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巴中红色文化背景下高职学前专业美术课程的思考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有些当代大学生的心态变得越来越浮躁,高职学前专业的学生更是具有比较鲜明的特色,其民族的复杂性、性格的独特性都决定了在教育高职学生的时候,需要独创方式,而红色文化具有比较重要的教育意义。因此,文章以巴中红色文化为基点,以高职学前学生为研究对象,对美术课程与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核相融合进行相关探索。
一、巴中红色文化资源融入现代美术教育的价值和意义
巴中属于革命老区,拥有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以及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其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精神内核,将之融入学前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之中,对于学生的品德及高尚精神的培养具有比较重大的实际意义。
(一)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和艺术素养
巴中红色文化具有比较丰富的美术资源,比如雕塑、壁画、剪纸等,将这些具有教育意义的资源放在课程体系中,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当地的文化和理念,而且还能更加深入地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增进学生对于红色文化的理解。
此外,巴中红色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观的生动范本。学生在了解的过程中,能比较深刻地领悟红色文化中的精神内核,体会到革命先烈不屈不挠的精神,同时在与美术教育结合的过程中,也能在课堂上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将民族自豪感和蕴含的优良文化传统完整地传达给学生,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促进美术教育的多元化
在素质教育观念的促使下,高职美术教育发生了比较大的变革,现代教育理念要求教师要成为“课程的开发者”,教师必须结合当地文化特色来进行教材改编,设计出符合地区、学校、学生“三位一体”的教学内容,同时,要对课程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切实实现美育的价值。因此,将巴中红色文化融入当地高职院校,不仅能拓宽美术课程的教材内容、丰富教师的教学素材,而且能引发学生进一步探索的兴趣。对于教育理念来说,基于红色文化具有的地域性特点,可以在弥补教材地域性特性不足的基础上,以学生综合能力发展为导向,以美术核心素养发展为具体目标,促使美术教育朝着多元化发展。
(三)艺术教育与德育的协同进步
道德品质是一切教育活动实现的基点,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高职学前教育的美术课程更是实现德育教学目标的一个重要工具。巴中红色文化是一种比较具体直观的德育资源,其与美术教育有很多的结合点。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核可以通过多种形式传达给学前专业的学生。学生通过观摩、参观等活动可以详细了解巴中红色文化中所蕴含的优良文化传统及革命先烈的价值追求,从而对自身道德意识以及道德行为的提升具有比较大的促进作用。此外,美术课程具有比较强的实践性,红色文化又具有比较大的艺术价值和故事性,学生在体验式学习过程中,不仅能了解文化价值,而且各项美术能力也在悄然形成。因此,将红色文化融入美术课程中,能够使艺术教育与德育协同进步。
二、巴中地区红色资源概述
(一)历史地位:革命摇篮,红色之都
巴中位于四川省的东北部,与陕西相近,是著名的川陕革命根据地。巴中人民加入红军队伍达到了12万人,在红军长征进行战略性转移的时候,几乎所有的巴中人民极力配合,让中央红军顺利经过巴中,所以被称为“红军之乡”。如今巴中各县及城区仍旧保留着相当数量的红军遗迹,大量的纪念建筑物和博物馆等伫立在原地,让世人不要忘记那一段历史。
(二)巴中红色资源保护与建设
近年来,国家对于民间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建设非常重视,在2001年的时候就已经成立了“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项目,这个项目历经20年,取得了巨大的成效。就巴中红色文化建设为例,平昌县刘伯坚烈士纪念馆原来仅仅只是一个1000平方米都不到的小地方,后来经过扩建,周围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泥泞小路变成了宽阔的水泥路,并且以纪念馆为中心建立了一个广场,同时修建有大型圆雕、刘伯坚铜雕等,占地面积更是达到了22387平方米。
