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问题教学法”的构建策略——以高中数学为例
一、“问题教学法”的思路
高中数学教学运用“问题教学法”,要根据高中生的思维及知识结构特点,逐步深入。课前提问并巧妙导入新课;根据知识点设置难度不一的问题,循循诱导,由浅及深、由表及里,逐层深入地启发学生找到问题的关键点,从课堂教学到课后总结均让学生完成。此种方式有力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情感体会。同时还可采用小组协作方式,培养学生沟通、协作、竞争、参与的意识。这就使得数学课堂中学生的学生的主体性得以显现,而教师主要起引导、启示、协调、组织的作用。
二、高中数学问题提问的基本准则
1.问学生认知的困难点
对于处在由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过渡的高中生而言,由于其受思维惯性及知识结构不合理的消极影响,常会在短时间内无法掌握知识难点,而产生疑问。对学生思维造成阻塞之处,往往也是教师教学的重难点。因而教师要适时提问,逐步诱导,降低难度。而教师在设计教案时要换位思考,从学生的立场出发,区分知识点的旧和新,指出其前后关系,才能对症下药,揪出学生的思维障碍处,从而巧妙地提问,让学生开拓视野,发散思维。
2.问学生的兴趣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主动思考的内动力。而高中生心理及生理尚不完全成熟,容易情绪化,无法理性地调控自己的情绪和学习行为,因而如何充分控制学生的学习态度十分重要。能引起学生兴趣的问题,往往能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因而能集中学习注意力,更快更好地实现学习目标。因而,设置的问题要别致新颖,特别是其形式及内容要活泼,避免僵化死板(这也是大部分教师的通病),创造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乐于思考。
三、“问题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1.创造逐层递进的坡度问题,使其深入思考
现代教育学原理认为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的重要途径之一是要按照学生的思维模式和心理特点为学生创造能力及知识的“潜在发展区”,且让学生掌握为学习能力和知识结构。按照此看法,坡度问题也就是要求教师采用多层次和较小坡度的提问,让第一个提问成为第二个提问的基础或前提,而第二个提问则是第一个提问的结论或者继续,强调前后问题的内在联系。使得每一个学生都形成思维的梯度。
譬如在导入等差数列的n项之和时,笔者追溯历史名胜古迹泰姬陵。泰姬陵是莫卧儿王朝第5代皇帝沙贾汗为了纪念他已故皇后阿姬曼·芭奴而建立的陵墓,被誉为“完美建筑”。它由殿堂、钟楼、尖塔、水池等构成,全部用纯白色大理石建筑,用玻璃、玛瑙镶嵌,绚丽夺目、美丽无比。该故事能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引出提问:第一,你了解泰姬陵共有几颗珍珠吗?也就是算1+2+……+98+99+100.。第二,第一层到第n层总共有几颗珍珠?也就是算1+2+……+n-2+n-1+n的值。第三,若数列{An}为等差数列,求A1+A2+A3+……An的值。德国数学家高斯十岁就发现其规律列出一个等式,同学们,你们可以吗?通过有坡度地提问,逐层递进,能较好地引起学生的注意,又能使其积极参与问题的探索及解析中。
2.巧设悬念,循循善诱,让学生引起质疑,自觉矫正错误
巧设悬念,让学生质疑主要是要引起学生判断、分析与其所掌握的知识点有关的失误。部分学生往往无法正确地理解定义的关键词,或断章取义,混淆概念。教师可巧设悬念,引起学生对自身解题的质疑。譬如,笔者在传授不等式一节时,设置如下题目:
如x>0,y>0,x+y=1,求(x+1/x)2+(y+1/y)2的最低值,有位学生做如下回答:
(x+1/x)2+(y+1/y)2=x2+y2+1/x2+1/y2+4≥2xy+2/xy+4≥4×]+4=8
但是,我们仔细一想x=y=0.5及xy=1/xy分别是上述解答中第一个及第二个等号成立的必要前提。而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此二者无法一起成立。所以,8非正确答案。经过教师的启示,学生则能便能更进一步理解运用不等式需要明白“=”成立的基本前提。
让学生产生质疑是要从学生角度出发,以已体生,了解学生的思维特点。毕竟问题的设置是建立在教师的教学方法、目标及对教材的解读的基础上的,并非能完全适合学生的认知能力、知识水平及思维方式。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主动地搜集、积累、寻找学生的常见失误、错误的例子,总结规律,以有针对性地设置悬念,引起学生质疑。
3.设置有趣的提问,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高中数学新课标提出教师要积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运算较为机械的数学公式,而数学趣味题及数学故事一般有一定的娱乐性,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例如在讲授“二分法求方程之近似解”这一节时,便可导入下列趣味故事,央视二套的著名主持人李咏的《幸运52》节目十分受欢迎,有一期节目需要让参赛者猜测商品价钱的小游戏。其游戏规则为:每说出一类小商品,让参赛者猜测其价钱,而李咏提醒说“太高了”,或者“太低了”。例如一个商品价钱是70,而参赛者猜其价钱是110元,主持人喊“太高了”,参赛者说60元,主持人喊“太低了”,让参赛者继续猜,直到猜对。时间限定在一分半钟。如果猜对,则拿走商品,同学们能总结出一套公式让参赛者迅速拿走商品吗?采用这种有趣的故事导入,创造愉快、轻松的教学场景,可以较快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思考的自觉性。
四、结论
总的来说,“问题教学法”凸显了学生在课堂教学的主体性,无论何种形式、内容的问题均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让学生树立正确的问题意识,形成会问、能问、敢问的思维习惯。“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分析问题并解答问题。值得一提的是,教无定法,创设问题要根据执教班级的学生认知水平、知识结构及思维惯性做整体的了解,以便灵活运用,避免创设死板、僵化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