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段小学写作思路拓展策略探析
作文只有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只有让学生的独特思维激情奔涌,作文教学才算是完成了课程标准的要求,真正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那怎样才能真正激发起学生的独特思维呢?
一、拓宽思路,让文章充满别样的韵味
常言道: “题如一半文”,“人靠衣装”、“文靠题装”。比如以“感恩”为主题拟定题目。有的孩子题目新颖便能夺人眼球,材料典型定能出“奇”制胜。同时,在选材方面,孩子们能拓宽思路,从“感恩”这个大主题中组织有关材料表达交流自己的情感。其中有感恩父母的,有感恩祖国的,有感恩老师、同学的,有感恩医生的,有感恩为学校捐资建校好心人的,有感恩创造辉煌历史勇敢的中国人民的……多角度选材,使习作内容百花齐放,各显特色。
二、书写真情,让文章充满动人的魅力
新课标规定作文教学应完成的主要任务是: 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与真切体验。俗话说: “言为心声”、“文贵真情”。的确,真实是文章的生命,情感是文章的灵魂。只有书写真情,才能激人心动、动情感人。
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生活积累是写作泉源,生活充实才能抒发出真正深厚的情思来。所以,我们的作文课应向生活打开,让美好生活本身去触动学生的写作灵感。孩子们,也应该用一双敏锐的眼睛走进生活。春暖花开,用那河畔的金柳、颤动的银鳞、轻柔的流水声,来冲撞他们灵感的诗行。课间十分钟的喧闹,你追我赶的竞赛,天真幼稚的争论,师生挚友的别离,学生都能打开“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心理时空。这样,他们在生活中捕捉美的瞬间,写出的文章不是生病的呻吟,矫揉造作,而是处处洋溢着流光溢彩的思想浪花。
三、 细致入微地刻画细节、突出主题,动情感人。
细节描写在作文中十分重要,如果说细节是明艳的花朵,那整篇文章就是生机盎然的花园,如果说细节是海的浪花,那整篇文章就是那蔚蓝奔腾的大海。作为我们教师,一定要引领孩子用细节之花点缀文章之园,用细节之浪激荡文章之海,让孩子们笔下涌动真情的习作充满生命的魅力。比如作者以“感恩”为话题,让学生们进行写作练习。
实事求是地讲,以“感恩”为话题的作文,看起来容易,但真正动起笔来却有一定的难度,在翻阅孩子们的习作中,也发现了一些不足的地方,比如:
1. 审题不清,拟定的题目与主题联系不紧,如《文明礼节从小做起》、《让座》、《家乡的变化》、《做个文明礼貌的好孩子》等。针对“感恩”这个话题,拟题时必须明确什么是“感恩”,清楚“感恩”的原因,确定“感恩”对象,感恩什么,怎样感恩,然后从小处着手,揭示“感恩”话题。可以根据感恩的对象拟题如《感恩XX》,可以根据“感恩”这一中心词补充拟题,还可以根据文章内容的中心凝炼语言拟题。
2.“感恩”这一主题表现得不够鲜明,比如《感恩母亲》的文中,一位小作者用大量的笔墨渲染了“爱”这一主题,一句“感恩”的话语也未体现。还有一位同学在《家乡的变化》一文中,采用了对比的手法描写了家乡的生活水平及居住条件等方面的变化,却没有从“感恩”这个角度去写,这就偏离了“感恩”这一主题。
一位三年级的学生在《感恩其实很简单》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生动地描写了那如冰山下的温泉一样的父爱。在体会了这种父爱之后,他懂得了知恩图报,学会了感恩。文中有这样一段描写: 知恩图报,学会感恩,冬天就不会再寒冷,黑夜就不会再漫长; 懂得了父爱的心便是一种感恩,让自己过得好,让父母过得好,便是一种报恩。我尽所能给父母留下最难忘的美好时光,让他们开心,让他们骄傲,感恩其实很简单。为父母捶捶背、洗洗碗、给他们唱一首歌、一句话、一个心思、一个眼神、一个好习惯,对父母感恩吧! 感恩其实很简单。因为有“爱”才会感恩,“爱”与“感恩”融为一体,我们的感恩文章才会主题鲜明,扣人心弦。
3. 选材构思行文方面,有些孩子不能大胆突破常规思维,人云亦云。如《感恩老师》写老师带病坚持上课,批改作业到深夜; 《感恩母亲》写妈妈下雨天为我送伞、送我去医院看病。这样的素材大众化,不能引人入胜,选材要真实、要新颖。比如: 一位三年级小学生在《写给老师一封感恩的信》中,( 描述了一年级一节语文课上老师让他去讲台认字,可是字写得高,他够不着,这时老师就用那双温暖的双手抱起他认字的真实例子) 其中有这样的描写: 一年级的一节语文课上,您让我们举手的同学上讲台认字,可是字写得高,我够不着,这时,您就用那双温暖的双手抱起我,老师,您知道吗? 当时,我心里有多高兴吗? 老师,您当时真像我妈妈,谢谢您,老师! 事例虽小,但却真实感人。
透过这次感恩作文,引起我们深思的应该很多很多。孩子们如何写好作文,我们应该深思今后的作文教学。必须营造浓郁的书香氛围,开展读书活动。引领孩子在广阔的阅读空间里打下厚实的文学底色,让孩子们的文章因有“经典”而出彩,因有“靓语”而迷人。另外,我们要活用课标,深钻教材,精心备好每一节课,让习作课成为学生倾吐真情、放飞心灵的天地。让孩子笔下的文章因“实”而感人,因“情”而动人,因“鲜”而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