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学结合的职业院校艺术类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一、基于工学结合的职业院校艺术类人才培养现状
为了更好实现艺术类人才培养,职业院校也是积极进行教学模式的探索,而工学结合就是此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目前,诸多职业院校都对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积极引进,这也有效地促进了人才培养效果提升。但从工学结合教学实践中来看,仍然还存在诸多的问题。首先,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中,校企合作的制度还不够完善。校企双方并没有针对工学结合建立严谨和系统化的合作制度,这也导致双方在开展教育中存在盲目性、随意性,缺乏有效的标准和监督,这对双方教育活动开展效果势必产生影响[1]。其次,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中,学校还存在对企业服务的意识不足,导致校企合作的优势不能充分发挥。一些职业院校更加重视对学生理论素养的培养,对工学结合存在忽视,学校对企业服务的意识较为淡薄,且自身服务能力也较为有限,这就导致其不能对企业产生有效吸引,使企业对学校缺乏合作的动力。再次,在校企合作中存在不同步的情况,且工学不能实现有效结合。在工学结合中,需要学生亲身走入到企业现场,当往往双方存在管理的不同步,导致课程的教学与企业实践在内容、时间与管理方式方面存在冲突,进而影响两者结合的效果。
二、基于工学结合的职业院校艺术类人才培养模式
(一)通过课程改革,促进工学的良好结合
在艺术类的人才培养中,对学生基本功和专业知识要求比较高,同时还对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设计应用能力较为重视。工学结合是实现艺术类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为了促进工学结合模式作用的有效发展,就需要做好艺术类课程的改革,来促进工学的良好结合。比如,在室内装饰的设计教学中,为了确保工学良好结合,就可以按照其行业旺季淡季的情况实施课程改革,将学生企业定岗实习的地点、时间和人数按照市场规律实施合理设置与调整,若是在行业旺季期间就可以多安排一些定岗实习活动,促进他们参与到大量的实践中,而道路行业淡季期间就让学生更多时间待在学校进行理论知识素养强化,这样就能够充分发挥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优势[2]。
(二)完善工学结合制度,促进校企有效协作
在艺术类的人才培养中,想要充分发挥工学结合的作用,一定要重视对工学结合制度的完善,通过制度规范、引导和约束校企双方的行为,促进校企双方能够有效协作,切实实现对高素质人才培养的目的。在工学结合制度的完善中,校企双方要对各自的教育内容、责任和标准等共同进行研讨与制定,对各自工作实施明确,从而针对工学结合建立出严谨和系统化的合作制度。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期间,学校要做好对学生企业实践动态的实时掌握,针对他们的情况做好整体过程的把控,并和企业进行及时的沟通与协调;企业要切实做好对学生的引导、教育和培训,对教育内容和标准严格落实,让学生有效参与到工作实践中,且企业还要定期和学校进行沟通,对学生实践情况实施反馈,从而校企共同协商来更好实现工学合作模式的开展。
(三)实现人才培养的基地共同建设,促进工学深度结合
对于艺术类的专业来说,在人才培养中需要注重对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双重传授,而想要实现这样的目的就需要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平台与载体。在职业院校的传统教育中,除了理论教学外,对实践教学的形式较为单一,往往是通过自拟课题参与与完成的方式对学生实践技能水平进行提升。此方式的效果十分有限,为了更好实现高质教学,就需要对校外实训的基地有效拓展。校企可以进行结合,对人才培养的基地共同建设,来实现优势的互补,为学生的实践学习提供专业的场所,师生可以参与到实际工作项目中,来和职业实现零距离的接触,对学生综合能力全面锻炼;而企业可以借助此基地实现和学校的衔接,为学校提供教育资源的同时,还能够实现自身理论能力的提升,这样就实现了企业和学校的互补效果,还实现两者教育资源以及成果的共享。
三、结语:综上所述,职业院校艺术类人才培养中,工学结合作为一种现代化教育模式,对艺术类人才培养具有着重要的价值,为了充分发挥工学结合模式的优势与效果,职业院校就需要对此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通过对其不断完善和改进,来切实实现高质高效的人才培养目的,这对职业院校的专业建设和学校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