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应渗透职业意识的培养
中等职业教育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既要为学生实现就业做好准备,又要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作为文化基础课的语文就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新理念,在教学中应渗透职业意识的培养,使学生具备适应市场经济形势下社会需要的语文能力和职业素质。下面就语文教学中应如何把握和渗透职业意识的培养谈一些看法。
一、职业意识培养是中职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所谓职业意识,是指人们对职业劳动的认识、评价、情感和态度等心理成分的总和。它的内涵包括自信意识、责任意识 、服从意识、合作意识、技能意识以及创业意识和心理承受力等。作为中职学校的学生要有“进入职业门,就是职业人”的意识,学生如果不具备职业意识,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也就无从谈起,因此学生一踏入职业学校的大门,教师就有义务培养其职业意识。当前的中职学生大多是带着失败的阴影进入职业学校的,他们在学习基础、生活习惯、学习动力上都存在着一定的欠缺,许多学生是抱着无奈的心情进职业学校的。他们对自己所学专业缺乏了解,更谈不上喜欢。这说明中职学生离社会对职业人才的要求相差甚远,学生的头脑中还就没有意识“职业”这个概念,他们对职业的认识是模糊的。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类科学化、知识化、技术化程度越来越高,对人的能力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对中职学生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培养中职学生的职业意识已迫在眉睫。我们在进行语文教学时,不仅仅是传授学生以语文知识,还特别要注意创造教学契机,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的培养,使语文教学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综合素质为主要目的,以促成学生顺利就业为最终目的。
二、语文教学中渗透职业意识培养的方法与途径
中职语文教学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新理念,帮助学生更新就业观念,树立新的职业理念。因此,在教学中必须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创设教学契机,注重职业意识的培养,使学生如临其境地认识到21世纪的就业将面临一场重大挑战,并根据今天乃至明天的职业需求,使自己有个明确的职场定位,从而选择具有优势而又有竞争力的职业目标,职业走向,锲而不舍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自信意识的培养。自信是一种正确、积极的自我理念和自我评价,是一个人对自己的积极感受。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可以说,拥有自信就拥有无限的生机。通过调查发现,中职学生普遍缺乏自信心,因为他们从未有过成功的感受。当你让他谈谈自己的优点时,90%的学生会说,我没有优点。当别人说出了他的优点时,他又会感到很吃惊,而且会脸红。因此中职学生对自己常常是否定的,对自己的能力也是怀疑的,更无从谈起自己的价值,因而凡事都不能尽力去争取。这样就会阻碍学生潜在能量的挖掘。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每次课前课后的时间,让学生自由演讲,给每位学生以锻炼的机会。学生最初是怯懦,接着是犹豫,后来是表演。久而久之,生性怯场的学生也能落落大方地上台演说。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收获是克服自卑,重拾自信。例如,我在教戏剧时,安排学生分角色朗读并要求学生自导自演。这种别致的做法激发了学生阅读文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表演的欲望。虽然表演不是很出色,却着实让迎接过挑战的学生体验到实际操作的快乐。如此快乐的感觉所带来的自信,为她们将来迎接新的挑战,储备了足够的动力。
