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边远地区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干预研究——以昭通市彝良县为例
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彝良县幼儿园规模急剧扩张,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在地域环境、师资培训、教学方法和策略等方面的实施现状参差不齐。为解决这些问题,本研究选择彝良县X村A幼儿园大一班为研究对象,针对大一班幼儿情况,设计“观察-计划-实施-反思”四个环节,分析影响A园科学教育活动的因素,编制符合A园大班科学教育活动的实施方案,与大一班教师组成研究小组,对科学教育活动方案进行反复研究。本研究由该班Y老师实施教育活动,小组成员观察记录,活动后小组讨论和分析,及时修改反思建议,在探索中不断改进实施策略。
一、研究目的
通过A幼儿园大班科学教育教学活动的干预研究,改变A园“框套化”教育教学状况,提高其科学教育教学活动的水平,提高幼儿对科学探究的兴趣,促进其科学思维的发展,并为该地区其他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教学活动改革与创新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研究意义
针对目前A园正在开展的科学教育活动的实践探索现状,寻找科学可行的的实施方法和策略。意义如下:第一,改变A幼儿园大班“框套化”教育活动状况;第二,提高幼儿园大班科学教育活动的实施水平;第三,通过研究,提高幼儿学习科学的兴趣,促进幼儿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的发展。同时,试图把对A园的研究成果推广到其他幼儿园,发挥一定的借鉴价值。
三、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A园大一班全体幼儿为研究对象,该班幼儿人数为35人,其中女孩25人,男孩14人,年龄在4岁半至5岁半之间。该班大部分幼儿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对交代的任务和操作规则能很快理解并按要求操作材料,幼儿基本掌握10以内的点数并能说出总数,能按数取物;幼儿对周围动植物能在教师要求下有序进行观察,但不能说清楚观察的结果,没有更浓厚的观察探究兴趣;幼儿依赖于教师的口令和模式化的要求,积极主动探究周围事物的意识不强。该班幼儿能力差异大,存在部分幼儿在活动中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笔者对幼儿的了解主要通过跟班观察和与该班任课教师的合作来完成的。由于笔者与该班教师长期合作,师幼间建立了良好的伙伴关系,对幼儿的发展和现有能力有了清晰的了解。
四、研究现状
(一)理论知识和经验不足
通过研究发现,A园教师普遍对理论的学习宽度和深度不够,没有积极主动学习专业知识和提升专业技能的意识,双方在配合开展研究的过程中遇到很多困惑。尽管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不断带领教师学习,交给其提升专业技能的方法和策略,但教师的学习态度和观念转变仍需努力培养。加之幼儿园位置偏远、办学条件差等诸方面的原因,教师获取先进理念和先进经验的渠道受限。
(二)研究条件受到局限
1.研究时间的限制
大班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具体时间,受到幼儿园教学计划和教师带班日程的限制。科学教育活动,起决定作用的是幼儿园的学期教学计划,而研究小组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必须依赖于幼儿园的教学计划,本研究要在保证不影响幼儿园正常作息时间的条件下才能开展研究。
2.教师多重任务的限制
由于Y老师身兼多职,时间和精力有限,尽管大家很努力地配合,但本园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幼儿园教师数量很少, Y老师作为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教师承担了年级组长、班长、班级特色活动等方面的工作。因此,幼儿园教师自身的多重任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研究进程。
(三) 研究过程中教学活动实施策略存在的问题
1.教学活动强调“模仿”
(1)模仿“花样”形式
在教学活动开展前,教师总想着要搞出一种花样,设计很多环节和转换方式来美化活动形式,吸引幼儿注意力。
例如,关于在科学教学活动“形”的教学中,通过游戏方式来开展“图形身份证”活动,在导入环节,幼儿把选择的形状和颜色在手背上粘固后作为身份证标志。活动形式很吸引幼儿,但在环节过渡的实操中,幼儿手背上的材料因粘得太牢固而不能很快取下来,导致部分幼儿手忙脚乱;部分幼儿虽在听教师交代活动任务和规则,但不能专注;有的幼儿在同伴的帮助下撕扯手背上的材料,导致手背受损而嚎啕大哭。整个过渡环节在慌乱中进行,又因为各种“意外”而使下一环节无法运作。
再如,在“图形变变变”环节中,教师过于强调标准图案中的拼图变化,强调开展活动的过程可能出现的各种操作“花样”,准备了丰富多样的材料,变换多种讲解方法和呈现形式,让幼儿在活动中快乐体验图形的变化和美妙。但因幼儿年龄和认知操作水平等方面的局限,同样导致活动中的混乱现象产生。如,在活动最后一环节的 “自主游戏”中,由于教师“放权”让幼儿独自发挥,提供了材料没有交代操作规则。结果出现霸占材料、乱翻乱丢、失落等待他人让位、无人管理等混乱现象产生。
(2)教师对于幼儿间的“模仿”过于重视
教师对幼儿的期盼过高,希望孩子都能通过一次活动就完全实现教学目标,对幼儿要求越来越高,目的是想通过幼儿间的“模仿”来带动他人的学习积极性,促进班级总水平的提高。比如,教师经常不经意地说“瞧,你要向XXX学习,这么简单的操作,你看看他做得多好呀”。于是教师会让幼儿互相指导,并耐心地等待所有幼儿都实现目标后才能结束活动,导致中间能力水平幼儿无事可干,把兴趣转移到相互打闹中。能力强的幼儿直接替其他幼儿完成任务,已达到教师的要求。因此,教师期待过高的教学目标,如果完全以幼儿间 “模仿”的方式进行,就会无意促使幼儿“作假”。
2.教学活动地点“固定化”
