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会知识及其转化模式与职业道德教育
职业道德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作为其“软实力”,对他们的就业以及生涯的发展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影响。现在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在选才时,通常把生活态度、人品等放在第一位,这充分说明了职业道德的重要性。而职业道德教育恰恰是当前职业教育中最为薄弱的环节,这并非因为我们对职业道德教育不重视,职业学校通常都在职业道德教育方面投入了很大的人力和物力,建立了组织严密的工作体系,但往往收效甚微。如何提高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效性?本文拟借鉴默会知识及其转化模式的相关研究成果,对这一问题谈一些看法。
一、默会知识的转化模式
第一种是默会知识(隐性知识)转化为默会知识的过程,称为知识的社会化;第二种是默会知识转换为显性知识,称为知识的明晰化(外在化);第三种是显性知识转为显性知识,称为知识的关联化(组合);第四种是显性知识转化为默会知识,称为知识的内化。
二、默会知识及其转化模式对职业道德教育的启示
(一)重视学生头脑中已有的默会知识,在职业道德教育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学生在接受职业道德教育前,头脑里或多或少已经存在着一些有关职业道德的默会知识。他们在学习某个理论知识或讨论某个问题时,便会自发地调动、启用业已存在于头脑中的默会知识,去捕捉、分析、比较、鉴别、判断、预期、修正、选择、放弃以及再捕捉新知识。学生已有的默会知识对其学习行为起支配作用,是获得新知识的背景和解释框架;它又对新知识的获取有着过滤和解释作用,是显性知识内化的基础条件。一旦学生的默会知识与社会或学校对其灌输的职业道德理论知识发生冲突,他们就往往倾向于用理论知识来应付各种考试或检查,而调动已有的默会知识来自发地指导自己的行为。从而极易造成其仅在记忆层面所掌握的职业道德理论知识与其行为选择的不统一,甚至完全背离,严重的还会出现所谓的“道德人格分裂”现象。
所以,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不能无视其默会知识的客观存在。一方面,需要多渠道了解学生的已有的默会知识状况,以提高职业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学生才能愿意并且乐意学习。这是成功教育的一个重要前提和基础,只有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才会去领略学习的真谛与生命的价值。另一方面,还要通过各种有效的实践活动途径,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在亲身体验与自我反思中形成新的默会知识,继而促进其对职业道德理论知识的领悟、理解,这是提高职业道德教育实效性的一个关键所在。
(二)重视对话在职业道德教育中的作用,促进默会知识向显性知识的转化
正是因为学生头脑里已经存在着关于职业道德的默会知识,并且这些知识影响着对新知识的接纳,所以,要提高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效性,使学生不仅愿意接受教育而且能够真正理解、内化所学的显性知识,就必须了解深藏在学生内心的、片断的、模糊的、感性的默会知识。而了解的基本途径与方法是对话交流。要建立多渠道、多形式的对话机制,尽可能地创设真诚、自由、平等的对话氛围,促使学生将他们已有的默会知识用一些特殊的符号表征出来,帮助学生反思回溯,从而促使这些默会知识“显性化”,并自觉对其加以检讨、修正、批判和利用。
对话的方式可以多样化,还可以充分发挥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如开辟BBS、QQ等学生喜欢的方式进行交流互动。职业道德教育可以就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或教学中涉及的热点、难点问题组织讨论活动,引导学生学会探究,由疑惑开始而深入问题;在尝试解答的过程中明晰方向;在内向式的反身思考中体验成败、反省得失;开辟学生心理问题咨询热线,这是让学生默会只是外化的过程,其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认识我与他人及我与社会的关系,真正促使其健康成长。当然,学生之间的广泛对话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过知识竞赛、辩论赛等为学生喜闻乐见的多种文化形式及隐性课程,让学生在观点的交锋与思想的相互碰撞中重构自己的默会知识,这比片面灌输的教学效果要强得多。参与、沟通、对话本身也可以在潜移默化中熏陶现代民主精神,有助于其能力的提高。
(三)重视榜样在职业道德教育中的作用,促进默会知识向默会知识的转化
在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中,除了注意显性知识的传授外,还要考虑到教育者的行动以及隐藏在言语、行动后的默会知识,因为教师的一切表现都可能成为学生效仿的对象,教师的“一行”的作用甚至超过“千言万语”。教师的人格魅力中蕴含着很深的默会知识,“传帮带”便是最好的默会知识社会化的形式。当然,不仅仅是教师,包括同学在内的所有榜样都起着引领作用。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的学习更具有默会性质,需要依靠“学徒制”才能传递。尽管我们现在的学生不大可能像古人读书那样“从师、从游、从夫子游”,但教师在课堂上或职业生活中表现出的职业道德素质,都无不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应当树立广域课堂的概念,在现代学校制度的条件下,努力汲取传统教育的精华,积极创设师生在课堂内外的广泛深入的接触形式。在和学生的交往中,教师的为人处世将会深深地影响着学生。
所以,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已有的默会知识状况,以“言传”,以“身教”,在“心领”,在“神会”中提高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