责任意识的培养。据调查,中职生有30%都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30%的不愿意做值日,40%的对老师交给的任务不愿意完成。20%的在家不帮助父母做家务。而职业学校的学生走出校园就要承担社会责任,如果在学校就没有职业责任,相信社会交给他们的任务也不能完成。林肯说过,一个人都应该有这样的信心:人所能负的责任,我必能负;人所不能负的责任,我亦能负。如此,你才能磨炼自己,求得更高的知识而进入更高的境界。难以想象,一个没有责任心的人,如何对他人负责?如何对家庭负责?如何对社会负责?甚至如何对自己负责?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借助文人墨客,借助动人事迹,对学生进行规劝和熏陶。如写《陈情表》的李密为照顾家中年迈重病的祖母,弃官不作,他的孝行就是一种有责任心的表现;歌手丛飞,将自己的演出费300万捐给贫困孤残儿童,他的善举就是一种有责任心的表现;香港“多能之士”霍英东,一直出钱出力以具体行动来表达爱国之情,他的义举对国家也是有责任心的表现。教导学生要有责任心,可以让他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服从意识的培养。所谓服从意识就是执行的意识,也叫规则意识。学生在校期间只有培养了良好的服从意识,到了社会才能更好地执行上级交给的任务。如果我们的学生在校期间,不能认真执行学校交给的任务,到了企业就不能完成企业交给他的任务,随之而来的就是企业的淘汰。语文教学中,可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来训练学生的服从意识。如运用讲授法讲解新内容时,反复强调学生要虚心、耐心和细心。虚心听取老师逐步讲授的新知识点,耐心地配合老师释放每一个环节,细心地识记每堂课的重难点。此种讲究是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服从意识。运用讨论法时,要求每个人阐述自己的观点,抓住机会表现自己,与持不同意见的人平和沟通。讨论过程中不允许故意大叫大嚷,不能讲脏话。培养学生既要服从,还要优雅地服从,友好地服从。事实证明,经过有意识的训练,大部分同学能练就较好的服从意识,为将来求职奠定良好的基础。
合作意识的培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及与人合作的能力。敬业精神、协作能力已成为企业录用员工重要的考量点之一。因此,我们要顺应市场需求,通过各种形式来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和协作能力。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可采用合作学习法,从合作学习的整个过程看,其情感色彩渗透于学生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之中,尤其是在小组合作活动中,小组成员之间可以相互交流,彼此争议,互教互学,共同提高,既充满温情和友爱,又像社会实践中那些充满互助与竞争。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的情境中进行学习,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的关系,只有在小组与其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获得成功,小组成员之间是荣辱与共的关系。在这种利已利人的学习情境之中,学生可潜移默化地形成与人合作的能力。
创业意识的培养。在教学中还应注重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现在的学习不仅仅是要获得已有的知识、经验,而且是要通过学习,提高发现吸收新知识、新信息和提出新问题的能力。如在讲解《琵琶行》中白居易与琵琶女“同是天涯沦落人”时,我让学生就两人的遭遇谈谈感想。有不少同学认为,如果是当代社会,琵琶女大可不必自怨自艾。因为她有才艺,可以收徒弟挣钱,实现自立自强。白居易也不必看皇帝的脸色,大不了辞官下海,或卖字画,或作自由撰稿人,绝对可以闯出自己的一番天地。得到老师的肯定后,同学们就进一步津津有味地结合创业能力分析起来:琵琶女能歌善舞,白居易也会写文章,也就是说他们都具备创业的专业技术,也有唱和写的实践能力。可能缺乏的只是个人创业的心理准备和经营管理能力。对分析得头头是道的同学,我大加赞赏,同时也认可他们潜在的创业勇气。还借机引葛兰姆·贝尔的话激励他们:找出自己想做的事,并且专心去做。假如你想要出人头地,必先由自己来决定将来的方针,也只有自己真正想做、真正全力以赴地工作,才能产生工作的冲劲,便可以踏上成功之路了。
心理承受力的培养。进入21世纪,日益加快的生活节奏,愈来愈大的工作压力,以及现代人际关系的淡漠等因素,从一定的意义上说会加大人们的精神压力。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心理承受力,教育他们既不要妄自菲薄,也不要好高骛远;既不刻意企盼什么,也不非要回报什么;既要适应螺旋式上升的事物发展规律,也要耐得住寂寞,经得住挫折,要做到荣辱不惊——得之淡然,失之泰然,思之安然,处之坦然,要理性地对待成绩和失败,在人际交往中能真诚宽容,团结互助,与人为善,乐于交际,时刻不忘对自己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一方面,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促进语文学习;另一方面,富有成效的语文学习还能调节学生的心理状况,有利于学生职业的取向。
总之,作为中职语文教师,面对日益激烈的就业形势,可以借助语文课堂,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注重激发学生的职业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使学生在未来的职场上能更好地闯出一番事业。