(1)教学活动地点“固定化”的现象
活动实施场所局限于教室。从活动施展空间的角度看,限制了幼儿身体移动的幅度,幼儿每次探究都有大部分时间坐在桌旁操作材料,加之幼儿课桌本身规格较小,每组幼儿人数多,导致其动作舒展不开,经常发生碰撞现象。从小组互动空间来看,活动室小组之间的空间狭窄,过道狭小,导致幼儿互动的对象仅限于自己周围的小朋友。
(2)教学活动地点“固定化”的原因
第一,教师担心出现意外导致安全事故的产生。第二,方便操作。在教室开展活动,不用思考如何在户外进行环境创设和情景布置,更不用耗费一定的人力搬动游戏材料,在教室开展教学活动不用搬移器具材料等,省力又能获得更方便的资源。
3.教师的指导经验不足
(1)教师介入活动较多
由于教师不能完全从 “我是老师”的身份走出来,对幼儿的指导总是掺杂说教成分。教师对幼儿的不信任,所以频繁介入幼儿的活动,使幼儿经常处于被动状态。这种 “我是主角”的做法影响了幼儿的操作进程,限制了幼儿思维品质的发展,限制了幼儿的想象和创造空间。
(2)教师不敢放手让幼儿去体验
教师总是先入为主,在幼儿求助前就开展辅导。由于幼儿对教师的认可有“唯一性”,所以部分幼儿原本的想法会因教师的提前辅导而受阻,导致幼儿的操作格式化,思想上形成教师的依赖性强,缺乏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意识。
(3)教师在“提问实施”过程中存在时间浪费现象
①反复提问
在本次研究中,教师为让幼儿能够充分完整地理解教学内容,生怕孩子听不懂,不能按照教师要求开展活动,于是反复提问,这种“老式”和“说式”的教育习惯,影响了幼儿的学习激情,也减少了操作探究的时间。
②反复回答问题
教师习惯于把所有问题都反复回答完毕才进入下一环节,导致其他幼儿因教师不断回答问题的干扰而不能专注于操作和探索。
③形成不良循环,无形浪费时间
教师在教学中的无关介入,不仅打扰幼儿思绪,还造成了操作时间的拖延,阻碍幼儿时间观念的养成。
由于教师提问技巧欠佳的原因,导致每次教学活动完成的时间都与教学方案的预设时间不一致。
五、对策及建议
在开展A幼儿园大班科学教育活动的干预研究中,教师的专业能力得到了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提高,师幼双方的成长,为后期教师开展科学教育活动的改革与创新提供了平台,对高校开展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改革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保障。但基于传统科学教育活动形式和观念的影响,教师在开展科学教育活动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科学教育活动的实施策略需要不断改革创新,才能提高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质量。
(一)关注活动设计的现实性和可操作性
在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经常会生成一些新问题,但正是这些生成问题的出现,才不断激发教师的教育机智和教学激情,促使教师必须努力去解决问题,为今后提供科学教学活动实施方案的设计素材和经验,具有现实性意义。
教师要根据幼儿认知水平,灵活调整活动内容与环节衔接之间的难度,精简教学内容,精选活动种类,衡量环节衔接,抓住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建构幼儿的认知水平,融入游戏或操作,跟幼儿一起玩耍和探究,成为幼儿开展科学探究的伙伴,鼓励幼儿充分享受宽松自由的操作和游戏环境,关注参与情况,帮助合作,发展人际关系。
(二)充分发挥操作活动各分享环节的教育价值
教师应充分考虑分享空间给幼儿带来的教育价值。如获奖情况、活动成果、模仿动作等。在分享这些成果时借助平台来鼓励优秀,找出弱势幼儿的亮点,公开表扬鼓励,提高他们的自信心,促进其学习积极性。教师应借助分享小结的环节,协助幼儿提升活动经验,启发他们灵活思考,找到解决办法。对表现特别的幼儿,利用其作为示范鼓励,培养幼儿大胆创新、积极思考问题的好习惯。
(三)加强学习,开拓视野,提升专业理念
1.提升专业理念,从改变教师态度做起
幼儿园要通过各种培训、进修、学历提升、素质提升等方式学习相关国内外学前教育先进经验、做法等,多渠道改变我国偏远山区学前教育普遍存在“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情况,加强对幼儿园教师专业理念的提升,指引幼儿教师开展专业思考和训练专业行为及举止。改变教师现状,以崭新的面貌用心育人,做真正合格的幼儿教师。
2. 转变观念,明确幼儿游戏与教学的关系
丁海东教授在《学前游戏论》中提出:只有明确游戏与教学的区别,在实践中教师才会给幼儿的资源游戏腾出时间,同时又更好地利用游戏化的手段进行教学。教学和游戏是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相互区别的概念。教学和游戏是有内在联系的。因此,游戏是形式是手段,教学是内容,以游戏的手段完成教学内容是幼儿快乐学习、健康成长的唯一选择。
(四)从根本上认识和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的重要性
“教育的质量取决于教师的质量,所有试图改进教育质量或使学校工作更具活力的努力,都必须完全立足于教师能力的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教育现实的必须,也是教育质量提高的关键,是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必要手段。教师要通过提高综合素质,形成反思性和合作性,以学习型团队的形式对教学活动进行钻研和改革,不断突破能力上限,创新教学方法,以开阔的思维方式采取前瞻和全新的教学方法,在团队合作中有针对性的相互学习和尊重,提升现有的知识基础和综合素质。
幼儿教育是一个如何教育培养人的问题,当前我国普遍存在 “书难读,怕读怕学,被迫学” 等问题,甚至有些少年儿童因怕学而出意外。如何开创一种学生愿学、喜学、乐学的教育方法,达到健康快乐学习的目标,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警醒为之付出、为之终身奋斗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