与社会主流思想相契合的良好意识,不断取得行动进步。对于当前的高等教育来说,这一理论同样适用:在做好专业教育的同时加强思想教育,借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完善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帮助其掌握新的发展方向,在根源上约束其行为。纵观当前的教学工作,思想教育、素质教育等工作在艺术类院校中并不受重视。艺术类院校的教育活动以“专业技能教育”为第一行动目标,强调美术、音乐、舞蹈等专业技能的传授。由于该类理论较为复杂,占比较大,所需要的课时往往随着教学活动同步增长。在这种情况下,思想教育的时间被严重缩减,艺术类院校缺乏开展思想教育的必要环境。借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教育工作,能够进一步完善高等教育活动的内涵。在社会活动中,艺术类大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念、定义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具备了早期的认知;在随后的教学活动中,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的校园教学活动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进行了重申,使学生获得了“情景再现”的机会,进一步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对于艺术类大学生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发挥出其在思想、行为等方面的教育作用,填补院校在思想教育层面存在的空白问题,带动学生全面发展。
(二)引导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带领学生进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对于当代青年来说,他们正处于形成和确定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只有抓好价值观养成工作,才能为民族的未来建设、大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持。但从艺术类大学生当前的综合表现来看,其自身的发展、能力与思想依旧存在着较为明显的短板问题。部分大学生的浮躁思想、攀比心理较为严重,一些大学生没有纠正自身对于艺术类教育的错误观念,认为艺术教育低人一等,否定自我、否定环境。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但在缺乏外界要素引导的情况下,部分大学生的价值观正在逐渐扭曲。
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活动,能够借助校园活动纠正艺术类大学生错误的价值观,使其形成良好的基本遵循,在原则上、行为上控制自己。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座谈会上强调:“青年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并身体力行地将其推广到全社会去。”借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活动,艺术类大学生得以将自身行为与个人发展、民族建设、国家兴旺等“渺远”的话题结合起来,使其确定未来的方向,进一步培养个人能力。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活动的引导下,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与社会同步接轨,个人能力将得到进一步开发。
二、基于校园活动的艺术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策略
(一)校园活动与艺术接轨,做好宣传教育
艺术类大学生所接受的专业教育以艺术为基石。在长期的教育指导工作中,其已经形成了基本的艺术情操,具备了良好的情感意识。在借助校园活动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的过程中,教师与院校应遵循“从学生发展现状入手”的基本原则,借助艺术活动缩短学生与校园活动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在情感层次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引导。
以音乐活动为例,高校可带领艺术类大学生开展“民族音乐文化节”,要求学生搜集本土的音乐材料与演奏素材,使学生在了解民族艺术的同时形成良好的爱国思想与文化意识。在校园活动的推动下,文化、民族借由艺术活动进入校园,学生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活动的积极性将大幅提升。
(二)校园活动与载体接轨,做好实践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围绕艺术类大学生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必须建立完善的教育指导体系,借由校园活动引申教育价值,在实践中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将活动、教育结合起来,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
艺术类院校可围绕艺术教育工作开展校园活动,借由活动落实实践教育,为学生创造参与活动、参与教育的机会,带领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可开展长期活动,以“我的学习见闻”为主题,为全体学生提供表现艺术灵感、展示艺术知识的机会。在这一过程中,院校可借助论坛、公众号等为学生提供创作平台,要求学生结合专业所学知识,将本土的艺术材料、新时期的艺术形式导入相关平台,借助学生所喜爱、擅长的漫画、短视频、文本材料等载体贯彻艺术知识,引导学生在艺术分享活动中感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当学生成为表现民族艺术的载体时,其会尝试利用新材料、新技术完成表达任务,进一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可尝试借助艺术活动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在艺术活动中宣传民族文化,使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接受文化、接受教育的良好意识,加快学生接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速度。
(三)校园活动与学生接轨,做好行为教育
要让艺术类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必须引导学生形成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意识,在行为上、能力上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其在形成主人翁意识的同时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管理,借由校园活动培育高等人才。
艺术类院校可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活动区域,借由地理空间、线上环境的互相搭配完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工作,引导学生逐步成长、进步。高校可要求学生结合艺术专业知识,如舞蹈、音乐、美术等布置校园环境,构建舞蹈区、美术区、音乐区等独具特色的校园活动区域,借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为学生确定创作主题。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为例,可围绕有关内容编排歌舞,借由民族音乐、民族舞蹈相互搭配,歌颂新时代,展现民族的自信心与自豪感;对于“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主题,可借助绘画展现各个岗位的劳动者形象,升华奉献、劳动、建设等主题,使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下完成宣传任务,自觉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者。重视学生的自主参与,教师与院校对学生进行引导,能够使学生主动探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三、结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成为艺术类大学生的行为准绳,艺术类院校要促进教育与活动相互接轨,积极探究将教育活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起来的有效手段。利用校园活动落实教育工作,在展现学生艺术素养的同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实现“学以致用”教育目标的同时,使学生主动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主动成长、主动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