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生命课堂教学策略
大教育家卢梭曾说过:“我们的教育是同我们的生命一起开始的”。生命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是无处不在的。在语文教学中,怎样有意识的渗透生命教育,使学生的生活温馨而丰富,生命健康而高尚呢?要很好的实现这个“生命主题”教育,让学生感知生命的存在,培养学生珍视生命的意识,引导学生形成尊重生命个体的意识,就要开发阅读资源,深挖课本的“生命”资源,点燃生命的火花,释放生命的光彩。下面从三个方面向大家具体阐释怎样让语文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
一、抓住文本,挖掘生命资源
(一)增强学生的生命意识
教育是一种唤醒。生命意识的培养,是生命教育的起点。教学中,教师应结合自己对生命的认识和体验,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引导学生树立科学、正确、完整的生命意识。
首先,让学生感知生命的存在。生命是大自然的奇迹。描写生命,讴歌生命,是文学永恒的主题。通过指导现代文阅读,如:学习杰克.伦敦的《沉寂的雪原》让学生体会自然的残酷、生之竞争残酷的悲壮。学习林希的《石缝间的生命》,体会生长在石缝中的野草、小花和岩石间的苍松、翠柏的顽强生命力, 学习海明威《老人与海》,引导学生感悟那颗在恶浪中顽强不屈、勇于拼搏的灵魂,从中体会生命的顽强和伟大。
其次,培养学生珍视生命的意识。生命不仅易逝,而且脆弱,时常会遭遇病痛的侵袭和意外的伤害。正如法国哲学家帕斯卡所说,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 其本质十分脆弱。因此,我们要透过语文教育学生珍爱生命、保护生命,要努力在有限的生命里度过一个有意义的人生。
(二)带领学生感受、欣赏生命
随着学习的深入和审美经验的积累,让学生拥有一双发现生命之美的眼睛和一颗感受生命之美的心灵。带领他们去发现生命中的真,善,美。通过对描绘自然诗文的学习,让学生置身于大自然情境之中,欣赏泰山“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雄伟,欣赏洞庭湖“衔远山,吞长江”的气势,欣赏三峡“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的秀丽,感受自然之美;通过《神奇的极光》,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探索无穷的未知世界,体味科学之美;通过《陌上桑》中对罗敷“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湘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的描写,欣赏人的外貌之美;通过林清玄《在梦的远方》中对母亲的描写、朱自清《背影》中对父亲背影的刻画,让学生发现一个个普通父母身上的善良、真诚、伟大,感受人间之爱,体味人间之情,感悟人性内在之美。
(三)指导学生领悟生命的艰辛
人的生命虽然宝贵、美好,但并非一路坦途,其中存在着很多个体无法摆脱的困境。教师可以通过对作者生命历程的介绍、生命感悟的解读和人物命运的关照,引导学生领悟生命之艰辛,正确认识和面对生命中的各种困境。
(四)引导学生体会、感恩生命
感恩教育是所有一切有效教育的根基,同时也是生命教育的一个分支,教师可以利用初中语文教材中充满爱情、亲情、友情等情感的作品,引导学生充分解读领悟作品中的真情,从中认识到“情”的可贵,认识到自己在家庭、亲人、同学、朋友中的重要性,继而重视生命、感恩生命。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也可以要求学生有计划、有步骤地对自己身边的亲人,特别是自己的爸爸妈妈进行细致的观察和描写,引导他们去关注一些过去不曾留心和在意的细节,并且寻找这些细节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然后再引导他们努力地去表现这些细节。通过这种观察,学生常常会有许多新的发现,产生许多新的认识,得到许多新的体会,结合这些发现和体验,对学生开展“感恩教育”,教会他们感恩他人,感恩父母,感恩生命。
二、打造活力课堂,激扬生命力量
语文课堂,不仅仅是知识构建的空间,更应是学生生命活动之所。让语文课堂充满灵性和生命的活力应是始终回荡于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旋律。课堂教学只有还师生以自由,还师生以情感,还师生以性灵,才能很好的培植生命的灵苗。
首先,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营造师生间平等交流与对话的氛围。其次,要让学生在课堂中享受学习的乐趣,尊重学生成长的需求,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再次,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将课堂融入真实的生活,让课堂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体验生命的快乐。最后,要有宽容多元的教学评价,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每个学生。
三、利用作业批改,渗透生命关怀
苏霍母林斯基说过:“教育是人和人心灵上,最微妙的相互接触。”在随笔里,师生敞开心扉,用真诚的文字互相感动,教师也很好地将生命的意识和人性的光辉渗透其中。
教师可以在学生的作业本中与学生交流。比如批改作业时,教师可以写:你有进步了,老师真高兴!有志者事竟成。继续努力!老师相信你,一定会做得越来越好,加油!此外,随笔里的文字都是学生真情实感的流露,教师可以在随笔里和学生进行交流,及时发现他们的思想动态并予以指导。如:有的学生在随笔里写了自己的苦闷,甚至绝望。老师可以告诉他:“生命中难免有低谷,我相信你一定能走过低谷,取得理想的成绩。”
四、结束语
一位教育家说过:“最好的教育,是不着痕迹的教育。”当然,要达到这种最高的教育境界,需要教师们用智慧进行不懈的探索。语文教学中,需要教师们将生命教育和民族教育渗透到教学过程的角角落落,力争在与学生的交流和对话中自然地完成语文学科的育人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