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评价机制的健全与完善
高校教师评价机制是组成我国教育体制最为重要的一个部分,能够合理优化我国的教育评价制度,并将指导意义提供给其他项目,同时促使高校的绩效、教学质量等得以提高,对于学生发展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但是,目前我国高校教师评价机制还是存在一些问题,这就使得评价结果的公平性不高。现阶段实施的教师评价机制并不清晰,内容和标准都不明确,这对我国教育体制的深化改革以及教育目标的实现产生了严重影响。通过本研究,希望两个发展目标的实现:第一,提高评价体制,也就是引导统一化标准提升至多元化标准,有助于高校教师评价机制的形成。第二,提高评价主体和客体,也就是促使高校教师的自我价值得以提高。
1.我国高校教师评价机制存在的问题
1.1评价方式不科学
学术研究和学科发展自身存在着特殊规律,包括长期性、创新性,并且研究成果也呈现出滞后性特征。我国高校在近些年对量化评价方式进行采用,以此来评价教师的工作情况。量化评价使得学术研究出现了重数量轻质量的状况,这是政策价值出现扭曲所产生的必然结果。目前,我国高校主要是结合学术期刊主办机构这一级别对教师发表的期刊级别进行明确,根据其是否是核心期刊对它的地位筋洗净区分,并对教师的学术水平进行评价;更有甚者,利用课题投入经费、论文字数等对教师的价值和水平进行评价,为了鼓励教师发表更多的论文期刊,高校还对奖励办法进行制定,这就导致虚假学术繁荣状况的出现。
1.2评价模式落后
过于落后的评价模式,无法和评价机制需求相适应。现阶段,我国高校教师评价机制采用的评价模式还是以奖惩为主,这就导致评价机制出现功利化问题,虽然发挥出了一定的激励作用,但是造成的负面效应也非常大,这是因为受奖主体比较少,难以引导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提高,制约到其职业规划的长期性。奖惩为主的教师评价机制对于教师的工作成就、综合素质、工作职责非常重视,存在的弊端问题是制约到教师主体价值以及工作积极性的提高,导致教师评价流于表面形式,特别是在设计教师皮竞价机制时并未对教师同行进行评价,评价过程中的原有动态发展性也较为不足,无法和评价机制的需求相适应。
1.3评价机制难以处理科研和教学的关系
我国高校实现良性发展最为重要的两个环节就是科研工作和教学工作,然而,我国高校现阶段所制定的教师评价机制主要围绕科研工作数量所开展,并结合课题、论文期刊等一系列量化指标进行合理评定,并和物质利益形成直接对接,导致教学环节逐渐弱化,这是因为很难对教学环节进行量化,使得高校管理、教育、教师等在发展过程中深陷科研工作和教学工作的困境,这就表明我国高校教师评价机制出现了适用问题,制约到教学工作以及科研工作的进一步发展,甚至产生抑制作用。
2.我国高校教师评价机制的完善策略
2.1积极构建全方位多元评价主体制度
在改革创新高校教师评价机制过程中,针对评价活动中教师评价主体单一的问题进行分析,要求对多元评价主体制度进行构建和落实,并将院系领导、教师、学生、行业专家、督导小组成员都纳入到高校教师评价组织中,引导评价工作的客观性和科学性得以提高,促使高校教师评价作业的充分发挥。在构建这一教师评价机制时意识到教师所具有的自评作用,这就需要基于教师层面上来明确教师评价结果,并结合最终评价结果对具有指导意义的教师发展方案进行制定和,促使教师组织实际效果的提升,并将良好的辅助作用提供给高校教师队伍的打造。
2.2改变我国高校内部出现的教师管理和培训机制不合理问题
首先,对于教师发展统一调控中心进行大力建设,该中心能够公平、统一的检验高校教师的工作状况和业绩情况。并将最终的检验评价结果向学校及其各部门进行传达,他们接到评价结果后可以自行安排。这有利于立法、评价、传达三者之间实现独立合作关系;其次,对于教师评价管理体制的逐步健全和完善,并对现有权力进行下放,使得各学院拥有一定资源并具备适当的分配权。例如:绩效工资以及实验室的分配权;最后,对于教师评价的指导和监督机制进行构建和完善,以此使得教师评价机制更为合理和科学。
2.3建立客观公正的教师发展性评价指标体系
