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期刊论文发表

文心期刊联盟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教育期刊 > 教育论文

教育论文

对话,让课堂更精彩

2024-09-02教育论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这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的过程,这它是师生成长的过程;是学生个性理解、独特感悟的过程。构建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这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的过程,这它是师生成长的过程;是学生个性理解、独特感悟的过程。构建对话教学的平台,使课堂充满活力,使文本生动形象,使教师激情洋溢,使学生激动不已,生成一个又一个精彩的课堂。

一、师本对话,展现文本的魅力

教学是有计划、有目标的活动,预设对于每一堂课来说都是必须的。教师与文本的对话,是语文教学的前提所在。只有教师与文本通过“零距离”的接触,品位文章语言的精妙,感受到字里行间流淌的情感,读出自己的思想与感受,读出自己的惊喜,才能在课堂对话中游刃有余,才能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参与文本意义生成过程。

师本对话,让老师对于教学任务有了清晰、理性的思考与安排,但这种预设是不充分的,是有弹性的。既要有课前的预设,更要把握课堂实际,在动态生成中展现个性对话。在教学《最大的麦穗》时,有学生问到:“为什么弟子们最后不顺手拿一株麦穗,而是两手空空的呢?”面对这个即时生成的问题,我淡化了课前的预设,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讨论最能激发思维的火花,“吸收他人的信息,点亮自己的智慧,生成自己的认识”,促成产生课堂新的“生成”。“如果是你,你会如何完成苏格拉底的任务?”这个问题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迎合了学生的表达欲望,给了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思维被激活了,学生的感悟更显独特,“对话”更富“个性”,对比反思弟子们失败的原因,更好地把握了课文所传达的人生哲理。

二、 生本对话,展现教学的精彩 

阅读教学活动实际上是读者通过心灵对话与作者产生共鸣。学生的生活经历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知识水平不同,同样的文本,每个人都能自由地发挥创造性理解,以自己的方式解读文本。教学《天游峰的扫路人》时,让学生交流初读课文后的感受,放手自由朗读课文,提出质疑。发言是学生自身理解的表达,从发言中就能看出他们是否已经走进文本,走进作者。教师以学生发言为基础,抓住文本的“矛盾点”,引发学生探求讨论文本的欲望:每天早晨扫上山,傍晚扫下山,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一上一下1800多级石阶,游客都望而却步,老人为什么觉得不累?既然累,为什么还要从事这个工作?已经早该退休,为什么还要继续工作?为何会如此乐观开朗……每交流一次,就与文本对话一次,就更走进作者的世界,渐渐走入文本的世界,与作者同感同问,深刻地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如此对话留下的感悟,岂是教师灌输所能企及的?

三、 师生对话,展示活动的平等

传统的教学,往往追求课堂教学结构的严密、教学过程的流畅,把学生的思维限制在预先设计好的轨道上,生怕学生越雷池半步。结果造成课堂教学毫无生气。对话是平等的,只有师生双方在建立相互尊重、信赖的基础上,共同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才能使课堂由封闭走向开放,由预设走向生成。在教学《爱因斯坦与小女孩》这篇课文时,有学生提出“爱因斯坦在生活中连一个小女孩都不如,不能算做伟大的人。”对于学生的这种观点教师不能简单的否定,将自己的理解强加给学生。通过引导学生体会交流爱因斯坦每次见到小女孩是的举动,“为什么穿的像个童话书里跑出来的,他在想什么?”等一系列的问题激发了学生与教师的对话,一点一点的引导更是让学生对于这位伟人产生由衷的敬佩。课堂学习的主角并不是教师,只有摆正心态,教师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感悟课文思想。

四、 生生对话,展示课堂的生命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架设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平台,生成人人参与的自由对话,真诚沟通的学习氛围。在教学中,教师要珍视学生间“智慧、灵性的碰撞”,要善于把学生的对话逐步引入正题,引导学生展开切实有效的讨论、探究、实践或组织正反两方面进行辩论,让学生置身于一种“合作”氛围中,“来自他人的信息为自己所吸收,自己既有的知识被他人的视点多唤醒或激活”,从而促使文本新的意义的生成,使“静态”文本在学生创造性的延伸拓展中,焕发出更加鲜活的生命力。教学《船长》时,针对哈尔威船长最后的殉职展开讨论,明明有可以逃生却选择了放弃,将学生分为两个阵营进行讨论,学生思想的火花迸发出了精彩的烟火,更让哈尔威船长的形象显得丰满而令人敬佩。

教学实践证明,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认真钻研文本,引导学生深入文本,珍视学生差异,充分尊重学生,实现教师、文本、学生平等对话,能使课堂教学弹奏出创新的音符,让课堂教学谱写出动人的华章,对话能让课堂教学生成一个又一个精彩。

文章评论

客服在线

服务时间

周一至周日 9:00-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