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教师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1、选题背景
初中学校现行教师评价仍主要为传统的奖惩性评价, 在这种评价机制下, 评价活动或费时费力或流于形式, 教师始终处于被动地位, 评价的功能和积极作用不能得到充分发挥, 评价难以调动全体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难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不利于高素质中职教师队伍建设。因此, 用什么导向机制评价教师工作, 如何运用合理的评价制度促进教师的发展, 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已成为初中学校改革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 城市中学已普遍接受了发展性教师评价的理念, 实践活动也是如火如荼, 那么, 在农村中学教师评价的现状如何?存在哪些问题?又该如何对现行教师评价体制进行改革呢?根本出路就是选择以教师素质发展为取向的教师评价, 教师与学校之间必须实现对话与沟通,即发展性教师评价。
2、存在的问题
教师评价可归纳为发展性、奖惩性两种教师评价体系。发展性教师评价是一种形成性评价,它不以奖惩为目的, 是在没有奖惩的条件下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从而实现学校的发展目标, 是一种理想的教师评价体系。奖惩性教师评价是面向过去的教师评价制度, 以奖励和惩处为最终目的,通过对教师工作表现的评价, 做出解聘、晋升、调动、降级、加薪、减薪、增加奖金等决定, 这种教师评价主要着眼于教师过去已具备的素质、已承担的职责和已取得的工作成就。我国农村初中学校普遍采用的就是奖惩性教师评价,这种体制存在诸多问题,例如评价目的不是为了切实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而是为了方便学校的管理,教师则是为了自己的前途而片面迎合奖惩性教师评价体系;评价主体主要是上级领导,其次是学生,最后才是教师自己,这样就造成教师对评价体系的参与度不够,积极性下降;评价标准混乱,奖惩性教师没有统一标准,没有合理的硬性指标和量化指标,造成评价主观性和随意性强且不易操作;评价结果的呈现也是形式不定,且主要以初中生期末考试和会考成绩为主。
1.1评价的目的主要是为学校管理决策服务,忽视教师发展需要
据调查显示58.5%的教师认为现行教师评价中, 学校对教师的需要和想法不了解;66.1%的教师最希望从学校教师评价中得到个人发展的指导和帮助; 33.9%的教师认为学校现行的教师评价对教师个人发展没有促进, 56.9%的教师认为有促进但促进不大。可见, 现行农村初中学校教师评价的目的单一, 主要出于学校管理的需要, 强调对教师教学工作的管理监控, 而忽视教师发展的需要, 忽视对促进教师发展的帮助和指导, 难以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
1.2 教师评价功能缺失: 重鉴定和检查监控,轻改进和激励交流
教师评价应有的主要作用是激励与改进功能,而现行农村初中学校教师评价着重发挥的是评价的鉴定、检查监控功能。这就与教师评价的初衷相违背了,教师变得“聪明”了,从来不违反学校的规定,积极追求自己的前途,或是升迁或是加薪,也就没有心思从发展的角度来切实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业务技能。
1.3 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的制定主要是学校管理人员
大多数教师对学校的评价标准是不甚明了的,更有甚者认为教师评价结果的好坏完全取决于领导的一念之间。所以他们就整天围在领导的周围,说领导爱听的话,做领导爱做的事。教师既无权参与评价标准的制定也不清楚评价的结果。
1.4 评价体系缺乏差异性, 不能满足教师教学个性化和专业发展要求
现行农村初中学校教师评价中, 各学校一般只采用一套统一的评价标准、指标内容、评价量表来测评全体的教师, 评价的结果也是统一排序、统一分等。在进行教师评价过程中, 将所有教师, 无论专业课教师、公共课教师、实验指导教师,也无论新手教师、熟练教师, 放在一个指标体系下进行评价。这样的评价忽视了教师教学工作个性特点及教师专业发展个性需要, 做出的评价缺乏合理性和不公正, 使教师工作积极性受到挫伤。
3 初中教师评价存在的问题的原因分析
其实初中教师评价存在的根本问题就是奖惩性教师评价。奖惩性教师评价是面向过去的教师评价制度。具有如下主要特征: 强调外在动力的必要性;强调干劲、成就、效率和效果;频繁使用奖励、表扬、处罚等手段并推行等级制度;增强管理意识的教师评价制度是一种终结性的评价, 它对全体教师不具有激励作用, 常常只能引起极少数受奖或受惩教师的共鸣和响应。另外, 在判断谁受奖