教师评价需要客观依据进行支撑,而教师发展评价指标正好能对影响教师发展的各项因素以及教育指标进行反映,并指引与规范教师的发展进程以及教育长效发展,并保证具体措施的贯彻落实。教师发展指标评价体系重视引导定量指标以及定性指标的有机融合,并在指标对比过程中探究存在的差异,根据各指标对应的权重,将参照提供给教师发展目标以及职业规划的制定。同时,教师发展指标评价体系的构建能够结合发展性指标以及基本指标来实现,这又追教师角色的实现,同时也对教育发展方向和趋势进行综合考虑,以此指导教师的动态发展和静态评估。除此之外,针对发展教师评价指标的督导机制进行构建。我国高校可以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全能教师以及退休教师进行聘请,并对督导专家小组进行成立,重点监督教师评价过程的所有环节,督导机制通过制定出相关规章制度,将培养人才作为根本保证,发展导向为教师职业发展规划的实现,进而引导教育质量的提高,促使激励作用和约束作用有机融合的教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得以形成。
2.4搭建有效的信息交流和反馈平台
发展性教师评价机制不仅是评定教师最为有效的一个手段,更是促使教师快速发展的主要渠道,机制内部包含着对于教师发展产生影响的各种有益信息,而传递这些信息时需要建立平台支撑。第一,需要及时将评价依据和结果传递给教师,教师也应向评价者及时反馈,有助于良性互动的实现;第二,教师也可以及时交流和沟通有评价机制相关的具体标准和指标,能够弥补自己的短处,并对自身工作和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加以解决。
2.5高校教师评价机制应用流程的创新
高校教师评价机制最为根本的功能就是评价所有教师的工作表现,并对每一阶段进行量化总结,有助于教师和校方都能意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所以,高校需要对教师评价机制的应用流程进行合理优化,引导其作用的真正发挥,并规范和指导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基于此,高校应对评价周期进行明确设置,保证教师评价机制的所有流程都能相互独立和影响。第一,启动教师评价机制的环节,应对积极动员工作进行重视。在开展教师评价工作之前针对所有评价者提供专业评价,使得他们全面掌握评价指标、评价纪律、规章制度等具体内容。第二,实施教师评价机制的环节。这是高校教师评价机制落实的关键环节,也就是结合规定好的评价制度、具体流程、指标体系等,针对教师的工作表现进行打分。这一过程要求评价者结合实际情况和事实依据,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同时,记录、分类、归纳总结所有有价值的信息,以此对大量优质、全面的评价材料进行积累。第三,审核教师评价结果的环节。高校基于不同层面上来审核最终的评价结果,保证最终结果的公正性和准确性。第四,及时反馈教师评价结果的环节。高校需要对不同的反馈通道进行设置,并通报相应的教师评价结果。对于特殊问题制定出具体的解决对策,保证有效反馈的形成。同时,在具体分析和解决不同的问题时,需要针对个别问题进行个别反馈,而对于普遍问题则需要进行全校通报。归纳总结教师评价机制的实践经验。高校通过总结教师评价工作,能够针对评价流程做出系统性的思考。精准提炼出典型性问题,并对具有研究价值的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将其运用到后期的教师评价工作中。此外,在全校范围内对具有促进意义的内容进行宣传和推广,引导教师评价机制的价值和作用得以提高,促使高校教师的教学水平也得以提升。
3.结束语
在师德规范过程中,学校、家长、学生等都对教师抱有很大的期望,并且非常尊重教师,有助于“不只为了别人,同时也将别人作为目的”这一良好的人文主义关系氛围得以形成,通过良好的教学风气对学风形成带动作用,使得师生乐教、学生爱学的良好局面得以形成。同时,通过对高校教师评价机制进行健全和完善,以此来深化改革我国高校中的教育体制,引导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