这个工程的实施,不仅让民众认识到了文化遗产的重要性,而且促使了人们文化遗产保护理念的重大变革,将文化遗产纳入中小学及高校教育教材内容已成必然趋势,也是对人们从意识上保护文化遗产的一次强化。当然,这个项目的实施也促使了当地学校开始思考校本课程的改革方向,也为其将地方资源融进学科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巴中红色文化融入高职学前美术课程的思考
目前,巴中红色文化的利用从各方面来说都比较浅,大多都是将资源倾斜在旅游行业上,而将其与课程内容的融合还在尝试阶段,特别是与美术教育的结合,还相对滞后。因此,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都应当对当地的红色资源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整理和分析,找准一个切合点促进巴中红色文化的长远传承。
(一)挖掘巴中红色文化资源的潜力
巴中红色文化资源具有比较独特的特征,高职美术教师在将红色文化与美术课程结合的时候,首先就应当将学生的个性特色考虑进去,深度挖掘巴中红色文化资源的美术价值,将巴中红色文化的美术资源进行有效转换,以学生的接受度为基础,切实将美术课程的特色和其紧密联系起来,将学生的美术素养和精神境界提升一个层次。此外,从美术教育的角度来看,巴中红色文化具备丰富的视觉特征资源,教师应当充分挖掘出红色文化中有关于视觉的一些元素,来设计教育活动,并重点围绕川陕革命根据地、长征、抗战、现代等红色文化,进行主题探究活动,用绘画、绘本、影视等形式充分将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核表现出来,达到与美术教育融合的目的。
(二)探索巴中红色美术课程资源开发的教学目标
高职美术教师要想将红色文化有效融合进美术课程中,就要拟定创新性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应当围绕着红色文化元素进行制定。首先,让学生明白红色文化的基本内涵以及外延,知晓红色文化的典型特征等,教师根据这一目标可以设计学生自主探索的活动,对红色文化建筑物、雕塑、遗迹等方面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其次,教师在学生观摩以及实践活动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用语言讲述红色文化故事、作品等,培养学生对红色主题形象的概括能力,结合当地人民保留的红色艺术进行互动交流,进一步塑造比较完善的审美观念;最后,教师应当充分利用红色文化中的德育资源,在红色文化的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其中蕴含的革命精神,用美术教学的方式,让学生明白红色文化艺术的魅力和珍贵,将学生的思想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
(三)构建巴中特色的红色校本美术课程
巴中红色文化有比较丰富的美术课程资源,教师应当努力创新融合方式,建立符合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并创建新型的美术课程教学模式。
首先,红色文化资源具备很强的艺术性,教师可以在自身教学模式中加入“以欣赏为导向”的课程资源开发阶段,主要是对巴中当地的革命历史文化进行深挖,对其绘画、影视等素材组织欣赏环节,让学生对红色文化有一个整体上的认识。其次,在欣赏的基础上,学生会有比较强烈的“体验”倾向,教师可以建立“以体验为形式”的课程资源构建阶段,主要就是通过观摩革命根据地及博物馆等建筑,然后了解这些建筑的修建特点,并对其中的美学思想进行探究,升华学生对于美学思想的认识。最后,学生经过“欣赏—体验”红色文化的深度熏陶,促使教师可以就此建立“以再创造为目的”的课程模式阶段,通过初步临摹巴中红色文化艺术的各种表现形式,初步建立起“再创造”的红色文化意识。学生可以选定一个创作角度,在教师的引导和指导下,充分开拓自身思维,将对巴中红色文化的理解以现代美术作品的形式表现出来。这对于学生是一个磨炼的过程,对于教师来说也是一次将红色文化与美术课程的深层次结合。
四、结语
总之,巴中红色文化具有自身独特的文化气息,要想将之当作当地高职院校的课程资源,并切实地与美术课程进行融合,难度比较大。因此,美术教师应当保持终身学习理念,在不断革新教学模式的前提下,找到一个合适的切入点,将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核和优秀文化内涵传递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