或谁受罚时, 很容易在教师之间产生矛盾冲突。所以我们要探究农村初中教师评价存在的问题的原因就是要分析奖惩性教师评价存在和产生的原因。
3.1 应试教育体制的限制
应试教育的指挥棒指引着老师和学生一切活动都是为了成绩、分数。教师水平怎么样,看的是升学率,没有升学率作保证,学生会抱怨老师,家长会抱怨老师。教师的升迁和加薪一切都取决于成绩和升学率。
3.2 功利性思想的影响
当今社会物质经济飞速发展,物欲横流。教师也会受这种社会氛围的影响,教师实施他们的工作和职业,他们会片面的认为工作就是为了养家糊口或者升官发财。忽视了教师工作的神圣性、公益性。未来的社会栋梁是教师一手培养出来的,教师没有良好的教书育人的品德势必造成恶劣的结果。
3.3 农村落后的教育观念和经济状况的影响
由于农村经济基础薄弱,人们受教育水平相当有限。经济基础的薄弱使他们对教育的期望就是让学生上学,改变命运。家长对老师的唯一要求就是提高自己孩子的学习成绩。孩子学习成绩好,教师就是好老师;孩子学习成绩差,教师就是差老师。选择升学时,他们会使尽所有力气去把自己的孩子送进好老师所在的学校,而“差老师”所在的学校却无人问津。久而久之,学校对于教师的评价就集中到他能否教出成绩好的学生。
3.4 初中学校僵化的管理方式
学校为了方便管理老师、监控教师的言行。对于符合学校规定的行为就奖励,对于偏离学校规程的行为就惩罚。教师怕触碰学校规章这条红线,就缩手缩脚,不敢大胆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理念。
4 改进初中教师评价的措施
4.1 大力推行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的着重点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不完全是学习成绩。教师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自主性。他们就不会片面跪求学生的高分来提高自己的收入。
4.2 实施广泛的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就是对教育和教学工作的自我检查过程,他们即是评价的对象,又是评价者。教师正确地进行自我评价不仅能对自己的教育学工作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还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评价能力。自我评价突出了教师的主体性,在自我评价过程中,教师拥有知情权,参与权和决策权,这大大提高了教师的主体意识、责任意识。
4.3 强调差异、本土性
有些学校管理者为了求省事,就采用“千人一面“的教师评价标准。用一把尺子量人,表面看去似乎公平,有时显然不是科学的,应该因地区、因学校、因学科、因年级而异,体现其区分性。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需求,各级各类学校有不同的教育任务和办学方针,各门学科有不同的性质、任务和要求。
4.4 从多方面确立评价内容,强调教师评价指标的具体性、可操作性
我们还应注意到,教师职业具有多样性、复杂性、长期性的特点,教师的责任是育人,这就决定了评价标准中的某些涉及态度和素质内容,如敬业精神、工作态度、责任心等是难以量化的。正如在调查中很多老师感叹的“当教师是个良心活”。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管理人员在指定评价标准时,把某些概括性的、模糊的标准转换为具有行为特征的评价标准。通过测量这些具体的评价指标,可以得出比较客观的评价结果。
4.5 正确处理奖惩与发展的关系,完善教师评价的激励机制
经深入调查研究,我国目前的教师没有起到激励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专业发展的作用。要么既无奖惩,也无其他形式的反馈,教师无法从评价中获得积极的有意义的信息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要么仅有小范围的奖惩,无法体现对广大教师的信息反馈。
综上所述,奖惩性教师评价体系已经不适应当下农村初中教育的要求,迫切需要一种新的教师评价方法:发展性教师评价。这样才能通过教师评价这个指挥捧来推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促进教师发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进而培养出合格、健全、有独立人格的全面发展的较高素质的一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