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国际教育中的中华才艺教学研究
一、中华才艺教学意义
汉语国际推广、汉语国际教育不只是语言的推广与教学,更为深邃的内涵是以汉语为载体,以教学为媒介,以中华文化为重要内容,将汉语与中华文化一同推向世界。相对于复杂的文字语言符号系统,非文字类文化符号在文化传播中往往能起到更直接、更快捷的传播作用。
许嘉璐老师将汉语国际教育中的文化分为:表层文化(指蕴涵在衣食住行中的文化),中层文化(指介乎物质和精神之间、借助物质来体现的文化,包括风俗习惯、制度礼仪、法律宗教等)和深层文化(指贯穿和渗透在表层、中层的世界观、价值观、伦理观、审美观等)。以其的文化三分法剖析中华才艺,则会发现中华才艺将表层、中层、深层的中华文化体现得淋漓尽致。如茶艺一项,从其功效来说,作为炊饮是蕴含于衣食住行具细的生活表层文化中;从类别来说,它所包含的地域、风俗文化属于中层文化;从其核心来说,茶道是具体的茶事实践过程,同时也是茶人自我完善、自我认识的过程,以茶为载体,体现中国传统思想道德、人文精神,这则存在于深层文化的范畴之内。
二、中华才艺教学策略
(一)应用“体验式文化教学法”。
以体验的方式来进行中华才艺教学,在语言学习和技能学习的基础上,领悟文化内涵。该方式有利于学习者接触中华文化,增强其学习参与性和主动性,提升其对中华文化的认可度,减少文化负影响。有利于教师构建教学情境,促进小课堂环境与大社会环境的融合。
(二)遵循适度、实用和趣味性的原则。
把握难度和深度,不可将才艺教学与语言教学分裂开来。既不可成为单纯的语言课,又不可成为技能课。利用才艺趣味性促进对语言知识的记忆,提升语言知识增进对文化内涵的理解、技艺的学习。才艺教学应从基础简单的技能开始,循序渐进,切莫揠苗助长,使学习者产生畏难情绪。进行才艺展示、讲解文化,以引起学习者兴趣为切入点,语言教学要词语、句型选用要实用。讲解技术要领,教学用语需斟酌切勿生僻难懂,应用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
(三)因材施教,注重差异性,注意跨文化交际原则。
针对不同年龄个性开展教学,如针对成人的教学除了语言知识外,更侧重阐释文化内涵,对于创作力及想象力的培养则处于次要位置。针对不同性别开展教学,性别导致对中华才艺的偏好、兴趣不尽相同,女性多喜技巧型,喜爱学习剪纸、编中国结,男性偏力量型,如:武术等。针对不同汉语水平层次开展教学,如低水平阶段,开展语言词汇学习,动手能力。针对不同国籍,要注意跨文化交际,尊重学习者背景文化、信仰。如:剪纸教学剪动物篇章时,蝙蝠“蝠”同“福”中华文化背景寓意为五福,而西方多为邪恶的预兆。
(四)基于汉语国际教育的信息化进行教学,根据不同教学对象,选择应用不同的多媒体资源,如:音视频,为课堂教学增加信息输入量,增添趣味性,引导学习者强化学习动机、改变学习策略,促进习得进程;建立构建网络学习平台,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辅助指导学习及网络监控,在空间、时间上延展中华才艺课堂。
(五)为学习者创造实践机会,举办才艺展示、才艺竞赛活动等,进一步激发学习者的积极性与创作性。建立考核评价机制,进行阶段性检测,鞭策学习者进一步学习。
三、以剪纸课为例的中华才艺教学
剪纸作为民间手工艺品,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占据一席之位,其已有两千多年悠久的历史,每一幅剪纸作品均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剪纸课作为中华才艺课程受到了广大师生的喜爱。本文例举以下教学设计:
(一)二方、多方连续折剪纸教学。
首先介绍剪纸文化起源。剪纸承载着劳动人民对理想生活的愿景。随后展示具有代表性的剪纸作品、介绍其寓意。如:荷叶、鱼 ,表示连(莲)年有余(鱼);葫芦,表示福禄;龙凤,表示龙凤呈祥;花生、莲子,则表示早生贵子。展示《西游记》剪纸系列作品,介绍中国四大文学名著,请同学看图讲故事。针对汉语水平设计语言教学,如:词语教学:剪、莲、鱼、福、禄等;语法:我剪了一条鱼。虚词“了”的用法等;能力提升进行语篇式的口语表达,看图讲故事等。才艺技能教学剪纸则可以剪二折鱼,继而拓展到多方连续折剪鱼。
(二)团花教学
语言文化知识教学可设计为:团花则是最常见的窗花之一,中华文化中有过节粘贴窗花之习俗。针对汉语水平较高的学习者可展开讲解中华节日由来、习俗等,进行语段、语篇学习。水平低则进行节日、欢乐、窗户等生词拓展至语句的教学。团花技能教学:先进行作品展示,使得学习者喜欢团花,跃跃欲试想进行制作。从而进行三折团花裁剪方式的教学,简单易操作,又极大赋予学习者创造空间。再而进行六折团花的教学,学习者将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很容易便掌握了六折团花的创作,便进一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热情、创造积极性,收获成就感。
(三)喜字教学
技能教学:从单喜字剪拓展到双喜字剪法。语言文化知识教学:词汇喜、男、女、爱、结婚等;语法:“两位相爱的男女结婚了,互相许诺此生只结一次婚。”讲解离合词结婚的用法;文化:阐述贴喜字的背景文化,婚嫁习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